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个人前程似锦的诗句(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

1. 秋日怀弟/谢榛《92》《23》《131》《24》《191》《381》

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主题】写兄弟情深。

【注释】樵苏:打柴割草。时序句:漂泊于路途,时光流逝让人惊心。

2. 醉太平/佚名《146》《52》《319》《333》《360》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主题】讥讽手段凶残贪得无厌。

【注释】嗉(sù):鸟类的胃。刳(kū):中间破开在挖空。

3. 赠吴之山/王问《22》《23》《24》《350》

城柝声悲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作者简介】王问(1497-1576),江苏无锡人,弃官,擅书画。

【主题】写乱世漂泊的悲凉,但语冷处见友情之深。

【注释】《24》作作是。

4. 又寄升庵/黄峨《23》《374》《381》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作者简介】黄峨(1498-1569),四川遂宁人,杨慎之妻。

【主题】暗示对升庵(杨慎)的思念。

【注释】日边:杨所贬谪到云南。自是:应该是。

5. 题画/强锐《24》

濑江昨夜一尺雨,清晓开门春水生。

雾湿小桥人不见,隔溪风送卖鱼声。

【作者简介】强锐,江苏溧水人。

【主题】写画面夜雨水涨、雾湿小桥的想象画面。

【注释】濑(lài)。

6. 辋川谒王右丞祠/敖英《23》《429》

蜀栈青骡不可攀,孤臣无计出秦关。

华清风雨萧萧夜,愁杀江南庾子山。

【作者简介】敖英,福建樟树人,官至四川布政使。

【主题】为王维辩护无法出逃原因,对其既有宽容又有指责。

【注释】庾子山:南北朝梁人,出使西魏被扣,心忧故国。写《哀江南赋》。

7. 题壁/高濂《445》

鹊噪未为吉,鸦鸣岂是凶。人间凶与吉,不在鸟音中。

【作者简介】高濂,明代浙江杭州人。传奇《玉簪记》。

【主题】批判迷信思想。

8. 闾阎曲/张时彻《24》《173》《429》

谷熟不到釜,丝成不上身。莫道江南乐,江南愁杀人。

【作者简介】张时彻(1500-1577),浙江宁波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主题】江南百姓受剥削之重的控诉。

9. 卖宅/茅氏

壁有苍苔甑有尘,家园一旦属四邻。

伤心怕见门前柳,明日犹如陌路人。

【作者简介】茅氏,明代江苏太仓人。

【主题】路过卖掉的老宅,透露出了妇人心中的无奈。

10. 今日歌/文嘉《317》《369》《397》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作者简介】文嘉(1501-1583),江苏苏州人,文征明之子。

【主题】珍惜时间的诗歌。

11. 明日歌/钱福《28》《50》《194》《317》《397》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作者简介】钱福(1461-1504),号鹤滩。上海松江人,明代状元。

【主题】珍惜时间的诗歌。

【注释】累(lěi):带累,使受害。《41》《50》有后10句。《369》只有后10句。

12. 宝剑记·夜奔/李开先《398》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作者简介】李开先(1502-1568),山东章丘人,官至太常寺卿等。

【主题】写林冲走投无路的窘态。

【注释】《宝剑记》写林冲故事。

13. 立秋/龚勗《24》

烟云黯淡仲宣楼,荏苒年华逝水流。

白首乡山千里外,满城风雨又新秋。

【作者简介】龚勗(xù),山东章丘人。

【主题】写立秋日登楼的感受。

【注释】仲宣:即王粲,著《登楼赋》。

14. 秋日山行/俞大猷《24》《173》

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作者简介】俞大猷(yóu)(1504-1580),福建晋江武举,福建总兵,与戚继光并称。

【主题】表达胸怀天下,广济苍生。

【注释】何以句:不外出干事业如何造福及百姓?

15. 咏牡丹/俞大猷《24》《146》《173》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最擅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主题】咏物言志,忧国忧民。

【注释】闲:寻常。擅奇:奇异突出。

16. 海上记事/归有光《24》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

【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江苏昆山人,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主题】谴责腐败的政治。

17. 感怀/沈炼《24》

割生献馘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

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

【作者简介】沈炼(1507-1557),浙江绍兴人,性刚直,为严嵩等害。宣大总督杨顺杀民充功,沈炼写此诗献之。

【主题】杨顺怒污蔑其为白莲教徒诛之。又作杀生报主意何如?

