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

文/黄海峰

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1)

近日笔者刷到一则新闻,新华网报道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外商使用华为MateBook X Pro“一屏三窗口”功能进行带货。这项功能是指代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3个手机窗口,自从推出就备受用户喜欢。

来源:新华网官方微博

作为人手必备的生产力工具,智慧能力加入为用户笔记本的使用体验加分不少,作为“智慧创新”标杆的华为PC,也因此引起用户的广泛讨论,吸引大量办公等人群选择。

笔者翻阅Canalys公布的今年Q2中国大陆台式机和笔记本市场数据发现,在全球笔记本需求量放缓大背景下,前五中有四家PC品牌增长率均出现一定下滑,而华为今年Q2在国内台式机和笔记本出货量83.8万台,同比增长80.7%,取得“坐四望三”好成绩。

不仅如此,华为在去年还获得了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的认可,成为2021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品牌排名的笔记本行业品牌排行榜NO.1的厂家。

你一定好奇,随着居家办公常态化,用户使用笔记本有哪些新需求?华为笔记本的创新能力,为用户带来哪些提升?华为智慧能力的制胜关键何在?让我们一起翻开华为智慧能力进化史。

PC呈现新需求,华为智慧创新从未止步

在后疫情时代,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远程办公得到越来越多办公一族的青睐,然而在工作环境更加自由灵活的同时,我们关注到用户在使用笔记本过程中也呈现出新的需求。

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2)

需求一:从办公室办公到随时随处办公。以前的办公场景相对固定,现在办公场景变得多元化,飞机、地铁、家中都可能变为办公地。在这种场景下,用户需要一个便携好用的笔记本,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完成工作内容交付。

需求二:线上文字、视频交流比例大幅提升。相比于以前高效的面对面交流,现在更多演变为线上使用办公软件对接工作细节,线上视频完成多人会议交流。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屏蔽杂乱背景和噪音的沉浸式开会环境。

需求三:多设备内容流转场景增多。现在用户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多,在使用笔记本工作时,往往还需要同步手机端或Pad端的文档、图片、方案等内容,如何加快多设备间的内容流转,也将大大提高用户的办公效率。

面对移动办公常态化所带来的新需求和新机遇,PC生产厂家应对得如何?我们发现,大多数PC厂商对新需求的反应速度显得有些迟缓,反而是入局PC赛道最晚的华为,取得了不少创新成绩,成了打造笔记本“智慧能力”的行业标杆。

回忆可知,2016年,华为入局笔记本领域,希望给产业带来新活力。彼时的PC行业还被人们视为“创新夕阳”产业。

华为消费者业务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王银锋此前回忆,刚入行时就感受到浓浓的“红海”气息。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并不看好笔记本市场,认为只能打价格战。另一方面,用户对笔记本新品兴趣度低,换机周期长达5年甚至10年。

在王银锋看来,用户并不是不愿意为笔记本买单,而是要为好产品买单。凭借着这份初心、对消费者洞察和强大创新能力,华为以“智慧能力”为笔记本突破口,另辟赛道并取得不错战绩。

好的结果背后所隐藏的过程值得探究,华为在“智慧能力”不断引领前行的路上,做对了什么?我们发现,华为对于笔记本智慧能力创新从未止步。

首先,华为在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推出Huawei Share 3.0“一碰传”黑科技,不仅支持手机触碰笔记本瞬间分享图片和视频,还新增了PC与手机双向文档互传、PC录屏回传手机功能。

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3)

其次,华为在MateBook X Pro 2020上实现“多屏协同”功能,解决手机与电脑设备之间由于软硬件差异引起的协作同步麻烦。华为从系统底层打通Windows电脑和移动设备的隔阂,达到跨设备无缝协同的体验效果。

最后,华为在2021年引入乐享移动App,由于用户所使用设备的Windows系统与Android系统之间的割裂让多设备切换成为困扰。华为利用移动应用引擎功能,打造了一个PC应用与移动App融合为一的生态,让用户所需的移动App在PC上也能焕发全新活力。

华为MateBook X Pro,智慧能力集大成者

可以说,华为笔记本的迭代史就是华为“智慧能力”的成长史,我们在文章开篇提到的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便是华为智慧能力集大成者。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华为“智慧能力”进化到哪个阶段了。

亮点一:一拉即合协同,随心组合超级终端

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4)

当你在使用MateBook X Pro 2022时,开启超级终端功能,通过一拉即合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可以通过镜像模式、扩展模式和共享模式连接华为平板,这样就能在享受PC高性能的同时,使用平板的屏幕展示分享、手写笔畅意写画、创造力生态收集灵感。

