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

最近,一则“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再起”的新闻上了热搜,刚果金出现一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患者是一名31岁男子,于4月5日开始出现症状,经过一周多的家庭护理后,在当地卫生机构寻求治疗。4月21日,该患者被送入埃博拉治疗中心接受重症监护,但于当晚死亡。该患者从出现症状到丧命,总共不到20天。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1)

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病死率极高,被称为非洲“死神”。借此机会,1药网来和大家聊聊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

“埃博拉”其实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位名叫马波罗洛克拉的教师因为高烧去了当地的诊所,被诊断为疟疾感染,其被送去打针治疗,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后还是不幸去世了。

与此同时,这种“疟疾”也开始对周围人进行疯狂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无一幸免。感染者往往七窍流血,死相惨烈。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2)

直到欧洲实验室的人员对病毒进行检测,才发现屠村的“凶手”并非疟疾,而是一种此前从没见过的致命病毒,该病毒被命名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也“一夜成名”。而教师马波罗洛克拉也被确认为第一例埃博拉患病死者。

埃博拉:被称为“死神”的病毒

7年前,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大规模爆发,夺走逾万人的生命。其最高达90%的致死率让人望而生畏,人们直接将埃博拉病毒定义为“死神”。

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级别

1药网了解到,如今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等级标准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建立的,可以视为对于生物危害程度的一个判断标准。目前,病毒的生物性危害可分为四个等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其中,艾滋病毒、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安全级别都是3级,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属于生物危害程度最高的标准,一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死亡率高达90%。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3)

潜伏期短、死相可怖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是5至7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21天。

感染初期,患者会经历高热、全身颤抖,甚至脱水,随之出现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咽喉疼痛和肌肉无力等现象。因为其症状与流感的症状很相似,因此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常常会被误诊。

随着病毒不断入侵体内,感染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感染者体内血液会变得粘稠,凝块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人体血流循环不畅,各个器官开始出现坏死。同时全身血液淤积,还会造成脑损伤,皮肤也会出现黑紫大团块。

到后期,感染者会因为凝血因子耗尽,血液从身体各个有孔的地方喷射而出,“七窍流血”而死。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4)

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染的?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很强。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人与患者同室接触后感染概率是23%,护理病人的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则高达81%。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只要接触了带有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都会造成感染。

埃博拉病毒分为5个型别,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中扎伊尔型和苏丹型致病力最强,且容易引起疫情暴发,目前已经有针对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埃博拉病毒的防治

由于埃博拉病毒可防难治,目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在高风险的地区接种埃博拉疫苗

根据2016年《柳叶刀》发表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2015年,约5800名受试者接受了疫苗注射,他们随后与一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有所接触,10天之后没有一名受试者感染这种致命病毒。而在没有接受疫苗注射的对照组中,23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这也证实了该疫苗对于埃博拉病毒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对于所有处于高风险地区的国家,即使未暴发埃博拉疫情,民众也需要接种新型埃博拉疫苗。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5)

二、减少与有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可得知,猴、黑猩猩、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最有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中间宿主。因此我们在日常应该尽量不要接触这类动物。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6)

三、避免直接接触已感染的病人

倘若不得不去埃博拉病毒高发地区时,应注意避免和患者有任何的接触,如需照护病人,应该科学穿戴防护装备。

对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来说,他们的衣物、用具和所使用的房间等要及时消毒,含氯消毒剂和酒精等都可以对其进行消杀。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凭空消失(被称为死神的埃博拉病毒)(7)

同时,1药网也提醒大家,在日常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与疑似患者接触后,应该第一时间用肥皂洗手。如果必须要前往疫区国家,应先主动了解该地区的疫情概况或咨询旅游医学门诊,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前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