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立誓共患难 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

作者:殷啸虎纵观曹操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面对的对手也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的战役都能以曹操获胜而告终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曹操的军事才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谋士立誓共患难 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谋士立誓共患难 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

谋士立誓共患难 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

作者:殷啸虎

纵观曹操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面对的对手也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的战役都能以曹操获胜而告终。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曹操的军事才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如果对曹操所经历的战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除非是对手非常弱小或者不堪一击,但凡是曹操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打的仗,大多以失败收场;而最终取得胜利的战役尤其是重大战役,则无一不是听取部下谋士意见的结果。

曹操两度败于张绣,就是源于他的执意和任性。张绣并不是一个很强的对手,曹操一来,他立刻投降。但曹操任性妄为,逼反了张绣。在这场突袭战中,曹操不仅长子和侄儿被杀,而且损失了猛将典韦。建安三年,曹操不听谋士荀攸的劝阻,再度出兵攻打张绣,又遭败绩。

当然,曹操败得最惨的战役,莫过于赤壁之战。战前曹操占尽优势,但谋士贾诩认为打不得,建议养兵安民、等待时机。可曹操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听不进劝告,结果遭遇大败,也失去了统一的机会,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最大的失策,是在夺取汉中后没有乘胜攻取益州。司马懿对他进说:“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曹操却嘲笑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后来,刘备从益州出兵夺取汉中,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这时曹操才后悔莫及。

反过来看,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和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包括最终反败为胜的战役,都是得益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和建议。

曹操在同吕布激战时,得到徐州牧陶谦去世的消息,便打算趁机去夺取徐州,然后再回兵平定吕布。但谋士荀彧讲述“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的大道理,认为应当先平定兖州,然后再去争夺徐州,否则就将会失去根本。曹操听取了这个建议,一举夺回兖州,消灭吕布,最终夺取了徐州。

袁绍是曹操崛起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对手。曹操同袁绍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两方谋士之间的较量。对谋士意见是否采纳,成为决定两人之间胜败关系的关键因素。

在对待东汉朝廷的问题上,曹操和袁绍的谋士不约而同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只不过具体表达有所不同。曹操谋士毛玠的建议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谋士沮授的说法是“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毛玠的建议,曹操听进去了,进而得以控制东汉小朝廷,占据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沮授的建议,则没有获得采纳,等到袁绍反应过来时,已悔之晚矣。

在官渡决战的过程中,双方谋士都提了许多重要的建议。袁绍的谋士许攸建议分兵偷袭许昌,令曹操首尾难顾,可袁绍不从,非要同曹操正面交战。曹操在官渡同袁绍相持,打算退回许昌,谋士荀彧劝他坚壁相持,出奇兵制胜;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出奇兵火烧乌巢,致袁军大乱。

官渡之战后,曹操想利用袁绍新败、无力再战之机,南下攻打刘表。这时,荀彧又对他说:当趁袁绍新败,一举将其彻底消灭。如果此时远出江汉,给袁绍以喘息之机,将后悔无穷。曹操听取了这个建议,再度进军官渡,最终一举平定北方。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是这样评价曹操的——“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故能刈群雄,几平海内”。(殷啸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