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

2020年5月23日下午5点,30岁的刘东京(化名)在最后一次走出医院后,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体无完肤”的人生。

跳楼前,刘东京曾给两位病友打电话告别,他们是在“银屑病(牛皮癣)病友群”里认识的。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1)

这几年,为了治病,刘东京和几位病友一直在三亚晒日光浴。

听说,他是一个求生欲很强的人,在进行日光浴物理治疗时,总是晒到最后一个才离开。

在很多人眼里,牛皮癣顶多是个有碍观瞻的皮肤病,却不知道,

这种病给人带来的虽然不是生或死的考验,却能让人活得生不如死。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2)

银屑病重度患者、银屑病病友互助网的创始人史星翔。

史星翔病情严重时,从病床到卫生间五六米的路都无法走过去

因为一动皮肤就开裂、出血,剧痛无比。

有位病友说,“刘东京不仅有银屑病,还有重度抑郁症。

其实抑郁症在银屑病病人里很常见——

2018年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发布的《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患者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指出:

34%的银屑病患者有自杀念头,5%的患者过去一年曾实施过自杀行为。”

身体的痛痒和心理的重度抑郁,让刘东京在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几乎没有睡过觉。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3)

图片来源:网络

这病是免疫系统疾病,可以控制,但没法根治,很多人一得就是一辈子,

但更可怕的是,得了这病,皮肤痛痒掉屑只是个开始,患者可能还会有其他并发症缠身,

而抑郁症,只是众多并发症中的其中之一。

传说中的“不死之癌”

有这3种情况,说明可能已中招

1. 滴蜡现象

皮肤上起了红色斑块,上面还覆盖着层层白色鳞屑,好像发霉了一样,轻轻刮它,就像刮蜡滴一样。

2. 薄膜现象

把表面的鳞屑刮掉后,会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

3. 点状出血现象

把薄膜刮掉后,会出现小的出血点。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4)

膝盖处的银屑病,图片来源:网络

这货不仅“动手动脚”

还会在人体尴尬的角落里疯狂生长

银屑病病人的癣,比较常见的是长在手脚,指甲,身躯,头皮和脸这些位置,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5)

但是也有一种银屑病,人体哪里隐蔽,它就往哪里钻。

比如,腋窝、腹股沟、肛门周围、乳房下、臀沟、脐窝。

这种叫做反向银屑病。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6)

痒得“抠烂皮”只是个开始

还要小心这8类“共病”赖上你

银屑病一般不会单独“作案”,它还会带上8个“好朋友”一起“欺负”你,

而且,一旦得了这些“共病”,还有可能反过来影响银屑病的治疗——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7)

  • 银屑病关节炎;
  • 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 心理精神疾病,如:抑郁症;
  • 代谢综合征,如: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等;
  • 心血管疾病:心梗、脑梗等;
  • 动脉粥样硬化;
  • 葡萄膜炎。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8)

就拿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来说,

目前研究表明,得了银屑病的人跟没有这病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2倍!

得了银屑病会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而且风险高低和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得这些“共病”。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9)

只要“天时地利人和”

这病就会出来“作妖”,一辈子吃定你

1. 天时

这就是一个“看天吃饭”的病,特别看季节。

大部分病人会在冬天和春天病情加重,等到夏天病情又有所缓解,这是因为紫外线对银屑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地利

在气候干燥的地方,银屑病的患病率会更高,因为在干燥的环境下,皮肤屏障功能更容易受损。

3. 人和

  • 家族遗传研究表明,有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占到了整个银屑病患者的35%-90%。
  •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感染所导致的咽炎,感冒、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等也容易诱发银屑病。
  • 免疫力差这是免疫系统疾病,容易在人体免疫力差时趁虚而入。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10)

不想身上“贴满”牛皮癣

5步预防,3步护理

✎ 还没中招,5步预防:

  • 不熬夜,饮食规律,控制好“三高”;
  • 不抽烟、不喝酒;
  • 保持良好的心态,别压力过大;
  • 坚持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 每年定期体检,如果发现指标异常,要及时治疗。

✎ 已经中招,3步护理:

  • 尽量不要让皮肤有外伤;
  • 洗澡时不要过度清洁,挠抓皮肤,可以适当游泳、泡中性或者弱酸性的温泉(前提是皮肤没有伤口);
  • 平时多擦温和不刺激的乳液。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11)

刚好转一点又“卷土重来”?

别乱信偏方,赶紧到医院治疗

,时长02:09

35岁因抑郁症离世(皮肤发霉)(12)

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医院” “丁香园”微信公众号、深圳卫健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