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

"贵族作家"屠格涅夫的反抗

屠格涅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其作品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不枝不蔓;语言精炼简洁、自然朴素。

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1)

屠格涅夫的作品一直都是人们眼中的瑰宝,这既源于其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也源于屠格涅夫作品中十分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作品艺术特点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屠格涅夫的作品吧。

首先,"准确地、强有力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和现实,对于文学家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屠格涅夫《文学回忆录》中的这段话,既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原则,又是其作品的重要特点。

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2)

屠格涅夫出生于贵族之家,这个极其富裕的地主之家对屠格涅夫的一生影响至深,他几乎是亲身体验了农奴制的野蛮,目睹了农奴们被农奴主摧残的种种暴行,也看到了农奴们身上勤劳善良、忠厚真诚的美好品质。

他小说《木木》中冷酷无情、暴戾残酷、任性妄为、破坏一切本可以美好事物的女地主,就是以他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塑造的;在《猎人笔记》中,他以自己外祖父为原型,刻画了一个残暴凶恶的老地主形象;在《阿霞》和《春潮》中,他将自己青年时代的身影投射到书中男主人公恩先生和萨宁身上,并无情地对其加以批判。

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3)

其次,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屠格涅夫创作的又一特点。屠格涅夫对生活对现实灵敏而锐利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与其作品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是分不开的。

19世纪中叶,在俄国社会政治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个新兴的文化阶层正在俄国开始出现,这个阶层的文化介于贵族文化与农民文化之间,她就是后来所说的平民文化阶层。这个阶层知识分子来自于平民百姓,他们具有吃苦耐劳、意志顽强、勇于革新等优秀品质;

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4)

同时,又因受到上层社会的压迫与排斥,对权威与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反抗情绪;且与受传统束缚的贵族阶层不同,他们由衷地崇尚自然与科学。敏锐地发现这一重大社会文化现象的屠格涅夫创作了长篇小说《父与子》,成功地塑造了巴扎罗夫这一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简练,是屠格涅夫文学作品创作的又一特点。屠格涅夫的作品多"长话短说",尤其是小说,往往通过较少的篇幅呈现较多的内容。他的长篇小说,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浓缩最紧凑的作品。所以,亨利·詹姆斯评价:简练是"他的伟大的外在标志"。

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文学史中的人物趣事)(5)

综上所述,屠格涅夫的作品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结构安排严谨紧凑,人物描写十分独到,语言精炼朴素。屠格涅夫作品的这些特点成就了他作品的独具一格,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