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没有郑信皇帝会怎么样(从泰皇郑信谈到潮人入泰渊源)

泰国没有郑信皇帝会怎么样(从泰皇郑信谈到潮人入泰渊源)(1)

到泰国旅游,人们可以在曼谷城里见到矗立着郑皇骑马举刀的铜像。  这尊铜像纪念的就是“郑皇大帝”——郑信。他在泰国,是无人不知的民族英雄。凡是有“大帝”尊称的,都是历史上功业彪炳的国王,一般平平凡凡的国王并没有这样的荣誉。这位“郑皇大帝”,身上有着一半的潮人血统,是中泰友好关系的一个印证。  事情应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潮州府澄海县华富里,有一个乡民叫做郑达(后改名郑镛),因感在乡里过日子不易,就南渡暹罗,在大城(当时暹罗大城皇朝的国都)谋生。他后来成为一个包揽赌博饷的财主,又做了税务官,和各大臣常有来往。郑镛娶泰女洛央做妻子,生下郑信(清史中称为郑昭),被财政大臣昭披耶节基认作义子。不久,郑镛病逝,郑信就在昭披耶节基家中长大。他自幼在佛寺中受教育,懂得泰文、中文、越文,13岁时出任皇室侍卫,24岁时出任来兴府尹。1767年缅甸军队攻破大城,死难者达20万人,大城皇朝灭亡。郑信率五百子弟兵冲出缅军重围,东奔罗勇府,招募当地泰人、华人 , 随后建立起五千之众的队伍,分乘船五百艘沿海进入湄南河,攻占吞武里,乘胜克服大城。但是,大城已成废墟,郑信下令迁都吞武里,为吞武里皇朝的开国之君。  吞武里皇朝存在的时期是1767年至1782年。当其时,京都曾发生叛乱,平叛大将披耶讪和叛首互相勾结,反攻皇都,郑皇亲自平叛失败,向叛将披耶讪降服,削发为僧。披耶讪自立为王,迫郑皇还俗并加以囚禁。这时,奉命外出的大将昭披耶玛限节基率师回京,召集朝中大臣议事,认为郑皇理政失当,民不聊生,应治以重罪,遂令刽子手押郑皇到一座炮台中,以檀香木击毙,然后将遗体葬于一座佛寺。昭披耶玛限节基于是建立了新皇朝,迁都曼谷。  郑皇大帝死时年48岁,在位共14年。郑皇大帝虽然死了,但是,两百多年来,泰国人民却深深崇敬他,怀念他。因为,他毕竟是驱逐侵略者的复国英雄。每年的12月10日(郑皇当年登基的纪念日),泰人和华人都共同举行仪式追念这位大帝丰功伟绩。  60多年前,有一个澄海人士旅泰组织,其成立的缘起是这样写的:  凤山英秀,韩江苍莽,应物所钟,感缘成迹,蔚郁民风,盖有以矣。稽朱明之末,邑士义不帝虏,相率浮槎泛海,履涉重洋,来暹特多。故逊清中叶,缅甸称兵,横屋泰社,我郑信王以天纵英姿,誓师罗勇,军于吞京,卒匡大业于衰坠,复帝都于危亡,嵯峨庙宇,碧血千秋。自斯以降,炎黄华裔,显达是乡,我邑遗风,尤多建树。熹言懿行,立德立功,革旧布新,更张犹赖。循至暹国宫庙寺宇之建筑,士庶农艺百工之技能,文风传介,声教广被。斯知我邑人之殊勋,固不止于沐雨栉风,启基筚路 而后已也,仰念祖德,雄风可怀,策励方来,有待今兹……  这一段文字,可看作是“潮州人何以广布泰国”的说明书了。它追溯历史一直谈到“朱明之末,邑士义不帝虏”的事迹,潮州人入泰的时间,更向上推了。迨至现代,这群“邑人”的后代成了泰籍公民,得到“赐姓”或者自己取了个泰国风韵的姓氏,但是,且注意,那个姓氏的华姓字眼大多仍然保持着。如姓郑的改姓“郑差沛”、“郑差甘菩”,姓陈的改姓“陈打蓬”、“陈徒哇匿”,姓李的改姓“李他旺”、“李巴硕”,姓林的改姓“林巴攀”、“林比沙越”,等等。当然,也有从字面上已经改得毫无华人姓氏痕迹的。如著名潮人银行家陈弼臣的泰姓叫做“梭蓬帕匿”,即为一例。  居留在泰国的华人,除了潮州人外,还有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福建人、广西人等等,但是讲到人数众多,源远流长,确实得首推潮州人。  郑皇大帝以后,曼谷王朝中,也常有一些国王娶华人为妻。例如二世王的王妃庵帕,就是一个潮州人,她生了好几个子女,从这里可看到泰国王室中所混有的华人血统。  从泰皇郑信谈到潮人入泰的渊源,颇让人得到启发。泰国的出版物中,有“泰人华人血缘难分彼此”的说法,而事实上,中泰文化中,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泰国,各民族包括华族能够相当和睦地相处。研究潮州文化,关于潮人在泰国的“一节书”,无论如何是绕不过的。作者: 华阳

来源: 潮州日报(2011.08.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