【注释】馘(guó):割左耳计数献功。解道:解释说。

18. 秋夜感怀/沈炼《24》

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主题】讽刺边将杨顺伪装忠君爱国倒行逆施。

【注释】悲歌:这首诗。厌通餍,饱,以……为多。不要认为此诗的伤心情怀是过分的,

19. 送毛伯温/朱厚熜cōng《21》《102》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作者简介】朱厚熜(1507-1567),即嘉靖帝。

【主题】对主将远征凯旋的殷切希望。

【注释】麒麟:代指毛。蝼蚁:安南叛军。

20. 赵州怀古/唐顺之《146》《173》《429》

千秋霸业消沉尽,风俗犹传赵武灵。

市上美人挥锦瑟,场中侠客舞青萍。

雁门北去通沙碛,鸟道西来入井陉。

欲向平原访公子,萧萧宾馆户长扄。

【作者简介】唐顺之(1507-1560),江苏武进状元,抗倭英雄,官至左佥都御史。

【主题】过赵州而叹燕赵无赵武灵王和平原君的杰出人物。

【注释】扄(jiōng):关门。

21.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李先芳《435》

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作者简介】李先芳,山东鄄城人,官至宁国府同知。以诗作著称于世。有人认为是《金瓶梅》的作者。

【主题】写黄河两岸的秀丽景色。

22. 灯蛾/高岱《24》

物性固有癖,附炎岂我情?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作者简介】高岱,湖北京山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主题】以蛾自喻,赞扬光明磊落不屈的精神。

23. 枯鱼过河泣/李攀龙《6》

大鱼啖小鱼,小鱼啖虾鳝。虾鳝啖沮洳。

啖多沮洳涸,请君肆中居。

【作者简介】李攀龙(1514-1570),山东济南人,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文苑南面王”。

【主题】讥讽贪得无厌,自食其果。

【注释】沮洳:泥巴。

24. 和聂仪部明妃曲/李攀龙《24》《50》《23》《154》《173》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主题】写明妃身在他乡心在汉。

25. 塞上曲送元美/李攀龙《24》《50》《23》《350》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主题】写边事急迫,将士思乡之情。

【注释】元美:即王世贞。元美手持如霜的白羽文书,冒寒出塞。接:接近。西山:北京西。

26.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李攀龙《6》《22》《24》《154》《173》《175》《333》《350》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主题】送别之情。

【注释】吴国伦忤(wǔ)严嵩,赴任江西,道经济南,罢官的李攀龙写诗送之。青枫:源自“湛湛江水兮有枫”,指长江。

27. 平凉/李攀龙《24》《23》《30》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主题】写藩王兼并土地的情况、西北边境严峻形势,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

【注释】唯余句:除长青草的大路之外,都成了韩王的田庄。宛马句:指明军与匈奴对峙情况。

28.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李攀龙《318》《435》

缥渺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主题】李攀龙律诗的代表作,写太华山即华山雄姿。

【注释】杪秋:深秋。苍龙:垂下的积雨云。石马:玉女祠前的像马的石头。看人意:察看人间的情形。突兀:高出群山之上。容尔:让你(太华山)。

29. 岁杪放歌/李攀龙《24》

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

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亦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终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主题】表现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态度。

【注释】岁杪:岁末。一字无:《文心雕龙》“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杜门:闭门。终然:既然。

30. 登泰山/杨继盛《23》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作者简介】杨继盛(1516-1555),河北容城人。明诤臣为严嵩害。刑后摔碎瓷碗割腐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主题】表达远大志向。

31. 就义诗/杨继盛《23》《118》《385》《435》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主题】表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

【注释】还:回归。太虚:太空。补:弥补。

32. 言志诗/杨继盛《445》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主题】表达不恋钱财、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注释】读律:研习法律、条令。乌沙句:渴望做清官。第一句:独爱功名,不喜钱财。

