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1)

赶了个末班车去看这电影,猝不及防地撞到秦沛吴彦姝老两口的泪点上,辗转反侧的,都是他们的那抔温存。

什么叫自说自话?这就是。

当真是这种旁若无人眼里无他的感觉。反正不管,七十年前那几头毛驴,可就是把你接过来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举案齐眉,可不都在一个个此消彼长中淌过来的么。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2)

真是特别爱看秦沛的紧张和吴彦姝的娇笑。再陈腔滥调,也足够情深意重得真切感人。有这一对在,柔光都舍不得移开半点。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3)

诚然,这也是喧宾夺主的好了。回看主角,则依然蔓延了那种舒服的气息。吴秀波的儒雅、孤绝和温存,汤唯的豪爽、傲气和恻忍,都特别适合黏在各自身上。一旦触碰,又会融汇出某些很有引力的气场。三年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个很好的例证,所以能够再度交手,其实也是承载了许多期望。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4)

然而为了烘托最后一刻相逢的曼妙,还是堆叠了好些冗余的错落。特别是,也许最心心相印的体己话,都不过是被自言自语给陶醉给升华上去的——多少泯灭了一些可信。

但是,依旧大浪漫主义的剧情,当然认定那些情愫的铺陈早已在一厢情愿的鱼雁传情中讨到了口实。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5)

又也许,现实生活越苍白无稽,越觉得纸张背后的人有美化的可能。臆想这杆画笔,涂抹的可都是最渴盼的风情。

可在某个角度看,这也正是书信的奇妙所在。能够在一部与当下平行的电影中看一场云中谁寄锦书来,追索回一点当年书写时的郑重与期许,其实也挺好。有时听着那些念白,会想起《黄金时代》萧红淡然的笔触,想起《查令十字街84号》二十年通信的亲密、信任与思念,更想起大爱的《玛丽与马克思》(Mary and Max)那种因为书信而日渐盘根交错的心动。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6)

都很有味道。念及吴秀波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汤唯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都是。何况,还有秦沛那种无处延宕的文脉,以及吴彦姝“林唐秀懿”四字的悲凉。

当怆然孑孓开始泛上来的时候,遥望一下姣爷和大牛这种找得到对方且没有失望的幸运,该是能从电影苦心孤诣的甜蜜中取一瓢抵挡了。

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7)

图自: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4138250/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7299485/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5211892/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6584190/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39615355/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1601680/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21632582/

movie.douban/photos/photo/23401810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