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1)

在当代书坛,刘炳森名字可谓是大名鼎鼎,他以一手自成一家的“刘体隶书”享誉全国,更借着入电脑字库的机缘,深受大众的喜爱。他的隶书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结构整齐端庄、用笔流美、书写规范。是那种让人很有“眼缘”的字。然而,对于刘炳森隶书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刘炳森隶书整齐划一,显得呆板,属于“俗书”,刘炳森的隶书到底是“俗到骨子”的丑,还是“规范整齐”的美?争议为何如此之大?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2)

刘炳森(1937年-2005年),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刘炳森兼善篆、隶、楷、行、草,尤善隶书,其书法浑厚华美,端庄匀净,自成一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出版有《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等字帖。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3)

隶书是一种最好写的书体,因为他的笔画最简单;同时也是一种最难写好的书体,因为它的笔画过于简单。有人一天就学会了写隶书,但一辈子也未能把隶书写好,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代书法家用心于隶书创作者便为数甚少了。

刘炳森系统地学习了《华山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隶书碑刻。不仅研习宗法汉碑,还取法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等清代书家。到了晚期,更是锐意创新,将行草之笔意融入隶书之中,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世人称之“刘体隶书”。刘炳森隶书的显著特点是厚重满溢,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隶书接续了伊秉绶隶书的正大气象。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民书法热中,刘炳森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4)

刘炳森书法创作坚持雅俗共赏且实用的理念,他给许多地方书写过牌匾,比如“北京市百货大楼”和“北京银行”等牌匾,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照相排字机用的我国现行汉字隶书字样也是刘炳森所书,这套字样即今天电脑字库中的“华文隶书”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5)

刘炳森在艺术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书人方其年富力强之时,正应穷尽书体的状貌,使结构严谨,间架优美”,而不应以“返璞归真”自许,号称“宁拙勿巧”。

在艺术观上刘炳森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他认为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6)

然而当今书法界,似乎有一种声音认为刘炳森的隶书呆板无神,甚至有人认为刘炳森的隶书很俗,其理由是:

刘炳森隶书有“馆阁体”之匠气。刘炳森隶书中很难看到飞白笔法,他对线条的滋润、光洁有着骨子里的偏好,这很能让人联想起“馆阁体”来。

在用笔的力量分配方面,横画一律较粗,竖画一律较细,这种笔法虽然看上去非常卖力,却并未显现出应有的力度,给人以单薄的丝绸或布条等扁平物体的感觉。

在结字上,刘炳森隶书呈现出“满”的特征。无论是多笔画字,还是少笔画字,每个字处理得四角填满。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小齐平,如古人所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给人的感觉便是“状如算子”,缺乏生动活泼的气象。

有人认为他的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这就难怪有人说刘先生的隶书是“隶体美术字”了

2006年,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宝麟对刘炳森“为人”“为艺”的批评就曾经在书坛引起过激烈反响。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7)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8)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9)

在书法界,刘炳森的人格是有口皆碑的。他为人诚朴,正直善良。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从来不妄自尊大、臧否他人,对传统、对前人总是怀着一种虔敬之情。他的书法虽然影响巨大,但他却经常告诫人们,要多向传统学习,不要直接以他为范本,要根据个人的性情爱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他从来不想制造什么噱头,而只是“想在宣纸面前搞得明白一点”。

艺术无止境,艺术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艺术需要雅俗共赏,俗也罢,美也罢,让别人说去吧。

刘炳森隶书雅风清韵(刘炳森隶书端庄匀净)(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