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段话出自《论语·季氏》,中学语文课本以《季氏将伐颛臾》编入。原文为: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1)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说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就今天而言,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这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现代意义?

第一,在学习中,“不患寡而患不均”指导我们不要偏科。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2)

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出现偏科的现象。语文成绩很好的学习可能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可能英文学得不怎么好。偏科的影响就像是木桶原理一样,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头的长度,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得差的那一门学科。比如有的学习成绩比较均衡的学习语数外三门各考80分,总分就是240分,而偏科的学习语文数学都考90分,结果英语考不及格,则总分还不如240分。这就是在学习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这类学业上的不均,会导致掌握的知识结构有残缺,会让学生的成长出现短板或者盲区,不利于健康成长。

第二,在生活中,“不患寡而患不均”指引我们为了获得平均的分配名额而积极努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3)

虽然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平正义的思想,但是在现今社会,并不提倡不劳而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很勤劳,而另外一个人好逸恶劳,两个人的劳动分成必然是不能平均的,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成了不公平。所以,按新时代下的价值导向来看,“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指导思想的对象应该体现在同一层次、同一级别的分配对象上。因此我们要公平地、积极地看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意思和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