33. 草堂漫兴/马继龙《24》《393》

老去羞弹剑,贫来学种蔬。草堂三径菊,茅屋一床书。

只此浮生足,从前世味疏。肯因升斗计,犹自费踌躇。

【作者简介】马继龙,云南保山,官至南兵部员外。

【主题】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34. 雨中忆梁大峨/马继龙《24》

大江东望水云浮,几度怀人独倚楼。

老去功名成画饼,向来天地一虚舟。

镜中花发添新恨,梦里青山忆旧游。

鸿雁忽来秋正杪,锦官风雨满汀洲。

【主题】成都秋末风雨中而作,凄婉忧郁。

35. 竹枝词/朱曰攀《24》

春雨春风花意狂,谁家溪上浣花娘。

水流不管花心乱,花落能教水面香。

【作者简介】朱曰攀,江苏宝应人,官至九江知府。

【主题】以花喻人,写女子春愁。

36. 读牡丹亭绝句/冯小青《23》《30》《70》《321》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作者简介】冯小青,冯千秋小妾,柳亚子重修其墓。

【主题】写被大妇幽禁后的处境和心情。

【注释】《118》作《无题》。

37. 春水照影/冯小青《23》《381》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38. 悼亡/薄少君《23》《24》《353》《374》

水次鳞居接苇萧,鱼喧米哄晚来潮。

河粱日暮行人少,犹望君归过板桥。

【作者简介】薄少君,太仓女诗人,夫少亡,作诗百首悼亡。不食鱼腥。

【主题】人海茫茫,望君何在?一首哀情无限的悼夫诗。

【注释】水次:水边,萧:艾草。米:米虾。

39. 乌栖曲/欧大任《24》《313》

月落未落乌将栖,可怜夜夜夜半啼。

闺中少妇停梭泣,泪湿鸳鸯不成匹。

【作者简介】欧大任(1516-1595),广东顺德人,官至户部郎中。

【主题】写闺中之思。

40. 萧皋别业竹枝词/沈明臣《6》《30》《23》《385》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作者简介】沈明臣(1518-1596),浙江觐县人,徐渭幕府。

【主题】写江南春景图。

【注释】青:梅子青黄。燕子句:燕子衔带水的湿泥筑巢。

41. 凯歌/沈明臣《24》《23》《6》《154》《173》《350》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主题】抗倭军兵夜袭战斗景象。

42. 题葡萄图/徐渭《23》《64》《50》《22》《238》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作者简介】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胡宗宪幕府。

【主题】自悼的悲歌。

【注释】明珠:葡萄,指才识。解缙、杨慎为明代三大才子。

43. 墨荷/徐渭《143》

荷花如妾叶如郎,画得花长叶也长。

若使画莲能并蒂,不须重画两鸳鸯。

44. 凤鸢图诗/徐渭《154》《173》《6》

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主题】一语双关,对下辈的寄托。

【注释】作者晚年得意之作。

45. 严先生祠/徐渭《30》《24》《23》《238》

大泽高踪不可寻,古碑祠木自阴阴。

长江万里元无尽,白日千年此一临。

我已醉中巾屡岸,谁能梦里足长禁。

一加帝腹浑闲事,何用傍人说到今。

【主题】吊古讽今,蔑视君权,把严光加足帝腹说成闲事一桩。

【注释】巾屡岸:多次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即不拘礼法。岸:露额。傍通旁。

46. 恭谒孝陵/徐渭《23》《92》《154》《238》《345》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主题】拜谒明孝陵所见所感,以落魄之身叹时不遇也。

【注释】二百年:距朱元璋二百年。老生:老诸生,科举落第。西京:指南京。官长:官员。亭长:原指刘邦,借指朱元璋。桥山:指黄帝葬地。死后有龙迎接。以黄帝之死借指朱元璋。中官:守陵太监。

47. 郊行/宗臣《24》《313》

连骑出孤城,扬鞭一相语:杨柳遍青山,应从何处去?

【作者简介】宗臣(1525-1560),江苏兴化人,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后七子。

【主题】春色无边,处处可爱。

48. 送吴山人/宗臣《24》

黄菊故人怀,青山游子路。匹马向垂杨,回首燕云暮。

【主题】秋季饯行的诗。

【注释】青林山:在安徽当涂。谢朓、李白等曾来此,泛指文人隐居之地。燕:指送行之地。

49. 泊汉江望黄鹤楼/张居正《355》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作者简介】张居正(1525-1582),湖北江陵人,万历首辅。

【主题】30岁告假还乡所写。写江楼风景,表归隐之情。

【注释】镜:天空。

50. 登太白楼/王世贞《24》《32》《154》《173》《203》《350》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作者简介】王世贞(1526-1590),江苏太仓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后七子领袖。

