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或称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2)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3)

世界献血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首次“世界献血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4)

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5)

下面就最常见献血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6)

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吗?

为防止免疫并发症,必须最大程度地杜绝亲属间输血,在直系亲属间输血时易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基本不可能治愈。很多影视剧中为亲人献血的剧情其实是违反医学常识的。现实生活中,每次输血前都需要行血液间的配型,亲人的血也不例外,一些稀有血型或者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型配型试验。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7)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8)

献血的量相当于全身血液来说算很多吗?

通常一次的献血量为200毫升,珍贵血(比如AB型血,不一定是RH阴性血)400毫升。200毫升有多少呢?平时的矿泉水是550-600毫升,也就是说每次献约三分之一矿泉水瓶那么多血。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4.2-4.8升,献血量约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对健康人来说,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伤害。当然对于本身就贫血、严重虚弱、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并不建议去献血。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9)

什么人不能献血?

近期献过血者,我国规定间隔6个月;体重过轻或者过重;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患有恶性肿瘤或有肿瘤病史的人群;有严重的慢性病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群;哺乳期妈妈不建议献血,尤其是分娩后1年之内者。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0)

献血后如何补铁?

食补大于药补,蔬菜(包括菠菜)、豆类、谷类、海藻、蛋、奶酪、贝类中的铁都属于不容易吸收的非血红蛋白铁。补铁还得靠动物肝脏、鱼类和畜禽肉类。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1)

献血后如何休息?

当天不进行重体力劳动,不进行剧烈运动。建议比平时多喝水,不建议喝咖啡或酒。不要呆在过热的环境中。应避免节食、少水、抽烟、长期站立等影响恢复的行为。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2)

献血后会容易生病吗?

因为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官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对一些血黏度高的人,如果是单献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血,可使血黏稠度降低,加快血液流速,缓解高黏血症,因而可预防和降低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3)

小编的身边有很多同事、家人、朋友都是无偿献血者,他们默默地在自己工作岗位耕耘着,默默地用热血救活了别人的生命!向你们致敬!!!

如果人人都能认识献血,加入献血,社会传递的将是满满的正能量和爱心!!!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4)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献血知识小常识(献血知识须知道)(15)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