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

我在《品味人生12讲》一书中提到现象学的自由想象法,谈到我们要设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把人生里面值得珍惜、追求的价值分为4组16项。

分别是:

第一组:年龄、外表、健康、聪明

第二组:家庭、教育、职业、专长

第三组:权力、地位、名声、财富

第四组:朋友、志趣、社团、信仰

最后一组就是朋友、志趣、社团、信仰。你还是要问:哪一项对你个人来说最重要?在问的时候最好先想清楚,这些所谓的价值,每一项都有它的特色;能做一个完整的思考,当然更容易让你进一步去选择。

就朋友来说的话,我记得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一篇《论友谊》,特别谈到: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一样;如果没有朋友,就等于是没有了阳光。那是一种很难想象的情况。他说的很有道理。但对于朋友,不能那么单纯地说“朋友都是好的”,没有那么单纯。所以我们以下从五方面来做一个反省。

点击音频收听傅老师的解读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我们从小学到儒家的思想,自然就会记得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面谈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他说,交往而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朋友很真诚而正直,这朋友能够体谅又能够守信用,这个朋友博学多闻。但他相对的也说“损者三友”,跟三种朋友交往是有损害的:第一种是“友便辟”,就是刚愎自用;第二是“友善柔”,就是委婉顺从;第三种是“友便佞”,就是强词夺理,口才太好了。

我们先不要管不好的朋友,先就正面来看。

第一种是“友直”。朋友如果是真诚而正直的话,他跟你交往是直接显示他的性格。两个人在这里面切磋琢磨,不断地互相鼓励对方成长。

第二种是“友谅”。“谅”代表体谅,也代表守信用、很实在。这样的话,这个朋友对你了解相当深。天下人都误会你,没关系;你有这样的朋友,他一个人知道你的用心是什么,这就够了。你怎么可能希望天下人都了解你呢?自古以来没有这种事。连孔子都说“没有人了解我”,何况是我们一般人呢?

第三种是“友多闻”。对于多闻,我们刚刚说到博学多闻,这个“学”是广义的,什么都有兴趣、都了解一些,大家在一起聊天谈话的时候才很有趣味。这三种朋友有益,这没有问题。有害的,我们不说了。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2)

四种层次的朋友

我个人对于朋友的分类,已经讲过不止一次,可以分为四种:酒肉之交、利害之交、道义之交与生死之交。酒肉之交很容易到一个阶段之后就离开了,就不再来往了;因为你到一定年纪之后,肉也吃不了太多了,酒也喝不下了,这时候自然而然大家就聚少离多了。

人生来往的朋友比较多的是第二和第三种结合在一起——利害之交与道义之交。事实上,这四种朋友都不是互相冲突的。如果你有一个朋友,这四种都具备,那真是恭喜你,几乎等于是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结婚差不多了。一般人跟别人来往,都是看到有些利害:合则两利,离则两伤。这不是什么问题,这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一定要注意到:道义是基础。如果你只有利害而缺乏道义的话,它很难长久。如果有道义做基础的话,一辈子大家互相扶持,不是很好吗?“道义”是什么意思呢?“道”就是人生的正路,“义”就是该做的事。中国人常常把“道”“义”合在一起,事实上所讲的是:目标是“道”,“义”是每一个具体的作为都恰当、合乎正当的要求。

最难得当然是生死之交,但是说实在也不能勉强。

在这种太平的日子里面,要交到生死之交不容易。通常这种生死之交是在战乱的时候,天下乱了,所以才会有像桃园三结义这样的故事。你活在世界上,如果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话,有时候你很难看到一个人他最真诚的本性。讲生死之交,一定是用最真诚的本性来往。这是把朋友分为四个层次。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观念一定要记得,你希望交到什么样的朋友,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这样的朋友,让别人值得跟你交往。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3)

关于缘分

接着我们看到第三点,就谈到朋友相处的缘分。所谓的“缘”这个字是非常复杂的,像佛教就讲“因缘”。“因”是直接的,“缘”是间接的,造成的效果是一样的。我们讲朋友有三种缘:第一是结缘,第二是随缘,第三是惜缘。

第一是结缘。所谓的结缘,它的机会很多:从小时候是邻居、同乡;后面念书的时候是同学;后面可能在工作上是同事或同行;甚至有时候只是一起出去旅游,同一个团队,如此而已。这都是缘。任何一种缘的出现,你都要珍惜,因为你不可能特地说我要找一个朋友。你只有在缘出现的时候,有共同的事情、共同的目标要去奋斗的时候,才看得出来:谁可以跟你一起结伴走得更远?第一个是结缘。我们常常说广结善缘,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缘有时候也有恶缘,那就要小心了。

