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

摘要:这里是兔丫丫说早教,忧你所忧,写你所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孩子的感统相关知识,包括感统和感统失调的概念、感统失调的原因和主要表现。明天将分享如何应对感统失调,是选择早教中心培训或者家庭训练相关内容。欢迎您的阅读。

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1)

如今,50%的早教中心,都设有一门课,叫做“感觉统合课”,简称“感统课”。小编曾在《早教行业六大高频术语》一文中提及,感统领域作为早教五大领域之一,在蒙氏教育中占有举重若轻的作用。那么,为什么感统课这么受到早教机构和家长们的垂青?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进行感统训练?不去早教机构行不行?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认识它。01 什么是感统?

196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率先提出。他认为“感觉统合” 就是将人体器官 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如何进一步理解这句话?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从外部获取一些信息,并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筛选、过滤、组合、联系、分类、分析、理解等等操作,输出相应的信息,并指导我们的作出相关反应。

再具体而言,例如吊环活动。孩子首先通过视觉,看见吊环是两个,并且是圆环式的,大脑接受到这个信息,告诉他,需要一手握住一个吊环;通过手触摸吊环,很坚硬,大脑分析,吊环是可以用力拉也可以承重,指导孩子动作。但通过身体试探却无法腾空,各种失败的感受传递到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得出重心向下是无法腾空的,于是指导孩子尝试收腹、抬脚、前后摇晃、才能维持。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有点“作用”和“反作用”的意思,即感觉器官为大脑思维提供信息,大脑又促进感觉器官的发展,两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2)

02 什么是感统失调?

通过感统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要实现感觉统合,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感觉器官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即输入),二是这些信息能被完整地传递到大脑并被高效地分析(即处理),三是大脑能指导作出正确恰当的反应(即输出)。也就是说,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感统失调。例如,感觉器官不灵敏,收集的信息不全面;或者大脑反应迟缓、分析速度慢;输出信息无用等,后面会讲述具体的表现。

那感统失调是病吗?小编不怎么认为。感觉统合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宝宝生下来,就拥有此能力,但是想要这种能力高速稳健地发展,必须去实践,通过与环境地作用,促进感觉与思维的统合发展。感统失调,可以被认为是能力的发展不足,而不是疾病。

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3)

03 为什么会出现感统失调

在生活环境艰苦的年代,我们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感统失调”,可是,为什么到如今,10%的孩子严重失调,60%的孩子感统不足。原因多种多样,撇开先天性不足(例如早产、难产、遗传、胎位不正等),作如下展开:

1.输入缺失。

自然环境的缺失。孩子生活优越,没有艰苦的环境刺激,感觉器官处于放松状态,进而退化不灵敏。例如,没有多少孩子爬树、翻墙头、走独木桥、跨水沟了,这些可是锻炼视觉、触觉、平衡感、身体协调性的好活动。

人为干预。父母和老人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去摸索、体验、身体自学习的机会。例如,这个脏不能碰、那个臭不能闻、这个有毛毛会痒不能碰、这里有坑不能走等等。造成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便会产生分离焦虑症,心理上容易产生胆小、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

2.分析能力不足。

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多,生活圈子太小,加上父母陪伴的时间太少,对孩子的引导不足。往往只有时间告诉孩子对错,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而不是带领孩子思考为什么不能做,如果你想这样,需要满足什么。

回到感统上来说,就是通过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去判断,应该怎么做。结果不是关键,而是思维和探索的过程。

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4)

04 感统失调的表现

有些家长,去听了一次早教课,就被告知自己的孩子感统失调。不了解的家长立马紧张起来,在采取措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哪些表现是可能是感统失调。

1. 大运动协调性差,精细动作笨手笨脚。

同龄孩子中,不论是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都发展不良。例如,大动作不灵活、不协调。别的孩子已经会双脚离地蹦了,你的孩子走路还不稳;不会翻跟头、不会荡秋千、也不会爬网。精细动作比较笨拙,不会串珠、扣纽扣、拉拉链、两个杯子倒水撒出来很多。

2.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首先,孩子好动是很常见的,可能孩子在除此上课不懂规矩的时候,会坐立不安。但是,如果经过多次训练,同龄孩子都能慢慢适应,你的孩子还在满教室跑,窜上窜下,绕圈圈,完全不听指令,很可能是感统失调。

3、不会说话、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迟缓。

多数女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说话,男孩子一岁半左右基本也开口了。如果你的孩子到了3岁,还只会叫爸爸、妈妈,或者发音不清,表达不清需求,就要想到是不是感统失调。

4. 学习困难,存在障碍。

直接表现是,特别惧怕某门科,学不会而抵触。

5、触觉防御过度。

害怕别人碰触身体,当别人靠近,出现躲闪、惊吓之态,当被触碰易出现过度反应。

6、性格缺陷。

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爱哭粘人。害怕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情绪不好、任性不听话,一旦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开闹,并且收不住。

儿童感统失调家长怎样跟孩子相处 你不以为意的行为(5)

如果出现了感统失调,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呢?请关注下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兔丫丫,感谢您的阅读、评论、收藏和分享,喜欢我,就关注我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