【主题】登济宁太白楼感慨。

【注释】海色:天将拂晓。天门:天空。《154》湲作潺。

51. 暮秋村居即事/王世贞《24》《23》《64》《393》

紫蟹黄鸡馋杀侬,醉来头脑任冬烘。

农家别有农家语,不在诗书礼乐中。

【主题】对官场厌恶对经典质疑,对乡村淳朴生活的向往。

【注释】冬烘:糊涂。见范成大“长官头脑东烘甚”。

52. 别弟/王世贞《24》

别时携手上河梁,两岸相看即异乡。

独立苍茫归骑晚,春来月色倍如霜。

【主题】手足情深,别意凄凉。

【注释】河梁:河桥,引申为送别地。

53. 避暑山园/王世贞《64》

残杯移傍水边亭,暑气醺人忽自醒。

最喜树头风定后,半池零雨半池星。

【主题】写暑夏感受。

54. 过长平作长平行/王世贞《24》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

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千年土花碧。

即令方朔浇岂散,总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见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

郭开卖赵赵高出,秦玺也送东诸侯。

【主题】对屠杀者憎恨,对暴政的诅咒。

【注释】锐头:尖头尖脑,指白起,源自杜甫“锐头将军来何迟”。汝曹:认为赵卒被坑之祸其实是平原君赵豹。总:纵。

55. 九日舟中/汪时元《24》《381》《429》

秋风叶正飞,江上逢重九。人世几登高,寂寞黄花酒。

【作者简介】汪时元,明代安徽休宁人。

【主题】写舟中不得登高的寂寞。

56. 蹴鞠/沈一贯《24》

小桃微雨夜来香,朝入鸡坊暮狗坊。

无赖杨花偏解妒,团风先占打球场。

【作者简介】沈一贯(?-1616),浙江鄞县人,官至吏部尚书等。

【主题】写春季小景。

【注释】前两句说蹴(cù)鞠者都是游手好闲之辈。鸡坊:饲养斗鸡的地方。团风:卷养花成团的旋风。

57. 客吟/李贽《24》《353》

故乡何处是,夏热又秋凉。凉炎随时变,何曾是故乡

【作者简介】李贽(zhì)(1527-1602),字卓吾,福建晋江人,官至姚安太守,作《焚书》遭人攻击自杀。

【主题】表达对世态炎凉不满。

58. 独坐/李贽《52》《23》《353》《435》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主题】世无知音,自得其乐。

【注释】熏:温暖。《24》《146》残作晚。

59. 石潭即事/李贽《24》《23》《22》《353》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

【主题】表明处事态度和斗争精神。

【注释】晚年寓居湖北麻城所写。

60. 中州第一程/李贽《41》《28》

程程物色使人羞,同上中原第一楼。

太行虽有摧车路,千载人人到上头。

【主题】表达坚强意志能战胜困难。

【注释】程程:一程又一程。谓路程遥远。物色:景色。太行句:源自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

61. 系中八绝之不是好汉/李贽《52》《118》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主题】李贽在狱中写的八首诗,表达视死如归的思想。

【注释】系:捆绑,指狱中。元:人头。志士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此句源自《孟子》。

62. 马上作/戚继光《24》》《110》《173》《328》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作者简介】戚继光(1528-1588),山东蓬莱人,官至左都督。抗倭名将。

【主题】概括戎马倥偬一生。

【注释】《41》《23》《6》月作草,多作都。

63. 晓征/戚继光《6》《22》《23》《173》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主题】描写黎明偷袭战事。

【注释】阇(shé)黎:高僧。

64. 登盘山绝顶/戚继光《52》《24》《154》《173》《196》《391》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主题】表示戍边的决心。

【注释】盘山、石门:蓟县山名。虏酒:边地美酒。杀气:指战争。勒名:指东汉窦宪,故李将军:指李广。舞剑台:盘山上有唐代李靖舞剑台。《146》虏作边,玄作雕。

65. 【失宫调】诵子令•驴儿样/朱载堉《351》

君子失时不失象,小人得志把肚涨。

街前骡子学马走,到底还是驴儿样。

【作者简介】(1536-1611),河南省河南沁阳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律圣)、历学家、音乐家。尊崇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题】嘲讽小人得志的丑态。

66. 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24》《23》《22》《173》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官至遂昌知县。明末文学家。

