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课练)

答案及解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课练)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

9课 桃花源记

答案及解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溪行(沿着,顺着 )

②渔人甚之( 对……感到惊异 )

③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整齐的样子 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答之( 详细)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

迷( 终于,竟 )

⑧欣然往( 打算,计划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沿着溪流行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

D、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

4、以下四种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C )

C、“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几句语言简洁,被省略的人称应是“村中人”。(“具答之”省略的是“渔人”,“便要还家”省略的是“村中人”。)

5、课内阅读理解:阅读课文2—5段,回答问题:

①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交错相通)

②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 )

③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不希望外人打扰,说明桃花源人怕别人搅乱了这份宁静,并没有反映他们谦虚。)

10课 小石潭记

答案及解析: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大约)

2、翻译下列各句: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课文中直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下见小潭,尤为清冽。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①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水尤清冽 尤:格外

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②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不出,火且尽。

(如果)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熄灭了)。

③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伐竹取道(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用自己的话填写)。

11课《核舟记》练习

答案及解析: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石青糁( A )之 A、sǎn B、cān

(2)中峨冠( B )而多髯者为东坡 A、guàn B、guān

(3)勾画了( A )了 A、liǎo B、le

(4)天启壬戌( B )秋日 A、shùn B、xū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可:大约)

B、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比:靠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绝:极)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B )

B、其船背稍夷。 译文:船的顶部较高。 (正确的为:船的顶部稍平。)

12课 《诗经》二首

答案及解析: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寤寐(wù mèi) 窈窕(yǎo tiáo)(tiǎo)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B、左右芼之(挑选) 水中沚(水中的高地)(水中的小块陆地)

3、根据提示填空:

①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佐证。

②《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下文抒发爱意创造了绵绵不断的意境。

③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它对应的古代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④《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复沓重唱,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和君子;又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用蒹葭起兴,引出伊人。

5、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长)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从内容上来说,《关雎》重于叙事,而《蒹葭》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从表现手法上来说,《蒹葭》中“兴”的特点比《关雎》更明显。)

7、下列对从《关雎》中节选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的一片情思。(这两句诗运用起兴手法写雎鸠鸟鸣叫,既给诗歌增添了一层欢乐的气氛,又引起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