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微信转账。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带来麻烦。福清的石先生前几天,有一笔业务通过微信转账钱款,转了3000多元钱给对方,随后打电话确认的时候,傻了眼。

石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微信转账给业务伙伴的经过。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1)

石先生我是转大理石款有个直接转过去的账号我点密码,她怎么跳出来

结果我转错了3620元钱!

那么,是谁点击接收了石先生的这3620元钱呢?石先生看到自己转错账了,赶紧打电话对方确认,才发现,领走他钱的人,是之前随意通过的一名卖茶叶的陌生人。由于微信转账不支持撤回功能石先生当时只能是眼睁睁看着陌生好友点了收款!

这位昵称为"漫步云端"的陌生好友

并没理会他发的请求退还钱款信息

在点了收下钱款后

便拉黑屏蔽了石先生的微信!!!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2)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3)

怎么办?能报警吗?

可让石先生郁闷的是

微信客服说找派出所

派出所说找客服人员.....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微信转账、支付宝等新兴支付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网上支付在让人们享受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法律纠纷。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4)

现实中,通过微信转错账的事例并不鲜见。当然,倘若转错的数额不大,就算双方协商无果,受害人也不太心疼;可是,一旦转错账的金额超过了千元,若又无法追讨不回,那么,受害人的这个哑巴亏吃得实在窝心。

追回转错的资金,这个过程必定不易。腾讯出于保护客户隐私的要求,不会提供微信用户的详细信息,这一点,腾讯的做法并无不妥。想想看,如果有人出于窥视隐私的邪恶心理,故意转错帐给对方,再要求腾讯提供微信用户的详细信息,岂不是出卖了用户?微信转错帐,若没有对方详细的姓名、住址和完整的证据链条,构不成立案条件,警方当然有权拒绝出警。同样的道理,是司法部门也无能为力。

如果非要追究责任,那么,转账人要为自己的过错担责。毕竟,是自己没有辨清微信好友的身份信息,进行了错误地转账。当然,从法律的角度看,对方不归还转错的资金,属于不当得利,应负返还义务,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可是,因为微信转账过于匆忙和马虎,没有留存证据,报警走司法途径,未必能追回错转的资金。因此,转错账者往往会陷入求助无门、难以举证的恶性循环中。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5)

另外,证明是转错账还是不认账也存在麻烦。所谓网络支付,包括了网络银行、支付宝、微信转账、银联快捷支付、手机银行等方式。上述网络支付误操作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现实中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争议的焦点往往在于:究竟是不是转错了账?是交易反悔找借口还是对方不认账?上述案例中,法院可经调查查明,确认是否确属原告方网络支付误操作,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法律纠纷,而不属于其他类型的经济纠纷。

所谓“不当得利”是指:一方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致使他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实,此时获得利益方应负返还的义务。典型的“不当得利”的情形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判断“不当得利”成立的要件有四个:一是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二是另一方受有损失;三是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所谓“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是指行为当时没有合法依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在不当得利案例中,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6)

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正当利益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当发生网络支付误操作后,首先是不要慌张,应当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礼貌沟通,对自己的失误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表示真诚歉意,换取对方的谅解。在此过程中,可做好电话录音,进行证据保全。其次,如果沟通没有达到目的,对方没有按沟通预定及时返回款项或者找借口拖延还款,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阐明事实,请公安机关出面调解,并保管好报警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值得一提的是,银行或网络交易平台只对其提供的服务负责,不对客户提交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负责,亦无权擅自返回交易,因此找银行或网络交易平台于事无补。即便是银行,在此类事件中,基于对储户隐私的保护,也不会透露收款账号户主的信息,只有在警方介入等情况下才能协助查询。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7)

如果公安机关调解不成,可以在公安机关的协调下,取得对方身份证信息,合并转账凭证、报警记录等书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对方返还不当得利并要求支付孳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不涉及犯罪,公安机关对公民因个人失误转账出错一般不予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可以出具证明,以便于查询银行信息和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调解。在维权过程中,沟通尤为关键。在沟通过程中,对陌生人要“软硬皆施”,既表明歉意,又告知利害,并以电话录音为威慑,让对方心存忌惮,不敢心生妄念。如果数额较大,对方态度较为强硬,并借机索要财物的,要先好言好语稳住对方,防止对方突然失去联系。

同时立即与公安机关联系,请公安机关介入,约见对方并进行法治教育施压,促使对方积极归还。如果对方提出的索要财物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弄点小钱”,如冠以“误工费”、“电话费”、“交通费”等等作为条件让事主接受时,可考虑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约见对方,并请朋友一同前往,既是为了人身安全,也可以从证人证言角度进行加强。在确认对方还款后,可给予对方一定报酬,避免时间成本、诉讼成本和其他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确实协商不通的情况下,可咨询法律人士,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避免因为时间延误带来证据的灭失。在能力范围内,对被告方的行踪给予关注,防止对方离开居住地给追偿带来不便。

转错款如何要回(一不小心转错款)(8)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还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委托律师向法院申请诉前调查令,持调查令到有权限的部门调取对方账户的信息。 2、可将汇款账户所属银行及收款账户所属单位一并起诉,列为案件的共同被告。

虽经司法途径,最终可以解决财产返还问题,但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较高。而对于试图占有不当得利的被告来说,除了承担返还义务,还要支付败诉产生的诉讼费用。因此,作为不当得利受益人,面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也应该基于诚实守信原则,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当事人,珍惜自己的名誉和信用度,给予他人配合帮助,展现良好的道德风范。

来源:北京市明仁律师事务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