【主题】对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而伤心。

【注释】玉茗堂:所居之地。自掐檀痕:檀板握的久成痕迹,打拍子。小伶:少年演员。

67. 送别刘大甫谒赵玄冲胶西/汤显祖《23》《307》《429》

欲别悲歌鸡又鸣,白头无计与刘生。恩仇未尽心难死,独向田横岛上行。

【主题】对学生刘大甫的勉励,鼓励其他学习前贤高风亮节,并表达他不向权贵低头,至死不渝的坚强决心。

【注释】恩仇:偏重仇,对统治者的仇。《350》《353》刘作书。

68.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汤显祖《23》《307》《435》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主题】讥讽明神宗宫中祈雨之事。

【注释】五风十雨:风调雨顺是上苍的褒奖。申渐高:五代名臣、伶人,讽刺“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

69. 示李征明/汤显祖《374》

少年豪气几时成?断酒辞家向此行。

夜半梅花春雪里,小窗灯火读书声。

【主题】表达自己刻苦读书志向高远的志向。

70. 《牡丹亭•虏谍》/汤显祖《377》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地怎禁沙日月,南人偏占锦乾坤。

【主题】比喻宦海沉浮,升降不定。

【注释】北方民族无法忍受年年风沙侵扰,南方中原却占有着秀丽的山河。

71. 【皂罗袍】/汤显祖《41》《178》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主题】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后花园得到感慨。抒发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注释】出自《牡丹亭》》之《惊梦》。

希望一个人前程似锦的诗句(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1)

希望一个人前程似锦的诗句(一生事业总成空明代诗词100首)(2)

72. 听说迎春歌/汤显祖《24》

帝里迎春春最近,年少寻春春有分。

可怜无分看春人,忽听春来闲借问。

始知帘户即惊春,夹道妆楼相映新。

楼前子弟多春目,楼上春人最著人。

【主题】写帝京南京迎春盛况。

【注释】作者未见实景,因此听说。惊春:居民因春至而打开窗户。楼上春人:赏春女子。

73. 枕石/高攀龙《23》《30》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作者简介】高攀龙(1562-1626),江苏无锡人,官至左都御史。东林党领袖,后投水自尽。

【主题】写傍晚深山所见所闻。

74. 北地晓征/归子慕《23》《30》

夜半寒鸡不忍听,主人炊熟梦初醒。

出门不复知南北,马上执鞭数七星。

【作者简介】归子慕(1563-1606),江苏苏州举人,归有光子。

【主题】早行所见所闻。

【注释】主人炊熟:主人做好饭我梦初醒。七星:北斗星。

75. 渔家/孙承宗《41》《6》《28》《146》《173》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作者简介】孙承宗(1563-1638),河北高阳人,官至兵部尚书,抗清殉国。

【主题】批评画家不了解渔民苦辛生活。

【注释】《23》作不识。

76. 二月闻雁/孙承宗《6》

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主题】比兴手法,讽刺边防将领怯弱无能,抒发无畏气概。

【注释】孽鸟:指受伤的鸟。虚弦落:即惊弓之鸟,更羸的典故。

77. 春怨/谢肇淛)《52》《173》《350》《429》《435》

长信多春草,愁中此第生。君王行不到,渐与玉阶平。

【作者简介】谢肇淛(zhè)(1567-1624),福建福州人,官至布政使,学识渊博。

【主题】写宫女苦难的生活。

78. 渡汶河/谢肇淛《23》《30》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

【主题】以动写静,表达羁旅艰辛。

79. 钱塘逢康元龙/谢肇淛《23》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主题】在杭州遇到故友的惜别之作。

【注释】江关:江城,即杭州。西吴:湖州。《429》西作东。

80. 鼓山采茶曲/谢肇淛《351》

雨前初出半岩香,十万人家未敢尝。

一自尚方停进贡,年年先纳县官堂。

【主题】讥讽各层官府对茶农的盘剥。

【注释】尚方:汉代制造皇帝器物的官署。

81. 游西湖/袁宏道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湖北公安人,官至礼部郎中。公安派代表人物。

【主题】表达西湖之美及恋恋不舍之情。

82. 严陵/袁宏道《23》

溪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钩,岂能到潭底?

