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商品市场经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部编版: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教学目标
  1.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近代东西方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2.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难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高中历史商品市场经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1)

【师】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图片,图片展示的是三角贸易的概况图,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奴隶也成为一种商品,使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那么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商业贸易又是如何发展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理解世界市场这个名词?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世界市场则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或总体。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1. 世界市场的形成
  1.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背景: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

【师】在世界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一些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哪些国家率先进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

  1. 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人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师】殖民掠夺的结果是什么?

  1. 结果: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师】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必要性:资本主义各国商品输出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2)可能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师】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交通工具,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那么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带来什么结果呢?

  1. 结果: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师】由于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世界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除了掠夺原料以外,还进一步通过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地区,不断的积累财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1页的内容归纳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推动力和结果。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推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结果: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商品市场经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

【师】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和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2页的内容,归纳总结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①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B.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到大西洋沿岸贸易的中心。

【师】16--17 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新的亚洲贸易定居点,在东亚海城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②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A.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B.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C.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2)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①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公司等出现并得到发展。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银行及证券交易所

(1)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2)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3)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公司的出现及发展

(1)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2)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

(3)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①目的:为了垄断对外贸易。

②表现: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③权力: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④影响: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归纳有哪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引入了中国,完成下面表格。

②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了中国

银行

洋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自办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在多地设立分行。

股票公司

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如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发展: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高中历史商品市场经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3)

【师】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

(3)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

①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东方的产品涌入欧洲等地:香科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管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③奴隶成为贸易商品: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④奴隶贸易的过程:贩奴商船载着货物从欧洲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换取大批奴隶;然后再从非洲起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

⑤鸦片贸易兴起: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师】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贸易中心有何新变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4页最后一段学习,归纳概括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

(4)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①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②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师】请同学们阅读44页思考点的问题: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1)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很多新的商品,如烟草、咖啡、可可等。

(2)贸易范围扩大,美洲和非洲广大地区逐渐加入世界性的贸易活动。

(3)贸易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逐渐成为新的商贸中心。

(4)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并得到发展。

【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列强享有协定关税税则权,逐渐控制了中国国内的商品和原料市场①。列强自行雇用中国人充当买办,买办为外商在中国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另外买办偷税获取非法利润,资本逐渐增多②。随着大量外货输入和国货输出民间兴起了经营进口货物的新式商业③,如1843年广州开设的洋货店户有200多家,其专同外商做买卖。商人资本支配生产的范围也渐渐扩大,商人借助手工产品出口增长的趋势,投资作坊和手工工场,把原有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1864--1894 年我国10省24个城市有107个商业行会,其中新行会超过50%④,商业的近代化发展促使商业行会冲破内外阻力,积极寻找新式的、高级的组织形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二 近代英国的商业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有一段激增时期,棉织品的生产量从1785年到1850年增长了49倍。生铁产量从1740年到1850年增长了1300多倍。英国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 年的60亿英镑⑤。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几乎全球各地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英国售卖的商品⑥。

——摘编自殷涵、尹红卿主编《世界上下五千年》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与英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商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商业发展对我国商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

(1)近代中国商业的特点:对外贸易自主权丧失;买办资本产生、买办资产阶级形成;近代私人资本主义商业兴起;商业与产业的联系逐渐密切;商业行会得到重建。英国近代商业的特点:商业发展速度快;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大批工厂生产经营组织涌现。

(2)原因: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稳定;通过资本扩张与掠夺,积累了巨额资本;工业革命,科技的巨大推动力;不断拓展的海外市场的需求。

(3)启示:深化改革开放,吸纳国际资金并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深化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上海工厂数占当时全国12个大城市工厂总数的36%,资本额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当时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姆斯特丹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答案:

(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的贸易;阿姆斯特丹的地理位置优越。

(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

课后总结

高中历史商品市场经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4)

板书设计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 世界市场的形成
  2. 初步形成: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3. 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4.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名后
  5.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6. 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7.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8. 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
  9.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