第二是惜缘(珍惜)。通常我们只有在分散的时候,才想到当初很好的感情;在当初的时候,我们并不见得珍惜。所以交朋友一定要记得,结缘之后还要惜缘。这个惜缘就是对于相处的每一次、每一片刻,甚至每一个刹那,都要把它当做唯一的一次,要珍惜它。这一来的话,你跟别人来往就会越来越深刻。

第三是随缘。随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我念中学,高中三年有几个很好的朋友,甚至想结拜兄弟的。但是你高中毕业之后,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学,那就不要勉强了。以后能够几个月见一次,后面一年见一次,时间越拉越长。为什么?因为你要随缘。缘起缘灭是很自然的现象。所以这是第三方面,谈到人生的缘分。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4)

不要羡慕别人

第四点,交朋友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羡慕别人。你只要真诚对待任何人,任何人成为你的朋友之后,你们之间就可以发展出人类这种生物所能达到的一种友谊的高的层次。所以在《易传》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它说两个人如果同心同德,就是有共同的目标、理想,要一起去奋斗的话,其利断金——它所造成的效用,(利就是功利的利,锋利的利)像刀子一样很锋利,可以截断金属。

我们以前常常听说一打筷子的故事。一根筷子马上折断,一打筷子你折不断,为什么?因为它们团结。人也是一样。天底下芸芸众生,七十几个亿,你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就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而这种美好的情况也很容易吸引频道相通的人,或频率、磁场、气场相通的人聚在一起。大家聚在一起这种缘分是很深的。我因为大半辈子都在教书,有时候看到一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共同的认识以及互相的信赖和期待。他们之间的感情,我看着都觉得非常美好。就是这样的情况。

然后,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有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你从旁边经过,听他们聊天的内容、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他们感情好不好。“其臭如兰”是说,它的味道芬芳有如兰花。所以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不需要羡慕古代的哪些人,或是外国的哪些人,你身边就有可以跟你成为最好的朋友的人。但是这需要你用点心思。交朋友不可能说我只想获得的。其实交朋友经常是有一个分享的概念——我所有的一切与你分享。但是所有的一切范围是很广的。所以我们常说“朋友有通财之谊”,你赚了钱,你愿意多提供一些。

我以前就认识几位朋友,他们在同学、朋友里面就特别慷慨。大家赚的钱一样多,都是当教授的,他就是很大方。所以到最后,他人缘非常好,每一个人都乐于跟他交往。当然如果他这种大方变成一种习惯的话,他要去选择好的朋友也有些难度;因为每一个人都对他很好,就是因为他大方。到最后就变成,哪一天如果你有需要的话,谁会像你一样,那么样大方呢?这是很难去检视、去测试的。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5)

交友要有分寸

所以在交朋友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冒险的成分。这里面就要谈到第五点,要有分寸。这个分寸有两方面要注意。

第一,人是会变的。所谓的“会变”这个字,倒不是说变好、变坏,而是说人会变得适不适宜(交往)。在某个阶段,你自己是这种程度,你交的朋友很适合你。但是过了几年之后,你不断在成长,而朋友如果没有随之成长的话,那你们就是两个圆了。本来是同心圆,后面变成两个圆里面有交界,最后变成分开了,没有什么交界,就是没有什么交集。这时候做朋友的话就很辛苦了,说话的时候变成话不投机。前面是酒逢知己,后面是话不投机,这是可能的,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

所以交朋友要记得:要有分寸。你过去跟他这样子来往,并不代表以后一辈子都如此。所以随时要保持一个高度的敏感,这种敏感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别人成长的空间,或是尊重别人不成长的选择。

第二,你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你要负责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朋友都是对你有某种期许的、对你有某种欣赏的,但是你要负责的还是你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说朋友是一面镜子,这镜子有时候不太适合了,他自然而然就没有办法继续来往了。因为你从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状况,朋友也从你的身上看到他的情况。所以在朋友之间的来往不是说非怎么样不可,两个人结拜兄弟,一辈子都要如何,这种事情是想象中的或理想中的。所以每一个人到最后都要负责自己的生命。如果你生命这一生过得充实、完美,所有跟你交往过的朋友都会觉得与有荣焉。相反的,你这一生到最后陷入一种困境,所有跟你交往过的朋友,都会感觉到自己可能有些责任,在某个阶段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以至于让你陷入今天的困境。

所以你从这个角度去了解朋友的话,这是人生里面不能缺少的一环。因为你从原生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将来有自己的子女,你离开这个家庭,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些适当的情况下成为你的朋友。

傅老师新书品味人生十二讲(台版中文繁体)已上架先生书房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6)

傅佩荣易经入门课正在招募第二批学员,点击了解招生啦!|第二批易经入门免费课程开放邀请中

最难得朋友傅佩荣(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