【主题】表达对严光钓名沽誉的怀疑。

83. 戏题飞来峰/袁宏道《154》《23》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少尘,何事不飞去。

高古而鲜妍,扬雄不能赋。

【主题】表现飞来峰的赞美。

【注释】高古:此山古老。鲜妍:鲜花美丽。

84. 桃花雨/袁宏道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

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注释】表达了诗人惜花之情。

85. 竹枝词/袁宏道《41》《28》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主题】写渔家生活。

【注释】渔夫像鱼不离河滩,冬冒霜春趁寒,但唯有芦花铺底的薄被。

86. 初至西湖/袁宏道《154》

山上清波水上尘,钱时花月宋时春。

看官不识杭州语,只道相逢有北人。

【主题】辞官游西湖的感受。

【注释】尘:烟雾。钱时句:从钱镠的吴国到南宋都非常优美。南方人听不懂杭州话还以为是北方人。

87. 东阿道中晚望/袁宏道《30》《23》《50》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主题】以冻雀自喻,表达不甘堕落官场的孤傲。

【注释】作者任吴县令路过东阿所作。三归台:相传齐国上卿管仲所筑。项羽坟头:《史记》载项羽葬于谷城。谷城为古邑名,在东阿县境内。

88. 夜泉/袁中道《30》《23》《173》《435》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作者简介】袁中道(1570-1626),湖北公安人,官至南京礼部郎中。

【主题】一副月夜山泉图。

89. 秣陵桃叶歌/钟惺《24》《353》

女儿十五不知羞,市上门前作伴游。

今日相邀佯不出,郎家昨送玉搔头。

【作者简介】钟惺(1574-1625),湖北天门人,官至福建提学事。

【主题】订婚后少女心理变化。

【注释】《397》不作未。

90. 吉祥寺古梅/林古度《25》《149》《381》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作者简介】林古度(1580-1666),福建福清人,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

【主题】表现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注释】吉祥寺:在南京东郊。乍:初次。

91. 金陵冬夜/林古度《25》《381》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主题】对贫困生活的描写。

92. 寄书曲/沈野《24》

行人促家信,把笔倚前轩。书札经姑手,闲情不敢言。

【作者简介】沈野,江苏苏州布衣。

【主题】表达写信前复杂的心情。

93. 题岳阳酒家/盛鸣世《23》

巴陵压酒洞庭春,楚女当垆劝客频。

莫上高楼望湖水,烟波二月已愁人。

【作者简介】盛鸣世,安徽凤阳国子监生。

【主题】写浪迹江湖之愁。

【注释】巴陵:指岳阳楼。压酒:压出酒来。

94. 逢乡人/孙友篪

尔从山中来,今喜江上遇。我家老梅花,开到第几树?

【作者简介】孙友篪(chí),安徽歙县人。

【主题】江上问讯老友,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95. 过程学士墓/孙友篪《30》《173》《203》

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主题】凭吊无名古墓的感伤。

【注释】《6》《23》题目《过古墓》。

96. 相见坡/施武《6》

上坡面在山,下坡山在面。相见令人愁,何如不相见。

【作者简介】施武,江苏苏州人,佯狂玩世。

【主题】写相见坡险恶的环境,表现乐观的人生态度。

【注释】相见坡有多处,诗人多吟咏。

97. 题李白墓/梅之焕《6》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作者简介】梅之焕,明代人。

【主题】讽刺自不量力者。

【注释】班门弄斧出自欧阳修《与梅圣俞书》。

98. 后秋兴/钱谦益《25》《23》《112》《304》《353》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作者简介】钱谦益(1582-1664),江苏常熟人,与吴伟业、龚鼎孽为江左三大家,入清官至礼部右侍郎。

【主题】对故国思念对新朝的痛恨。

【注释】更无句:清王朝不仅统治全国,且控制海外。鱼腹:典故屈原。龙涎:屿之名产龙涎香。日月为明也。嫦娥句:罗浮“嫦娥老大应惆怅”作者80岁了。哭桂花有哀悼桂王、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被杀之事。《146》作姮娥。

99. 西湖/柳如是《25》《353》《402》

垂杨小苑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作者简介】柳如是(1618-1647),浙江嘉兴人,钱谦益妾。得名“我看青山应如是”。

【主题】游西湖,自信地认为桃花、美人相得益彰。

【注释】《23》苑作院。

100. 题画竹/柳如是《28》《353》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主题】此诗正是柳如是貌为弱柳,骨为傲竹的自身写照。

101. 临刑口占/袁崇焕《41》《28》《118》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作者简介】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抗清名将,被杀。

【主题】表达对未功成名就恢复故土的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