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

为了是新看到这编文章的朋友对讨论有个大概了解。先把前两篇文章的链接贴在这里,烦请移步点过去看一下。《雅韵千字文》、《千字文》批判之二

上次发文批判《千字文》后,大家纷纷发言,我今亦有两点需要说明。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1)

一是《雅韵千字文》对古《千字文》的借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是必须的。对优良的传统文化当然要继承、发扬。《雅韵千字文》不仅借鉴了老版的形式,更是直接搬运或改动一些原文中大家喜闻乐见的句子,再据为己有。如“宇宙洪荒”、“鳞跃羽翔”等,大约有三句。这些要说偷窃也不为过。呵呵,不过古人无法告我侵权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古《千字文》在我最初创作的版本里是一句没有,考虑到大家千百年来对《千字文》积淀的感情,最终还是融入了一些句子。我这个也算是站在古人肩膀上吧。

二是大家对《雅韵千字文》褒贬不一,赞同者有之,辱骂者有之。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像唱戏一样,白脸黑脸,有对台戏才算精彩,独角戏还有什么意思?古代朝廷还要设立谏官专门提意见呢。什么左拾遗、右拾遗的。记得有句名言,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所以批评还得继续。当然“欺师灭祖”“数典忘祖”的骂声当然还可以有。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2)

此乃题外话,现在进入正题。今天批判之二:《千字文》文学形式批判。

文学形式是什么?举例来说,水果用盘子装着,既卫生又美观;向心爱的姑娘求爱,拿着鲜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盘子、鲜花就是表达的形式。文学的形式的成功运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丰满、更充盈、更动人。

《千字文》历来被当做儿童启蒙诗歌来看待的。《千字文》除了文采辞藻外,声韵的形式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韵脚严整;平仄合律;对仗工稳。周兴嗣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人。与他同时代的人家沈约,就是沈腰潘鬓的的沈约,已经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四声八病”。周兴嗣作为文人的晚辈已经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声律成果老创作《千字文》确实难能可贵。现在我们对以上诗歌形式的以上三点在《千字文》上的表现逐点分析。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3)

1、韵脚问题。

《千字文》的韵脚还真毛病。从头到脚,韵脚整齐,丝毫不乱。且平韵押平韵,仄韵押仄韵,虽有几次换韵,也是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就算有读起来不押韵的句子也是因为时代语音的变化引起的。如:“ 犹子比儿。同气连枝 。”“儿”与“枝”就不押韵。其实古音儿时读ni2的。“打起黄莺儿”“更无一个是男儿”都是读“ni2”。不过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也能找出些瑕疵来。比如换韵比较频繁,共换了8次韵;最后一句“焉哉乎也”,“也”就和前面“愚蒙等诮”的“诮”就不押韵。可能是周侍郎编到最后也实在没法了,拼凑上去得了。在押韵这点上,《千字文》虽说韵脚严整,但《雅韵千字文》也不输《千字文》,也严格按普通话为基准的中华新韵来押的。而且《雅韵千字文》一共才换4次韵。最响亮的韵,“唐”ang韵就用44行88韵。这个韵的常用字都快用没了。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4)

2、平仄问题。

诗歌有了平仄,语言音乐性就凸显出来了。好的平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像唱歌一样悦耳动听。高高低低、疾疾缓缓,像音乐的节拍。四言诗歌的平仄比较简单。因为节奏短,就没有格律里的“粘”。不外乎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或变种形式。但出句和对句的关键位置必须平仄相对。

我们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千字文》,除了少数因为语音的时代流变引起对外,不合平仄的句子比比皆是。像“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平仄就是“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前面还可以说是拗救,后面肯定是不合律的。还有像“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女慕贞洁,男效才良。”随便检索,俯首可拾。放宽规则(不计拗救),初步统计不合律者占全文约37%。合律者约63%。在不同千字之内做到这点,也实属不易。后来仿作能做到平仄一半合律都鲜有。虽如此,在这点上,《雅韵千字文》可谓无可挑剔,全文一丝不苟,完全合律平仄。当然有些拗救是在所难免,如“氓隶造反,布衣安邦”的平仄是“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是拗救对句。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5)

3、对仗问题。

对仗,简单点说就是像过春节贴的对联一样。上下两句两两相对。包括字数,节奏(断句)词性、平仄等。严格来说,前文提到的平仄也属于对仗范畴。为了把《千字文》讲得深入些,就分开来讲了。对仗从严谨程度上说,分为宽对和严对。如果从严格上来讲,可能会钻入牛角尖。我们就从宽对的角度来讲。据此,我们来统计《千字文》包括本句对仗和来句对仗。计有68%。如果把平仄考虑进去对仗句不够45%。

平仄格律的运用,古人云带着镣铐跳舞,给创作带来了严重的束缚。但正因为如此规则,也为诗歌艺术增添了音乐与审美上无限可能。《千字文》也是因为格律的运用,好多句子也为我们津津乐道。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可谓金句;“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样的来句对仗,方寸之内,如此从容不迫者古今少有。

那《雅韵千字文》呢?就对仗来说,如果说是全文对仗,那是吹牛的。“礼崩乐坏,坠纪颓纲。”这句合乎平仄,就完全不对仗。除此之外,对仗不稳之处尚有,但不多。如果把平仄纳入对仗的规则角度来讲,《雅韵千字文》的对仗句可达99.2%。远胜《千字文》矣。

最新千字文解读(跌落神坛的千字文)(6)

如此这般夸奖《千字文》,实则抬高自己,也算脸皮厚矣!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如此一比较,《千字文》虽好,就艺术规则来说还是没有臻致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难以担当大家总口一词的夸赞。更不能赞誉之下掩盖其瑕疵。

好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讲《千字文》的构架章法。希望到时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