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

“送君千里直至峻岭变平川,惜别伤离临请饮清酒三两三,一两祝你手边多银财,二两祝你方寸永不乱”

朋友之间,哪怕再好也会分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朋友,都会“面目全非”。再相聚事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有人富贵了,有人骄纵了,有人贫穷了,有人自卑了......唯独没有谁一如既往了。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但其实,朋友一旦富贵了,除非自己也富贵了,否则就应该相忘于江湖!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什么道理呢?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1)

苟富贵,容易热脸铁冷屁股

老话说,共患难易而同享福难,这里面是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且不说动辄指点江山的大富贵,只说那起于微末的民间富贵,相忘于江湖能免去很多的麻烦。

以常理观之,富贵容易使人淡漠亲情,甚而“蜕化变质”,就是俗语说的“一阔脸就变”。那我们这些共患难的兄弟,又何必拿热脸去贴冷屁股呢。

我不反对:对于那些因富贵而变质、甚至被富贵完全毁掉的亲情和友谊,没能富贵的一方常常要付更大的责任,很大原因就是心态失衡。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2)

去年的某一天,我的一位多年朋友邀我去他的公司谈一个事情。我们是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同窗,他现在是自己在做一个自媒体公司,风口尚未过去,飞得高不高不知道,起码是还在飞吧。

那天下午我提前半个小时到了约定好的他坐落于海珠区海珠湖对面的新办公室,跟前台小姑凉说了自己的名字和前来的事由。她满脸微笑地把我带到了一间小茶室,礼貌地给我倒上了茶水,还告知我,她马上就去请领导,也就是我的老同学。

但是接下来很久,我的那位老板同学一直也没有出现,我甚至都忘了,是他约的我来谈事情。我独自一人在这间可以将海珠湖美景尽收眼底的茶室里坐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基本上都是再看梁晓声老师写的《我和我的命》,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一句“朋友一旦富贵了,除非自己也富贵了,否则就应该相忘于江湖!”

直到临近下班时间他才出现,事情没有谈上,前台有没有汇报我也不清楚,他说晚上还约了客人吃饭,问我要不要去,我去还是不去呢?合适不合适呢?

我不得不多想,也不得不失衡,同学七年,相识十余年,情分不大,但是也不是没有吧,我那一腔热情好像已经消磨殆尽,屁股冷不冷我不知道,但是脸好像是不热了。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3)

富贵人有富贵人的江湖,相忘免于亏欠

一个人可以赚多少钱,是有缘分的。飞黄腾达、小富即安、混吃等死,各有各的缘分,他有他富贵的道理,我有我贫穷的缘分,这是命,或父母给的命,或自身修来的命

穷朋友跟富朋友之间,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人情,尤其是钱带来的人情。为人就要知恩图报,这是父亲教我的,父亲还说:欠了别人的就不要不当回事,普通人很难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是滴水之恩报以滴水,升米之恩报以升米,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还不起的恩情不要去欠,朋友之间最好的相处还是等价交换,一旦有失偏颇,朋友可能就不是朋友了。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4)

我们家只是个普通农村家庭,但是,大富贵的亲戚不敢说,小富贵的亲戚并不算少,有身家几千万的,在市里当官的都有。由于关系比较近,肯定是免不了人情往来,可是我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决定了我们来往的人情注定是不对等的,比如在十几年前,有一位区里二把手的叔叔,不算近也不算远,是爷爷的亲侄子,平时怎么孝敬爷爷那是他做人的规矩,我们不好说什么,爷爷是长辈受得起。

但是父亲和叔叔是平辈,无功不受禄就是我们的规矩。山里特产多,春有春笋,冬有冬笋,自己养的小鸡,河里捕的野鱼,样样都有。农村人就是这样,有什么东西都会乐于分享,所以我们经常会送一些野味送到叔叔家,亲人间的走动嘛。但是嘛,叔叔每次都会回礼,而且动辄就是上千块的茶叶或者是酒又或者是给我一个大红包,一次两次的不好拒绝,可是次数多了呢?但凡有点良心的人恐怕就不会再去了,这就是老话说“无功不受禄”,长此以往,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们自己就觉得每次去叔叔家都是去占便宜的一样,我们送的那些山货值不了那些钱,一来二去便觉得亏欠了别人,欠下了人情,这样差距巨大的人情,我们会觉得还不起。也许对叔叔家来说,真的是不算什么,但是这样的福分,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负担。

所以后来,我们就很少再往叔叔家拿东西了,两家之间慢慢就只剩下中秋春节的两次往来雷打不动,富贵人家无足轻重的往往就是普通人无福消受的,说仇富也好,说自尊心作祟也好,我们只接受对等的善意,还不起的恩情,不欠。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5)

“苟富贵,勿相忘”,清晰自身定位,不能互补,就相忘吧

流年不羁,亲友不散,我们的人生绝不止于富贵,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有很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朋友富贵了,正确的对待方式应当是:富也好,贵也罢,都是别人的命,别人的缘,别人的努力和幸运。分一杯羹的欲念压根就不该有,默默地祝福就好了,相忘于江湖就更好。

当然,如果你昔日的兄弟发了大财,或者做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你希望沾他一点光,多少获得一点提携,这是人之常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甚至在朋友的角度来说,他同样希望有一个沟通成本很低、可靠的朋友来帮忙。但是作为真正的朋友,我们得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给与到他帮助?在这种本质上是雇佣、合作或交易的新关系中,友谊只是一块敲门砖,就跟学历一样,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能力,不然这段关系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有多愉快。

与朋友间,如果不能做到这样互惠互利的互补,那么就是一种他的单方面施舍,你就是单方面的不劳而获;时间一久,你就成了他的负担,成了包袱;而他就成了你恩人,成了你可望不可即的人。这样的关系,谈何友谊呢?

“苟富贵,勿相忘”的前提是,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德不配位最可怕。

人富贵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朋友一旦富贵了)(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