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身高是多少 面对面李光洁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站在那个沸点上

扬子晚报·面对面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面对面》访问李光洁,是在他录完一个电视节目后。时间有点晚,北京傍晚后的郊外也很堵车,因此见面时,记者已经离约定时间迟到了大约10分钟。推门进去的时候,李光洁正坐在化妆室的椅子上平静地等着,脸上不见丝毫不悦。我们的话题是从“演员”这个职业开始的,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同时还是潜水员、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PADI(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海洋健康大使的李光洁。采访完李光洁,他带给我的印象正是如此——看似“普通”,实则流光溢彩。

“演员“?这工种跟其他工作没啥大区别

1981年出生的李光洁,20岁还在中戏读书时,便被著名导演张黎选中饰演大剧《走向共和》里的光绪皇帝,由此出道。同年,又与焦晃、左小青等人拍摄了叶大鹰导的《乾隆王朝》。至今他身为“演员”已经17年。电影代表作有《立春》(顾长卫执导)、《使徒行者》、《毒战》(杜琪峰 执导)、《九层妖塔》(陆川 执导)、《刀背藏身》(徐浩峰执导)等,电视剧就更多了,《杜拉拉升职记》、《沧海百年》、《大清风云》、《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山楂树之恋》、《和平饭店》等等。简单说,虽未位列金字塔尖的一线,但他绝对是荧屏上的中坚力量,在“演员”这个行当里,他正处于“中青年档”这个最好的表演年龄阶段。

焦虑?只有一场戏演不好,我才会焦虑!

在我们提前给李光洁的采访题纲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不算是大红大紫,你对这样的状态怎么看?”——这样的问句,对于一个已经工作了17年的资深演员来说,有时候会成为一根“刺”。但是李光洁及团队对此问题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于是,见面后,我很快就将这个问题正面抛给了李光洁,“如果有人说你不算大红大紫,你认同吗?”

李光洁很淡然地点头,“是,我认同。这没什么。我不认为所有人都期望站在第一梯队的位置。”可是,外界人会有疑问,您不焦虑吗?演艺圈汰旧换新如此迅速,偶像明星的话题覆盖着大片空间,‘维持曝光率’成为业内很多艺人和经纪人的焦虑。李光洁听到记者问这个问题,笑了。“没有。如果说焦虑,我只会觉得一场戏没有演好,我会焦虑。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站在那个沸点上,我也不承认需要站在那个点上。”

至于想不想大红大紫,李光洁更是心态正常,“会不会有位置存在,不在我的思考范围内。我刚开始工作时,这个行业里还没有经纪人的存在,大家都是演戏,正正经经的面对一个角色,演好戏。那个时候,也没有宣传。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就会觉得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当你知道你是靠什么在这个行业里生存,是靠新闻,还是靠专业素养?这个需要想清楚。靠新闻的,是需要每周保持那个新闻量。但大部分的演员对于名利、曝光,没有焦虑。其实,我们不是外界认识的那样,不能以点概面,我认识的同行们大多都是那种接到好的角色,生活有保障就可以的演员。”

天份?不算有天份的人,我见过太多高人

从履历来看,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李光洁一入行,便起点很高,《走向共和》《康熙王朝》《立春》等等,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刚刚20岁的他合作的都是首屈一指的艺术创作者们。这个台阶或者说这样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和表演基础。提及此,李光洁说,“演员之所以伟大,是能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人。是他们(张黎、顾长卫及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们)告诉我演员这个职业是什么,影视这个行业是什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怎样面对名利、面对摄制组、面对角色,如何创作?因此,才有了我今天的我。”

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曾说过一句话,“见过高山,才发现最难的原来是生活。”这句话,用来形容埋头在自己世界的李光洁似乎很适合,他说,“我不算是有很好演戏天份的人。我见到有太多有天份的人,他们的感受力比我敏锐,呈现力比我更完美。但是‘天份’这件事情不能忽略它,但也有很多可以弥补天份的方式方法。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按照他们告诉的去做,我觉得我基本上80%完成了他们告诉我的。”——说及80%的时候,李光洁脸上闪现着笃定与自信的神情,那是他对自己的交待。原来,如今37岁、从业17年的演员李光洁,一路在映照着见过高山、20岁带着眼界出发的那个自己,他说,“我极少极少违心的去接戏,几乎没有那样做过,所以每个角色都会投射进我个人的情感,会喜欢自己每一个角色。”

李光洁的新作《悍城》正在爱奇艺热播中,“我曾经希望自己演一个特工,类似《007》《碟中谍》那种,现在这个愿望也满足了。”至于会不会在未来的跑道中转换一下当个导演编剧,他听了后沉吟了下说,“先干好演员吧,现在的我不想换工作。”因为喜欢琢磨角色,李光洁跟上戏毕业的雷佳音、郭京飞成了好友,他们仨自称“老TFBOYS”,每每同场仨人之间的逗乐互动让网友津津乐道,但李光洁说,其实生活中他们仨在一起时“特别无聊”,“他们都是特别好的演员。专业素养上不认可的话可能很难成为朋友,我们对于人、事、物的判断很接近。现实中,我们没有像镜头前表现的那样嘻嘻哈哈,现实中我们聊天,其实挺严肃的,有些是很学术的,除了探讨生活中一些最本质的东西,我们还交流一些演戏的心得体会。”

