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

前几日,犯了胃病,大夫说,胃要养,戒辛辣。

在与辣椒说拜拜的日子里,我生不如死。

不得不承认,我们身处在一个“无辣不欢”的时代,辣椒大张旗鼓地占领了我们的餐桌与味蕾,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无处躲藏。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

火红的辣椒

我曾自诩是能吃辣的。

在我的家乡延边,吃辣是一种常态,比方说辣白菜,便是我们朝鲜族人日常佐餐小菜。

不过我们延边人吃辣,偏于甜辣或者酸辣,辣度在这个无辣不欢的时代,战斗值颇低,辣度与其红彤彤的外表并不匹配。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2)

辣白菜

在重庆吃了一顿火锅,让我在吃辣领域学会了低调。

重庆火锅的辣,大开大合,刚直猛烈,那一锅红彤彤的辣椒,在锅底中翻滚着,好似在挑衅你:“你来呀!”

久煮后的重庆火锅,辣度爆表,吃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当地朋友心疼我,端来一碗水,“来,洗个澡再吃!”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3)

重庆火锅,辣味“燃烧弹”

川渝,乃至大西南地区,集结了大批的吃辣“能力者”。

我有一位四川的朋友,每年春节后返程,必携带大量火锅底料,火锅支起来,投入两大包火锅底料,看得我虎躯一震,结局就是他一个人的吃辣表演。

朋友说,西南地区潮湿,吃辣可以祛湿。我不以为然,我觉得都是借口,就是爱吃罢了。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4)

水煮肉片

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道,反而是一种痛觉。

酸甜苦辣咸,味觉是作用于味蕾上味觉细胞的受体蛋白,而辣,则是辣椒素作用于味蕾上痛觉神经的受体蛋白,这是一条痛觉的传导通道,所以在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辣是一种痛觉。

长期大量得吃辣,导致味蕾对痛觉的麻痹,也就出现了越来越能吃辣的现象。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5)

烤鸡翅,变态辣

前些年,变态辣烤鸡翅成为了时兴美食。

那时候,好像只有吃得下两串变态辣鸡翅,才算得上是吃辣的老饕。

比吃辣,比喝酒成为“同频操作”。

谁更能喝酒,谁更能吃辣,成为了饭局上一场“秘而不宣”的竞赛。谁的耐受力更强,如同在象征着谁的意志就更加强悍。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6)

麻辣小龙虾

变态辣鸡翅方兴未艾,麻辣小龙虾又悄然登场……

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闲暇,在中国的美食江湖,虽然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主旋律从未改变,那就是辣椒。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7)

香辣蟹

从火锅、烤鱼、麻小、水煮鱼、烤串、麻辣烫、鸭脖等等美食,都离不开辣椒。辣椒不再是四川、重庆、湖南等西南地区的“禁脔”,全国人民都在吃辣。

以至于老干妈辣酱在欧美流行,辣更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8)

毛血旺

辣椒是如何占领了中国人的餐桌?

在我看来,辣椒的胜利也是一场庶民口味的胜利。这么讲,并不代表吃辣是低档次的口味,而是源于辣椒的历史。

最早吃辣的地区是贵州,在明清之际,贵州不是产盐区,食盐价格高,人们便想出了“以椒代盐”的吃法,以提升食物滋味。康熙年间田雯所撰《黔书》中有记录:“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逛夫舌耳,非正味也”。这里的狗椒指的就是辣椒。

所以说,辣椒的崛起带着那么一丝庶民的无奈。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9)

口水鸡

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开始流动,现代食品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吃辣的口味在二三十年间,迅速地蔓延开来。

人心思动,口味也在迅速转变。

忙碌的工作过后,只有那火辣辣的口味,让我们的生活刺痛的解脱感,也只有那唇齿间辣酥酥的余韵,让我们浮躁的人心有了一丝快慰。

无辣不欢的时代,来了!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0)

剁椒鱼头

在如今的大环境,“不吃辣”成为了断绝社交的宣言。

不吃辣,等于绕开了火锅,烧烤,江湖菜,川菜、湘菜等一系列火辣热闹的饭局。

我胃疼戒辣的那些日子,想出去下馆子解个嘴馋,冥思苦想半日,貌似除了日料与西餐,没什么可以选择,哥们几个一听说要吃这个便大摇其头,几个人密谋后,我看着他们绝尘而去的背影,独自在风中凌乱……

不吃辣,没朋友,比不喝酒都严重!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1)

歌乐山,辣子鸡

没有比吃辣更上头的了!

在无辣不欢的美食江湖里,能吃辣者当仁不让,可独步天下。

前阵子,在直播网络上特别流行挑战“死神辣条”,甚至有人进了医院,将死神辣条送上了热搜。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2)

死神辣条

一时吃辣一时爽,一直吃辣一直爽。

辣椒含有的辣椒素,与味蕾的TRPV1蛋白结合,产生类似于高温灼烧的痛觉。而这样的灼痛感,让人体大脑产生身体受伤的错觉,分泌出安抚情绪,振奋精神的内啡肽,让吃辣的人产生“越辣越爽”的感觉。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3)

火鸡面

有一阵子,我特喜欢吃“火鸡面”,火鸡面在网上也挺火的。

我吃火鸡面,先备好牛奶(求生意识很强,有没有),料包全怼上,咔咔咔地一通搅合,然后就是大口吃,别停,别控制,一直大口吸,吃完了直接嘬瘪一盒牛奶。

咿?吃完了火鸡面,一点都不辣,还有点甜。

有人会说,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信你个鬼!

其实我这吃法,特别科学。辣椒素与味蕾的痛觉神经反应并不快速,需要时间等待,辣味才会爆裂,这就是大口吃面的秘诀,当辣味开始发作,让你难以承受时,牛奶已经安排上了,“解辣程序”启动,安全上垒……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4)

新疆炒米粉

爆辣的新疆炒米粉,是我吃过最辣的美食。

作为一个吃货,我曾作死吃过一次爆辣的炒米粉,店家多收了我两块钱,服务员一脸诡异地告诉我,这两块钱花得绝对不冤枉……

爆辣炒米粉到底有多辣?

我的经验告诉我,吃爆辣炒米粉不能吸溜,一旦呛嗓子,能辣得直接翻白眼。我记得当时服务员一脸慈祥地看着我。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考验(无辣不欢的时代)(15)

酸辣鸡杂

吃辣,是一场痛并快乐着地“自虐”。

虽然在吃辣的过程,我们在唇舌间的灼痛中,我们获得了痛快淋漓的快意,但我们味觉的敏锐度在消退……

在现如今食品商业化高速发达的时代,辣椒不可避免得成为掩饰食材在新鲜度上的短板,“无辣不欢”的背后,往往是速冻食材的大行其道。

我们的舌头并不能给予我们真相,作为美食文化而言,这并不是幸事。

无辣不欢的时代,我们的味蕾,死了!

#无辣不欢##吃辣##哪儿的人最能吃辣##辣椒##新疆炒米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