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说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仇)

为什么说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仇,

加速了鲁迅的早逝?

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说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仇)(1)

青年鲁迅

鲁迅这辈子最伤痛的大概就是两件事情:

一是他最爱的母亲强行给他娶了一个不爱的人朱安做他的妻子,

让他在这种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中度过了20余年,

直到遇到许广平,

才让鲁迅的精神世界找到了真正的安心归宿。

虽然这件事情的确令鲁迅痛苦了一辈子,

但好在他供养了朱安一辈子,

后来又有和许广平近10年的夫妻生活,

让此事对他的伤害减少了许多,

所以,

伤痛归伤痛,

却是不至于让他郁结于心损害健康以至于造成他早逝的。

真正造成鲁迅早逝的是另一件事情——他最爱的二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

对鲁迅颇有研究的学者袁良骏就曾提出一个观点:

鲁迅最爱的二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促成了鲁迅的早逝”,

兄弟反目后,

鲁迅病了一个半月之久,

此事对鲁迅的精神世界的打击是巨大的,

是他至死未解的一块心病。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因肺病去世,

肺病最致命的诱因就是劳累和郁结于心的怒气,

而兄弟反目就是鲁迅真正致命的郁结于心的怒气。

只有爱得越深,

才会气得越伤,

鲁迅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己从小到大倾注了全部关爱的二弟周作人竟然会对自己如此决绝,

不难想象他心里该有多么痛苦,

这种痛苦是撕心裂肺却又无法释怀的。

鲁迅生于1881年9月,

他的二弟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

鲁迅比二弟周作人年长不到4岁,

但因为鲁迅是长子,

家道衰败后所有的艰难困苦几乎全部都压在了母亲和作为长子的鲁迅的身上,

饱受别人白眼歧视以及尝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是鲁迅,

只比鲁迅小4岁的周作人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1900年,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

一到学校不久,

鲁迅就托同学捎信回家,

信中附有组诗《别诸弟三首》,

其中有一句是“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诗中满是对弟弟的款款深情与殷切期望,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此时才12岁,

还不是懂诗的年纪,

由此可以肯定,

这些诗都是写给二弟周作人的。

鲁迅到南京读书去了,

周作人没有了哥哥的关照和督促,

在老家无所事事甚至到了浪荡街头险些堕落为小流氓的地步,

鲁迅得知后写信求祖父周福清(1901年4月获释回家)把混迹街头的周作人弄到南京上学,

鲁迅后来又把他带到东京。

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说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仇)(2)

1923年4月鲁迅(后排左一)与周作人(前排左一)

到了东京,

周作人和鲁迅在一起,

不论什么事情都是鲁迅代办而不用周作人费心,

鲁迅对这个二弟则是悉心照顾、尽力鞭策。

周作人在日本跟羽太信子结婚,

费用陡增,

鲁迅牺牲自己,

放弃学业回国就业赚钱养活周作人夫妇,

还经常寄钱给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家。

周作人回国后,

又是在鲁迅的极力引荐下得以在北大担任教授欧洲文学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史的文科教授,

每周有6个小时的课程,

周作人白天把讲稿起草好,

鲁迅晚上回来后帮他修正字句,

第二天再誊写好。

当时的周作人不过33岁,

除了收集过一些古书、翻译过一点外国文学作品外,

并没有什么学术成就,

也没有什么名气,

如果不是鲁迅的关系,

他是不可能当上北大教授的。

而且,

周作人上这些课也因为经验不足而心虚,

还是靠了鲁迅的帮忙,

才能勉强应付下来。

鲁迅对周作人不仅在事业上竭尽全力予以扶持、帮助,

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照料和帮助。

1917年,

周作人刚到北大就出疹子,

北京当时正流行猩红热,

鲁迅担心得要命,

得知是出疹子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病中的周作人大小便都是鲁迅亲自倒到院里的茅厕里的。

1919年周家绍兴族人出售祖宅,

鲁迅决定全家迁居北京。

从看房到买房、装修等等所有事情全都是鲁迅一手操办,

彼时的周作人则请假回绍兴带着妻儿开开心心去日本探亲了。

等到房子差不多装修好了,

周作人一家才浩浩荡荡回来了。

12月,

鲁迅安顿好了周作人一家,

又独自回家乡把母亲和三弟周建人一家接到北京入住。

此后,

这个大家庭只要是经济上出现问题都是鲁迅出面去解决的。

鲁迅的母亲曾非常自豪地说,

老二有个比他大4岁且聪明能干又负责的哥哥,

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哥哥承担了。

1920年底,

周作人患肋膜炎后需要休养,

又是鲁迅为他张罗安排的,

在他休养的这3个月中,

鲁迅给周作人写了17封信,

信中对周作人满是殷切关注和细心叮嘱,

这种关注和叮嘱甚至到了就像父亲对儿子的那种婆婆妈妈的琐碎地步。

可以说,

周作人有个这样类似于集父母于一身的聪明又能干的兄长的关照与呵护,

他是非常幸福的。

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说二弟周作人与鲁迅反目成仇)(3)

周作人

但1923年周作人和鲁迅之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突然间反目成仇。

7月19日,

周作人亲手交给鲁迅一封绝交信,

鲁迅尝试与周作人沟通,

但被周作人拒绝。

不久,

鲁迅借了800大洋在另处置下了一个简单的四合院,

把母亲与结发妻子朱安一起接出去住。

兄弟究竟因何而反目成仇,

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材料的记录和佐证,

也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导致兄弟反目成仇。

总之,

此后直到鲁迅去世,

周作人始终没有与鲁迅和好,

鲁迅也再没有跟周作人见过面,

甚至于只要提及周作人他就有些怒不可遏。

鲁迅后来曾向许广平提及,

当初要把他赶出家里,

甚至想要拿香炉砸他的人是周作人,

但真正导演这一幕的却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鲁迅对周作人夫妇尤其是对羽太信子非常憎恶,

这种憎恶甚至被鲁迅写进了文章里。

鲁迅在文章中写道,

(羽太信子)甚至不允许她的孩子们接受鲁迅买的东西。

而周作人也曾在一篇《破脚骨》的文章中对鲁迅极尽恶毒的咒骂,

并在《笠翁与随园》的文章中影射和挖苦鲁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开篇就说“如果我能够,

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

为自己”。

真正读懂了这篇小说的周作人晚年在《知堂回想录》中写道,

《伤逝》不是普通恋爱小说,

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曾回忆,

鲁迅到上海后对他谈起在北京时的生活,

从来没有责备过周作人,

只是感慨万分地说道,

我已经涓滴归公了,

可是他们还不满足。

尽管兄弟反目成仇,

鲁迅对周作人在学识与文字上的欣赏却是从未断绝的,

他收藏的现代作家的译作中以周作人的译作种类最多,

一次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在校对周作人的一部译稿时,

鲁迅说,

莫非启孟(周作人)的译稿,

编辑还用得着校吗?

耐人寻味的是,

鲁迅到逝世前都还在看周作人的文章。

鲁迅病逝的第二天,

在北大的周作人有一堂《六朝散文》课,

他没有请假,

而是挟着一本《颜氏家训》缓慢走进教室。

在这一个小时的课堂里,

他始终在讲颜之推的《兄弟》篇。

下课铃响后,

周作人挟起书本说,

对不起,

下一堂课我不讲了,

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

此时大家才发现周作人的脸色很难看。

1966年7月2日(周作人去世前一年),

周作人开始阅读鲁迅的杂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