李光洁身高是多少 面对面李光洁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站在那个沸点上(1)

潜水?成为环保公益者,城市太多无病呻吟

除了拍戏外,李光洁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潜水”。在一个采访中,他甚至形容自己有段时候特别迷恋潜水,因为没有时间去海潜,就把浴缸灌满后沉在水下体验潜水的感觉。提及这一段李光洁笑,“现在不这样了,那个时候刚开始学。”在他的感受里,潜水给他带来了另一个世界。“在海底很安静,很自由。在水里,我们是失重的,天和地分不清楚。海底和陆地其实是很像的,也有山峰、河流、沙漠。但我们在陆地上需要动作快的去工作,下到海底却要求你慢,缓慢,你不能打电话、不能聊天,只有自己,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另外,在海底我们是游着的,感觉是在飞,很自由。眼前是斑斓的海底世界,那个色彩比陆地上更多、饱和度更高,更好看。”

因为热爱潜水的经历,让李光洁成了野生救援组织“保护鲨鱼”公益形象大使,在墨西哥海底拍摄过公益广告《鲨鱼来了.饭局篇》,并发起相关公益海洋摄影展。他说,爱上潜水的人其实都是环境保护者。“之前我对此也是一无所知,但当我潜水后,更加由衷的觉得,环境这个问题是个迫切的、需要更多的人为它做点什么的事情。”李光洁认为,他自己在环保上只是参加活动,仅此而已。“有大批的人每天都在为此工作,包括保护非洲大象、藏羚羊的,他们特别伟大。现在大家都是学热门学科、热闹工种,要去赚钱,很少有人做默默无闻的事,这些环保公益者太苦了,他们是真正的无名无利。”说到这里,李光洁颇为感慨,“看到他们所做的工作,我会觉得自己在城市里遭遇的事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那些觉得自己每天都不容易的,在我看来,全是自怜自艾,无病呻吟。

在海底与各类生灵接触后,李光洁重新审视着陆地上那些社会规则,“其实,海洋生物跟我们一样,我们并不比他们高明。它们是通人性的,人家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世界。”李光洁回忆起自己在海底经历的很多“温柔瞬间”,某次他和教练在海底训练时,一只石斑鱼游过来,贴过他时,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打招呼,“教练告诫过我们,海底不要碰任何生物,否则它们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个无意举动就死亡了。所以我当时伸出手时,并没有要石斑鱼过来,但这个鱼马上游过来,贴在我的手边。那个瞬间,我特别感动,它的这个动作让我和它一下子有了交流。”说到这里,李光洁的眼睛里似乎闪动出某种光亮,“它们都是有灵性的,人类所说的那种灵性。或许它们有更高的文明,这个都不知道。人类有太多未知的东西了。”

37岁,无限接近4字头的年龄,李光洁对个人现状给出了“很满意”的答案,“我不怀念青春。我不认为青春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唯一觉得它好的是可以犯错误。现在的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我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我不想做的事情我没有做,我想做的事我努力抓住了。让我倒回去?我费尽心思到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想回去。我对现状很满意。”

快问快答:

Z=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漪

L=李光洁

Z:潜水的时候,对海底世界有什么感受?

L:所有鱼类、珊瑚等,都挺脆弱的。我曾经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上潜水。当地的渔民跟着潜水的队伍去捕捞,他们捕获那些鱼后就直接拉到码头上去卖了。鲨鱼够强大了吧?但它们一旦被人抓起来,也被砍下头去卖。

Z:潜水的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生活感受?

L:只有你走出去,看到更多,才会发现生活中是自己是多渺小,人类有多渺小。

Z:听说你摄影水平很高,还多次得过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摄影奖?

L:谈不上摄影和摄影水平,照相而已。得奖只得过一次。

Z:平时喜欢看哪类书?

L:都是小说、文学性的,不太喜欢传记类的。我喜欢的作家是苏童、余华、毕飞宇。

Z:如果让你推荐近期看的电影,是哪一部?

L:嗯,就是那个(他指了指记者随身携带的《小偷家族》电影周边布袋),《小偷家族》。

Z:平常不拍戏时,做什么?

L:在家宅着,或者出国去度假。但有些特别好的地方,我不舍得去。我想等到自己遇到瓶颈时再去。例如我想去北欧看极光,还有塞舌尔、南美等。这些地方我都没有去过,我攒着。我最爱的还是欧洲,那里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很好。看啥都有。

作者: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漪

编辑:刘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