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最适合吃的火锅(九大部位涮锅精确到秒)

天气变冷之后,火锅逐渐成为了人们外出就餐的首选说起火锅,你可能第一印象会想到川渝地区的麻辣火锅,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粤系火锅中的清流——潮汕牛肉火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潮汕最适合吃的火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潮汕最适合吃的火锅(九大部位涮锅精确到秒)

潮汕最适合吃的火锅

天气变冷之后,火锅逐渐成为了人们外出就餐的首选。说起火锅,你可能第一印象会想到川渝地区的麻辣火锅,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粤系火锅中的清流——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具体兴起时间不详,大约在上世纪50-60年代,那时候一些街边夜市的小摊贩会卖牛肉丸和牛肉汤粉,慢慢就发展成牛肉火锅,比较出名的有汕头福合埕还有如今的八合里等等。

潮汕牛肉火锅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

现宰现卖

潮汕牛肉火锅中,牛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并不是什么牛肉都可以吃,必须是新鲜的当地产的黄牛肉。

一开始的潮汕牛肉火锅并不像现在那么复杂,只是把牛肉切片然后涮熟蘸酱料吃,现在潮汕当地普通人家里吃牛肉火锅也是就近购买新鲜黄牛肉回家涮。

后来,一些老店开始了连锁之路,资本开始进入,简单的卖牛肉已经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慢慢就发展出来对黄牛肉进行精细化包装,将黄牛肉细分为9大部位。

如今在门口弄一个明厨,让吃客看师傅们现切黄牛肉,也成了潮汕牛肉火锅的一大特色。

注重刀工

潮汕牛肉是不冷冻的,因此无法像别的火锅店用冷冻刨片方式,只能用人工切肉的方式。从进屠宰场开始,就需要将牛肉分类、去筋、去膜。再按照不同部位切片,不同部位厚薄切法也不一样,刀工要达到下锅不超过10秒必熟的程度,就非常考究师傅的刀工,手起刀落间是沉稳与妥帖。切好的牛肉至于叠上和地面呈90°倒放,牛肉会牢牢地黏在碟子上不掉下来,保持水分的不流失。

牛肉的分类

第一次吃潮汕牛肉火锅时,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菜单上的牛肉名称,别着急,今天就来给你详细介绍9大常见部位,让你秒变行家。

首先上张全牛图看看各部位所在的位置。

图源网络

脖仁

也称雪花,这个部位的肉脂肪含量适中,有清晰的雪花纹理。勃,也就是颈的意思,仁在潮汕话中有“中心”的意思,这个部位是牛的脖子上面凸起的部位,牛肩脊与颈部相连处。这里活动频繁,肉质特别细嫩,所以很受欢迎,因为数量少,所以一般去得早才吃得到。

图源网络

匙仁

匙仁在脖仁下方一点,这个部位的脂肪含量比脖仁高一点,所以吃起来非常香嫩可口。

图源网络

匙柄

匙柄与匙仁是相连在一起的,靠近牛的前腿部。他类似于西餐中的板腱牛排,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筋膜,软嫩之中带有点脆劲。

图源网络

吊龙

吊龙是牛的腰脊肉,相当于西餐牛排中的菲力,所以侧边会有一点点白色的肉筋,吃起来十分顺滑甜美。

图源网络

三花趾

三花趾是牛前腿上的一块肉,位于匙柄下面。这一部位的特点是肉质酥脆多汁,而且没有什么脂肪,只有一条粗筋通过,所以很好辨认。

图源网络

五花趾

五花趾对应的是牛后腿肉,比三花趾多出一些筋膜,口感爽脆,更有弹性,肌肉感十足。

图源网络

胸口朥

朥在潮汕话中有油脂的意思,胸口朥就是牛胸前的软组织,外表看起来是肥油,但下锅两到五分钟后却清脆爽口。

图源网络

嫩肉

嫩肉是位于牛臀部上方的肉,瘦肉较多,口感细嫩而得名嫩肉,适合喜欢吃瘦肉的朋友。

图源网络

肥胼

肥胼是牛腹部的肉,肥瘦相间,靠近牛腩部位,涮后吃非常香滑。

图源网络

以上就是潮汕牛肉火锅中非常常见的9个部位了,每个部位对应的涮的时间也不一样,从6秒到2分钟不等,一般店内都会有一张时间表给食客,对照着看时间,涮出来的牛肉才能香、嫩、滑。

最后再说一下潮汕牛肉火锅的标配——“沙茶酱”,这是一种东南亚舶来品,原本叫“沙爹酱”,因为“爹”跟潮汕话里的“茶”有点谐音,所以也叫沙茶。沙茶酱由虾米、鱼干、鱼露、花生、芝麻、葱蒜、辣椒、五香粉等等调制而成,味道多层浓郁,鲜味逼人。

每吃一次潮汕牛肉火锅就刷新一次对牛肉的认知,能将牛肉细分如此,考究如此也就只有潮汕人了。天气渐冷,是时候找个时间再去吃一顿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