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退出闹市 集中办公 市区联动 盘活资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退出闹市 集中办公 市区联动 盘活资源

市委、市政府现在这幢行政办公大楼建成于1993年,已使用20多年,建设规模无法容纳现有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员办公,办公大楼的设施、功能及信息化管理等都不能满足现代行政服务需要。市人大、市政协在原来的老市委院子里办公。因此,经过充分考虑、反复酝酿,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退出闹市、集中办公、市区联动、盘活资源”的思路,采取资产置换方式在八里湖新区选址建设新市民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工程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竣工,总占地面积267亩,总建筑面积17.77万平方米,由主楼、代建楼和市民公园三部分组成。

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节约大量资源、盘活现有资产。按照“搬新房交旧房”的原则,实行集中办公的所有单位原办公场所的土地、房屋等资产一律划转给市国资委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统一处置,可以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处置老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及市区原有80多家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行政资产。

据统计,这次进驻市民服务中心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机关等单位,共92家正处级单位及其下属70家事业单位、3000余人。其原办公场所占地面积约332亩,可进行开发盘整的土地约290亩,预计将实现土地价值近15亿元;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0.38万平方米,根据实际情况,可划转建筑总面积约为9.16万平方米,估算价值约为9亿元,共计可置换资金约24亿元。二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可以极大地整合城市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整体提升政府效能,同时也改变了服务环境。目前,有70余家市直部门、单位分散在老城区各街道、社区,有的办公用房破烂不堪,阴暗潮湿;有15家单位租用办公场所,涉及工作人员约600人,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群众办事机构,面积狭小、条件简陋,影响了九江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形象;还有的单位办公用房已成为危房,如社联、侨联等单位。三是缓解交通压力,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九江老城区的承载力已经饱和,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行政办公从中心城区迁出后,极大地缓解了老城区交通压力,有利于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四是聚集人气,带动新区发展。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在八里湖新区,有利于带动新区人气,加快新区建设发展,为拉大城市框架做大九江奠定基础。

为确保市民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及使用符合上级有关规定,市委、市政府就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整改和搬迁工作,分别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及省委活动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发改委、省机关事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汇报。其中,先后按照省廉政办、国家审计署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整改。

对省廉政办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整改。按照2013年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廉政办检查反映的问题,对市民服务中心工程进行了一系列整改。一是减少建设内容。一方面通过减少景观柱,取消浮雕墙,改种本地一般树种,庭院景观改用简单的铺贴,办公室墙纸改为白色乳胶漆,突出简单实用风格;另一方面,办公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尽可能使用原有设备,做部分补充。二是调整使用面积。对不符合规定的办公用房采取永久隔断、增加人员方式减少人均面积,确保符合规定要求。三是增加入驻单位。将腾挪出的办公用房用于增加入驻单位,新增加了市农业局、市文联等单位,还增加了市卫计委、市文新广电局办公用房面积,特别是增加了行政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优化市民办事环境,增加市民活动空间,方便市民办事。

对国家审计署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2014年8月∽11月,国家审计署土地专项审计延伸审计了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提出了超面积、超概算等方面的问题。我市对超面积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均达到了规定标准;超概算问题正在按程序进行调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