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

自古贪官污吏都是常见的,而且越是随着王朝统治时间的靠后。贪官污吏越是令人触目惊心,无论是大明朝的严嵩、刘瑾之辈,还是清朝大贪官和珅等窃国之徒,动不动就是挖空国家几年甚至十几年税收的大蛀虫。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1)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正在冲击皇权,而其中的贪腐就是一种力量。官僚们将贪腐称为一种“陋规”,即丑陋而不上台面的规矩,贪腐既然成为了规矩,那么也就可以见得在明清两朝想要做一个清官何其艰难。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2)

大名鼎鼎的海瑞等明朝清官已经是如数家珍,到了清朝更是难以看到,几乎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皇帝只能从一群徇私枉法的混蛋贪官们中找出几个不那么混蛋的。如果说清朝也有清官,那于成龙一定是排在第一个的。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3)

一、大器晚成

于成龙的官途并不容易,从参加科举考试开始,他就历经了多次贪污事件。那时候还是明朝晚期,加上科举制度奉行千余年,徇私舞弊那是常事,他眼见着那些晚明的掌权者私收贿赂,随意排布考生名次。充满正义感的于成龙在试卷上奋笔疾书,针砭时弊,最终只能名落孙山,落榜而去。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4)

随后于成龙自知自己的性子难以在官场生存,于是以侍奉父母为名,回到乡里做了一个安乐公。但时势不允许他如此消沉,也许是到了三十岁后他开始害怕自己一生都要一事无成,也许是他看到山河破碎想要重新造福百姓。

他重新拿起了笔,想要再闯科举。当时清朝的官员手脚也不干净,而于成龙的笔法刚直,下笔直戳官员们的肺管子,于是在科举考场上考试很不顺利,多次落榜毫无进展。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5)

这样的于成龙一直混到了顺治18年,才通过一些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国子监读书的监生,相当于混进了清北当旁听生。虽然说起来不风光,但从国子监能走出来的学生,多数也算是有了半个功名,可以走上仕途了,此时的于成龙早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那个人均寿命很低的年代,四十岁已经土埋半截了。到了四十岁的于成龙有那么半个功名,但这样的出身也很难拿到什么好的差事。果然,吏部回头给了他一个“不可拒绝”的差事,广西罗城。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6)

罗城虽在大清的治理版图之内,却因地处群山交汇之处,所以民风彪悍,山民灾年则乱,丰年则降,非常不好治理。于成龙上任之前的两任县令,也都难逃厄运,一位死在了任上,另一个从县太爷的官职上干脆跑了。

二、为国为民

于成龙家境并不糟糕,很多人听说他要去罗城做县令,纷纷劝阻他回去接着做个安乐公即可,没必要拼了半条老命去那种地方送死。但于成龙却说出了一番慷慨直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7)

众人见他心中有如此胸怀,便也不再劝说,只能送他出了北京,千里奔赴向广西罗城于成龙本以为是北京的官员添油加醋说的罗城多么糟糕,当他真的到达这里时才发现,所谓的罗城还不如一个村子,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糟糕透顶。

于成龙后来发现,原来山民们本来就穷,多数住在山上,过着半民半寇的日子。于成龙恩威并施,不但免费帮助留下的山民置办农具和粮食,还主动减免赋税,在当地兴办学堂。同时于成龙还要领兵伐寇,维护罗城的治安。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终于罗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于成龙一下子就成了清廷的“宝贝”,于是被各大官员挪来“救火”。于成龙历经台州、黄州等一众已经民心尽失的城市,帮助当地人民重拾过好日子的决心。这一场场的治理,让清朝初期民生凋敝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8)

官越做越大,于成龙的人设却一直没有丢,由于为人刚正不阿且能力出众,在康熙年间正是缺乏有力大臣的时候,于成龙因为一次次卓越的治理功绩和廉政爱民的形象,终于被康熙帝所重视。

三、肃正官风

得到了康熙帝的重视之后,于成龙几乎是平步青云,成为了直隶巡抚。这个官职相当于是北京市市长加河北省省长,差不多是在天子脚下做了父母官。直隶巡抚这个官职看起来崇高无比,实则天子脚下都是贵族,哪一个拎出来不是前朝遗老就是满族公侯,他一个小小省长谁都不能轻易动。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9)

如果是别人,也许就浑浑噩噩过去就算了,但于成龙清楚,康熙帝将他放在这样一个敏感的位置不是让他享受清福的,而是希望他能够治理全朝的贪腐之风。于成龙领官上任后,立即加大直隶的治理力度,不但使得当地吏官减少贪污,使得百姓交口称赞。时逢灾年更是为了救助灾民,冒着杀头的风险,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10)

而灾年一过,于成龙不但没有陷入杀头的危机,反而升任直隶总督。此后于成龙成为了百官敬仰的楷模,为满清培养了一批忠实能干的汉臣。终因积劳成疾,最终以68岁高龄死在了任上。

四、追谥“清端”

从屡不入仕的愤青,到灰头土脸的监生,前半辈子的于成龙要多不得志有多不得志。从边陲的罗城县令,到直隶的大总督,后半辈子的于成龙要多拼命有多拼命。大器晚成的他很清楚自己要给满清留下什么,所以他特别努力,想的也只有拯救黎民。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11)

百姓很清楚谁才是真正为自己做主的,据称当听说于成龙死在了任上,百姓们纷纷出城哭送这位百年难遇的父母官,徒步足足走了20里。现今史学家们多有争论,如果满清没有于成龙,康乾盛世很难得以展开。

清朝官场上的满汉对立以及贪腐之风等问题都会让风雨飘摇的清朝随时崩塌。就算到了雍正朝的时候,雍正帝还要不断重提于成龙的功绩,鼓励汉臣们多多为满清做出贡献。

于成龙为官多少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12)

五、总结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仅仅说于成龙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其实并不能概括这位国士的一生。他对于清朝更大的作用在于治理,在于他在实干中重新让汉族等其他民族看到自己在满清的统治下,能够安居乐业,能够过上好日子。

而他从七品芝麻官当一品封疆大吏的传奇经历也让汉臣们相信,只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满清皇帝是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中国人从来不缺少脊梁,无论是什么时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