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

作者:梁胜威 赢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1)

引入管理模式不是只为人均产值,但是,引入管理模式一定是为了效率提高。我们不是因为“自动化”而“自动化”,而是因为“自动化”能够提高效率,我们才进行“自动化”的引入。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除此,别无其它。所以,企业无论是引进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价值。

效益最大化——坪效

坪效是日本、台湾企业经常拿来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指的是每坪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以百货公司为例,店里不同的位置,所吸引的客户数也不同。一楼入口处,通常是最容易吸引目光的地方,在这样的黄金地段一定要放置赚取最大利润的专柜,所以百货公司的一楼通常都是化妆品专柜、黄金专柜;在收银柜旁边不经意地摆放值钱的避孕套、口香糖这类的小品件。

日本一些小店为什么效益比较大?就是因为坪效起了作用。坪效是一种精益思想,在单位面积内产生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务必使商品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认真地认识顾客、了解顾客、理解顾客,甚至比顾客还了解顾客。

在零售商里,关注坪效还是比较普遍的。譬如,卖手机卖得最好的苹果专卖店,坪效是40.2万元;卖珠宝卖得最好的蒂芙尼,坪效是21.4万元;中国零售坪效大约是1.5万元;而盒马鲜生坪效是5.6万元。

但是,对于厂家和供应商来说,少有人关注坪效。厂家和供应商大多在谈陈列原则,但陈列原则是定性的判定,并不是定量的判定。所以,无法计算真实的利益价值,至少不能以量化说明投入的理由。坪效数据化不但能清楚陈列原则是否正确,还可以在实践中证明陈列原则的有效程度,是最好的评判标准,更是每月中作出陈列调整的有效依据。

关注坪效是业绩增量的一种新方法,也是解决商超增长的新概念。从现在开始,多多关注坪效,在商超增量停滞不前的今天,你会找到增量蓝海。

效率硬指标——人效

我在企业做管理咨询的时候,总是要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做一个详细的调查。调查什么效率?一是调查企业的总体效率,二是调查企业的人均效率。总体效率容易理解,而人均效率却更精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我把它简称为“人效”(平均每人的月产值),要想知道通过引进管理咨询前后效率有没有发生量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数据证明。质的变化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看到或者感知到,但量的变化更有逻辑性,更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计算“人效”?

企业内部生产部门的人均劳动产出价值评价通常会直接评价计件或定额员工等直接生产员工的劳动效率,此时的人效会采用月(年)人均工时进行衡量。企业整体产值规模和销售收入的评价通常以产值、销售收入为基数。在某些对标场合,通过结果来衡量人均绩效时也会以利润作为评价指标。

相对来说,对企业的经营或管理状况,无论是哪一种评价,“人效”都是比较易于体现真实情况的。因此,管理的目的都脱离不了提高“人效”,可以这样说,“人效”也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关注的关键要点。

一位政治家曾说过:“观点斗争是假的,路线斗争也是假的,只有利益斗争才是真的。”无论企业是进行市场角逐,还是渠道网络抢夺,都是“利益”二字的驱使。利益只有通过量化体现,苹果人均产值186万美元,是全球人均创造价值最高的企业,是阿里巴巴的4倍。很显然,这是评价一家企业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2)

一家陶瓷制造企业,全公司人数不足500人,我们在管理咨询中裁减了167人。奇怪的是,裁减人员后业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18%!当然,裁减不是一个硬性指标,更不是管理咨询的最终目的,但“省人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精益方法,也是说明一个“人效”价值存在的必要性。

看一家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或者是评价一家企业的效益如何,我们只要看看它的人均产值、人均销售额和人均利润就可以一目了然。上市公司的财务考核虽然没有这一项,但笔者还是觉得这是检验管理最有效的数据。评价一家企业的管理好或不好,关键就是效率有没有提高,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业绩同比是否上去了。而不是看你的现场漂不漂亮,机器先不先进,要知道,现场和机器都是为了效率提高服务的。

又譬如,某家具公司,从产量数据看,2017年与2016年相比产量提升了116%,虽然产量提升了,效率却下降了,因为2016年底员工人数73人,全年平均每月每人的产量为:41.6方,而2017年(目前)总人数为117人,平均每月每人的产量为29.24方,与2016年相比,下降30.72%。销售业绩及效率没有随人员的增加而增高,反而下降。因此,我们仅仅看到产量增加并不能代表效率在提高,更不清楚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

当然,引入管理模式不是只为人均产值,但引入管理模式一定是为了效率提高。我们不是因为“自动化”而“自动化”,而是因为在不投入多余金钱的情况下,“自动化”能够提高效率,我们才进行“自动化”的引入。所以,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思想一定要弄清楚。因此,我们导入管理模式不是追求时髦,更不是听信咨询师说管理模式可以改变员工思想,然后就贸然地导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都会犯这种错误,结果导入新的管理模式后,管理变得比过去更糟糕,效率更低。

因此,要想知道企业效率如何?从关注“人效”和“坪效”开始。

选编:贺玲玲

编辑:李铮

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原文本阅读、商务合作,请联系本社

曹女士:023-65356251 手机:185-2398-6739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3)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4)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5)

欢迎关注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如何使管理有效落地 提高管理的坪效(6)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官方微博获取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微信公众号获取服务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