其次,你还可以选择将PC与手机、耳机组合成为超级终端。当你在通勤路上办公时,既要看手机信息,还要用笔记本回复邮件。你将不再需要在两个设备屏幕之间反复切换,只需聚焦一个屏幕,还能随心使用两个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开篇提到的“一屏三窗口”功能正是基于PC与华为手机多屏协同而来,使用该功能可以在工作之余娱乐购物两手抓。你可以一屏看产品卖货直播,另外两屏打开京东和淘宝比价;又或者在家加班的夜晚,一屏开视频会议,一屏查资料,一屏点外卖三线并行。

华为matebook x pro的神仙操作 华为MateBookXPro(5)

最后,你还可以将显示器、键盘鼠标与PC进行组合,让办公场景摆脱传统繁琐的有线连接方式。相比传统的无线投屏,华为自研Cast 投屏协议不仅更加安全、流畅、低时延,还支持2.5K高清画质和一键直投。

亮点二:沉浸式智慧会议,一键生成AI纪要

这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当我们进行远程视频会议沟通时,由于参会者形象专业度降低、会议节奏难掌控、难以长时间保持沉浸、专注。华为智慧会议将华为AI能力赋能PC会议场景,大幅改善了上述沟通低效的难题。

一方面,华为通过对视频特效AI慧眼、AI音效两大特性的精心打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如同处在线下面对面交流的体验。让沟通无惧距离,发言者能更好掌握沟通节奏更好发挥实力,参会者也能更加专注并乐于加入互动。

另一方面,“AI纪要”功能集成了华为自研的多角色区分算法,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准确区分并实时转写为文字,支持中文、中英自由说的语言模式。即使主讲人被其他人插话、打断、提问,也能准确区分并记录,并在会后一键生成会议纪要。

高度聚焦智慧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华为笔记本的一系列智慧能力被用户广泛使用,我们也能看到用户对于笔记本的迭代需求,早已摆脱对于性能与配置的单向升级。多设备协作与多元场景的使用才是用户的高频需求。而且,万物互联时代席卷而来,笔记本也终将从单一的生产力工具成为智慧办公领域的新入口。

华为正是基于对智慧能力的前瞻性,先于行业意识到内容流转将对工作效率带来数倍提升,才能源源不断的为用户提供更佳的生产力解决方案。

王银锋表示,PC正在朝3.0方向迈进。华为希望可以打通Windows、安卓与鸿蒙三者生态的割裂状态,让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一款终端,实现真正的全面流动,带来全场景融合体验。

可以看出,在“智慧办公”大趋势中,华为已经立于潮头,反观苹果笔记本,在发布会上,更多强调的是芯片;在多设备协同方面,是基于苹果生态设备展开的,这一点对其他设备并不友好,关于智慧能力的描述更是寥寥。

与华为包容开放姿态、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对比的是,苹果选择高筑墙且更新乏味。这无疑拉开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距离。据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公布的2021年中国顾客推荐指数(C-NPS),华为以26.6分的成绩力压苹果(行业均值为14),成为最受中国用户欢迎并愿意主动推荐的电脑品牌。

与此同时,我们统计京东数据后发现,华为MateBook X Pro的好评度也长期超越同尺寸、同价格段的苹果14英寸MacBook Pro笔记本。华为MateBook X Pro正凭借着智慧功能带来的办公新体验,收获更多用户的芳心。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笔记本的智慧能力也引来了国产笔记本的追捧和跟进。如今年4月上线的量子套件,可以将手机与Windows端电脑进行互联与同步,跨平台聚合生产力;又比如今年7月上线的妙享空间功能,可以将手机与音箱、电视等智能设备进行互联。

笔者观察:以智慧能力为初,构建万物互联星辰大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统计,中国PC渗透率目前只有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PC渗透率普遍在70%左右,美国更是高达90%,差距悬殊。

同时,疫情产生的居家办公和在线学习场景,让用户对笔记本的需求从“一家一台”变为“一人一台”。二者的双重作用,无疑给PC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从成绩来看,这波机遇和市场增长机会,华为稳稳地抓住了。

站在今日,当我们回首华为加入PC领域之初,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对此提出两个小目标,即成为行业主要玩家和给用户带来最具创新性的PC体验。可喜的是,上述小目标目前已悉数达成。

在本次华为MateBook X Pro“一屏三窗口”功能走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华为在智慧领域的强大实力。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华为PC智慧体验以及多方位产品力的持续提升,华为智慧办公的愿景“自由创造,无界沟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