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本文叙述的VOOC闪充技术与同属OPPO的SuperVOOC技术是两条有差异的技术路线,请勿混同。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

铺天盖地的广告

VOOC从何而来?它的原理是什么?它实际充电表现如何?7年过去,让我们拨开绿厂当年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的层层迷雾,通过实测,来看看VOOC的素颜到底如何。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2)

VOOC闪充成为了OPPO手机的长青卖点

提高充电速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电压,二是增大电流。以高通QC2.0为代表的高压方案,通过提高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增大了充电功率,给移动设备的充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每一场科技革命都伴随着代价,而高压方案的代价就是:严重的发热。我们回顾一下前两章的知识:手机电池单颗电芯允许的最大充电电压一般不超过4.45V,因此充电头输出的电压要经过手机里的充电芯片降到4V左右,才能安全充电。而QC2.0将充电器输出电压一下子拔到了9V,导致手机芯片降压的负担骤然增加,降压的效率降低。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3)

假设一颗充电芯片的降压效率为85%,如果给它输入18W功率,那么只有接近18*85%=15.3W的功率进入电芯,而剩余的18-15.3=2.7W左右的功率,只能以热量的形式白白耗散,更糟糕的是,这每秒2.7焦耳的热量堆积在机身,导致手机十分烫手。

意识到高压方案的缺点后,一位工程师想改变这一切,他想尝试一条截然相反的路线:低压大电流方案。工程师名叫张加亮,他在被戏称为“绿厂”的OPPO工作。张加亮的构想是,既然降压过程会导致发热增加,那么能否不用降压芯片呢?他没有选择提高电压,而是改用增大电流的方式来提高功率。这就好比用充气泵来充气球,高电压就是加大力气按压泵,让气体流通的速度加快,而大电流就像增大充气管子的管径,这样相同时间内能容许更多的气体通过。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4)

张加亮

张加亮向公司报告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否决。理由也很简单:其他厂商都准备用高压方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走寻常路呢?更何况,他的想法说着容易,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抛开技术研发不谈,这项改动所需的成本就不菲,充电器、线材、手机接口、乃至芯片统统需要重新更换甚至定制。张加亮只能自己干,他向福布斯记者透露,由于初期不被公司认可,这个项目的研发经费只能自掏腰包, 甚至公司的实验室也只能在工作时间外使用。为了方便,他在宿舍另搭了一个实验室。他拉上三个同事,买来了实验所需的芯片等材料,下班后就闷头搞研发。2013年,当这个业余兴趣小组将研发成果向同事们展示时,当初反对这个方案的人被这充电速度震惊了。经过层层审核,张加亮的直接上司,即OPPO COO曾元清决定,将这个充电方案用在下一年的旗舰系列:OPPO Find 7 中。最后,意识到这套方案潜力的OPPO CEO陈明永拍板,OPPO Find 7 全系标配 VOOC 闪充。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5)

关于VOOC闪充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官方给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牵强的全称:Voltage Open-Looped, Multi-Step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 (开电压环,分段恒流充电)。当年的绿厂就是这样别扭,营销还停留在一种奇怪的理工科思维当中。例如说,前期VOOC闪充的卖点居然是电池的金属触点个数比常规电池翻倍。“多一点触动,多一种可能”、“8个金属触点,就是VOOC闪充”这些广告词让不知情的读者如云里雾里,得看完官方发的一整张长图才能明白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靠通俗易懂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才一统江山。OPPO这巷子实在太深,要不是沈义人团队的神来一笔,VOOC闪充的酒香恐怕就要埋在这深巷中了。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6)

啥玩意?啥?哈?

不过,营销并不是今天的主题,巷子深不深的问题姑且留给商业分析师去探究。我们要做的,是验一下VOOC这坛酒到底真不真。VOOC闪充一出场就宣传能实现最大22.5W功率的充电,充电头上标称5V 4.5A的参数也让人惊掉下巴。等等,不是说Micro-USB最大只能通过2A电流么?VOOC是如何实现4A大电流的呢?我们回到第一款采用VOOC技术的手机:OPPO Find 7,先从它的Micro-USB口看起: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7)

特殊设计的Micro-USB接口

正常情况下, Micro-USB接口一共有五个引脚(pin),其中四个对应我们的老朋友:VBus(电源总线)、GND(地线)、D 和D-(数据线),还有一个ID引脚,用来给OTG识别设备类型。但 Find 7 的引脚却有7个,为什么呢?原来,绿厂魔改了Micro-USB接口,把 VBus和GND的引脚数量翻倍了,这样能通过的电流就变得更大,再把的线芯加粗(同类的两个引脚连到同一根线上),理论上能承载的总电流就能翻倍了。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8)

供电引脚(VBus、GND)数量翻倍

再来看下官方大书特书的电池。Find 7的电池是可更换设计,根据官方给出的对比图,电池的触点也比常规的电池做了翻倍,有人猜想这块电池可能包含了两颗并联电芯,或者里面经过特殊设计等效于并联,不过没人拆过OPPO Find 7的电池(警告:私拆电池危险!)。不管怎样,经过设计,理论上能进入电池的电流也翻倍了。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9)

电池的供电触点翻倍……感受下这土味slogan

这样一来,VOOC闪充的原理就能说得通了:通过包含定制芯片的充电头配合魔改的数据线,使得充电头最大能输出4A左右的电流,到了手机后,电流分成两路,给手机电池充电,这样就能实现理论最大22.5W的快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VOOC的充电头标注的电压是5V,但实际充电时,输出电压通常低于5V。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0)

输出到达手机时电压只有4.37V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手机和充电头中各内置了一颗单独的芯片,通过充电头直接与手机通讯,手机实时向充电头报告电芯的电压,充电头也实时计算和调节输出电压,使之到达手机电芯后能直接充电。绿厂宣称,这样的做法能避免使用手机内部的降压电路。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传统的降压电路会产生明显的发热,如果不用降压电路,那么就不会产生这部分的热量。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1)

常规充电,降压过程会产生热量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2)

VOOC闪充,降压过程被移出手机,放到了充电器上

也就是说,充电器已经帮电池把电压降好了,不必再劳神手机里的电路再去降压了,就像妈妈已经帮孩子把食物处理成糜了,充电器(妈妈)直接往电芯(孩子)嘴里送电流就行了,不需要孩子再咀嚼(降压)。这就是绿厂宣称的所谓“直充”技术。当然,“直充”这套说法也容易引发误解,绿厂系的营销文案宣称直充“无损耗”和“不发热”,但事实上,其中一部分电能要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供给手机使用,还有一部分因为元器件和线路自身的电阻而不可避免转化为热损耗,因为电流较大,所以一定会产生热量,因此绿厂一直在追求低电阻的元器件。另外,或许是因为使用的电池技术不成熟,难以经受大电流,初代的VOOC闪充也带来了电池老化加速的问题,不少 Find 7 用户在网上反映电池用着用着续航就尿崩的情况,与绿厂宣传的“不伤电池”有出入。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3)

某物理带学家率先在手机内实装超导材料

但不管怎样,总体来说,“直充”技术相比早期的高压方案,在控制发热方面确实有着天然优势。要实现这样的直充方案,几乎每一处硬件都需要特殊定制,可见绿厂为了做到“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下了很大决心。然而,如此带来的问题是,从充电头到充电线,乃至手机端,都是绿厂私有的定制件,要激活VOOC快充,就必须使用绿厂特制的充电套装,否则只能以低功率进行充电,充电器或者线材坏了基本上只能从OPPO官方购买(有少量授权的第三方充电头和线),否则只能去买没有安全保证的破解线。这种关于私有协议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问题来了,绿厂把VOOC吹得那么厉害,那实际充电表现真如他们说的那么快吗?遗憾的是,当年科技媒体对充电的测试程度普遍没有今天那样详细,我以前也没有使用过OPPO手机。为了彻底弄清楚VOOC,我自购了一台2016年发布的 OPPO R9s 手机,使用手机App(Charging Monitor)记录和外接Power-Z KT-002电流表两者同步测量的方式,测量手机从1%充到满电状态的全过程,记录下各自的电压、电流、电量变化以及手机的温度。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4)

OPPO R9s 充电过程和功率

在室温24摄氏度情况下,5分钟能充到30%左右,半小时充到70%左右,1小时31分UI显示100%电量,1小时49分,手机App显示输入电流为0,充电器仅给手机运行供电,充电结束。需要注意的是,我这台手机经过前主人使用,电池有一定老化,所以测出来的结果与全新机有差别,每次充电表现也有差异,时间仅供参考,看看就好。这里主要关注的是充电阶段: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5)

VOOC闪充的几个阶段

一、分段恒流阶段(也就是“闪充阶段”):此阶段VOOC直充电路连通,不使用降压芯片。充电器和手机时刻保持通讯,即时调整充电器输出的电压,使其不需要经过降压即可输入电池。恒流阶段也分为三段:1.恒流 第一阶段 3.5A充电电流迅速增大到3.5A左右,然后又迅速降低到3.0A附近,充电器最大功率约18W,此阶段大概完成前10%的充电。绿厂敢喊出“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底气大概就来自于这一阶段。2.恒流 第二阶段 3A充电电流缓慢下降,但维持在3A附近,此时充电器功率约15W,此阶段大概完成10-35%左右的充电。3.恒流 第三阶段 2A电量到达35-40%时,电流骤降到2A左右,功率维持在10W左右,此阶段大概完成35-60%的充电。二、恒压阶段电量到达60-65%时,VOOC直充电路断开,闪充结束。若干秒后电压恢复到5V附近,手机内部的降压电路开始工作,进入恒压模式。此时,充电电流从1.5A逐渐下降到0,一直维持到充电结束。遗憾的是,尽管我手上的这台R9s的充电器标称最大输出电流为4A,然而充电时没有达到宣传的4A最大电流。可以看到,VOOC的充电经过了三段的电流变化,3.5A→3A→2A。这种分段恒流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延长闪充时间。恒流阶段结束后,VOOC直充电路会有一个断开的间隙,随后切换到传统的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在恒流阶段因为有VOOC技术加持,充电速度相当惊人,半小时便能充到60-70%。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手机界充电功率普遍10W不到的大环境下,这样的速度可谓是一骑绝尘。而相比之下从70%充到100%的过程就显得有些漫长了,比前70%的用时还长。这是因为充电进入了恒压阶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零,充电速度逐渐放缓。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6)

OPPO.R9s充电时温度变化

最值得注意的是温度数据,在室温24℃的情况下,在充电前我故意让手机暖暖身子,让电池在自身温度为28℃时开始充电,结果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电池最高温度出现在约8分钟时,仅为30.2℃!这样的温度手摸上去甚至连温热感都没有,更别说在R9s这金属背板上,摸起来甚至是冰凉的。实际算下来,如果加上在线材、USB接口等地方的损耗,VOOC闪充阶段总的损耗(充电头输出的功率减去实际输入电芯的功率)仅有10%-15%,而作为对比,QC2.0在快充阶段的损耗高达25%-30%(使用单颗高通充电芯片),当时的QC 2.0快充,在室温和不到18W的功率下,散热不好的手机温度就奔着40°C去了。从实验可以看出,VOOC的优势除了能在短时间内从低电量快速回血,还有一个杀手锏:充电时发热量相对较小。这样的温度控制无疑给了用户一种“安全感”,也成了OPPO线下导购的一个有力卖点。

快充战争的第一阶段,大电流方案取得了技术路线上的领先,但没有人能说自己彻底赢下了这场战争。 一方面是因为高通急速扩张的手机芯片市场份额使得QC2.0技术搭上了顺风车,高通开放技术授权,允许制造商生产兼容QC2.0的充电器,这样QC2.0充电头便能在市场上大量铺货而不局限于哪一家厂商。而当时联发科、华为等厂商出于兼容性考虑不约而同地也选择了高压方案。另一方面,当时移动市场的霸主——苹果,选择了按兵不动,仍旧坚持12W的功率,它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什么的到来。只是这一按,按到了2017年。当然,低压方案的优势也引来不少厂商效仿,根据张加亮的说法,VOOC推出后,不仅是同行,就连一些芯片厂商也跑来打听VOOC的技术细节。这些对低压方案的探索之后我们还会讲到。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7)

可混战之下,遭殃的是用户,他们要么忍受着充电发烫的手机,要么只能选择一套私有的,连配套的充电宝都只此一款的充电套装。更糟心的还有兼容问题:除了三星AFC快充一直兼容QC,各家快充方案互不兼容,即使是同属高压阵营的QC2.0和PE ,也不能互相激活快充,更别提全套定制方案的VOOC的兼容性了,一旦用错充电头,用户可能将忍受四小时慢充的煎熬。虽然后来出现了多协议充电头,但时至今日,兼容性问题仍然是一个难以根除的痼疾。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从这场战争发端而来。然而,这场战争并不会因为用户的抱怨而停止,厂商为了抓住用户的眼球,往往会忽视他们的真实需求,更不会单纯为了用户的需求而选择和解或联合。高压方案遭遇短暂的挫折后,马上又带着两套新的大招杀回了战场。在讲这两套大招是什么之前,我想先聊聊当快充战争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点,最应该站出来调停这场战争的USB-IF组织,此时到底在干什么?

后记:VOOC闪充的装置最初使用的是充电头和线相连的形式,一个体型硕大的充电头拖着一根不能拔出来的线,非常不便携(我没买Find 7,就是因为这个玩意的充电装置压根没法连到电流表上)。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8)

初代VOOC充电头(右)

后来改为头线分离的形式,充电头和数据线使用魔改的 USB Type-A 口连接:在 A 口额外加入一个触点,数据线一端连接一颗定制的芯片,作为线材类型识别,只有通过识别的线材才能进行VOOC闪充。类似于以后我们会提到的E-Marker芯片。但是VOOC的这个识别触点并没有连到手机上,不具备通讯功能。

oppovooc闪充是什么接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19)

A口增加一个线材识别的触点

一加的DASH闪充技术是VOOC闪充技术的变体,顺应时代改为了 Type-C 接口。后因商标纠纷不再使用DASH这个名字。这篇文章技术内容稍多,是因为以前还没有人对VOOC闪充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总结。本着把问题彻底弄清楚清楚的想法,把VOOC能测的地方都测了一遍。还有一部分比较硬核的内容(例如手机和充电头如何通讯、恒流阶段为什么要分成几段、转换效率的估算等等)因为我的水平和篇幅限制很难说清楚。另一些涉及OPPO商业秘密的细节我不能,也不敢获得。行文不足之处,还请多担待。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整理自酷安@Katmai。

这里是天马科技,分享各种干货,期待你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