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参与的电视剧有哪些(史航微博求票背后)

“求10号下午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前排两张!”

“有没有南京爱看音乐剧的友友?有群可以拉拉”

在豆瓣音乐剧组,每天都有类似的信息活跃在前排。今年7月,随着芒果TV《爱乐之都》节目收官,音乐剧这一小众线下演出再次“翻红”。无独有偶,登上春晚舞台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全国百场巡演中,开票即售罄。

即使在疫情之下,以戏剧、音乐剧等为代表的小众综艺线下演出近两年持续火爆,成为众多年轻人继飞盘、露营等之后的新宠。而日前,著名编剧史航因抢不到乌镇戏剧节的票在微博上公开“求票”,更是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典型缩影。

“小众艺术 大众媒介”

娱乐行业一直在创造并追逐风口,综艺市场同样如此。2018年,芒果TV综艺《声入人心》的走红拉高了音乐剧的关注度,选手郑云龙、阿云嘎在节目中演唱的音乐剧《吉屋出租》选段《I’ll cover you》,在芒果TV点击量达到7.8亿次,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声入人心》的走红让本来只是小众圈层的音乐剧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接下来的2019年,爱奇艺综艺《乐队的夏天》爆火,无数乐队借此迎来了蛰伏多年后的高光时刻,同时该节目的热播也将国内一众音乐节和live house推到制高点。今年1月,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2021年11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显示,电影版《乐队的夏天》正式立项,也再次印证了节目的出圈程度。

2021年,国内综艺市场大洗牌。选秀节目的停播改变了综艺节目的选题风向。受此影响,2022年的新综在追逐娱乐性的同时,也在强化节目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例如,爱奇艺2021年推出的《戏剧新生活》节目,聚焦戏剧人的生活生产,关注新一代戏剧人成长之路,让戏剧“破圈”的光束照进现实;爱奇艺今年下半年出品的《我们的民谣2022》选择清新民谣这一垂直赛道;优酷的《超感星电音》则首次将电音作为新的综艺主题......

可以看到的是,“小众艺术 大众媒介”的传播形式,在一次次尝试中被观众认可,垂直深入寻找新的突破口和表达视角成为了新综内容制作的首要准则。综艺节目的推广,正在让更多年轻人走进线下。

粉丝文化入侵,行业乱象丛生

近年来,流量明星加盟戏剧为线下剧场带来了实打实的热度。例如,去年央华版《如梦之梦》官宣肖战将接替胡歌出演“五号病人”的消息一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一方面,肖战的粉丝对此表达出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不少网友发出对其演技的质疑。

据中国国内主要票务公司的销售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岁至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高达76%;购票人群中女性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占比为66%。

流量明星的加盟,显然是在年轻女性观众消费偏好下自然产生的结果。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如梦之梦》在2021年话剧平均单场票房前10榜单、年度票房、场次综合前10榜单均位列第一。

这些以粉丝身份入坑、且多数拥有良好学历的年轻观众,拥有极高的安利(网络用语,指诚意推荐)热情,且乐于在不同社交平台发帖分享自己的观演体验,拉更多同好入坑。综艺节目提供了助推,粉丝在推力下形成圈子,二者又在运转中不断交互影响,从而扩大圈层。

然而,粉丝文化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为线下演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埋藏了不少隐患。例如,《声入人心》、《爱乐之都》的不少人气选手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后援会和站子。后援会制作应援手幅、提供食物应援,招募宣传组、财务组等部门,并准备有组织地对“自家正主”出演的音乐剧进行团票。

在黄牛的手中,郑云龙出演的音乐剧票价已经被炒到上千元一张。音乐剧的“粉丝化”也使得整个国内音乐剧门票都跟着水涨船高。2019年2月25日,大麦网发布了郑云龙主演的《谋杀歌谣》北京场开票信息,最低票价380元、最高票价880元。就在去年12月,该演出上海场的最高票价也仅有260元。一时间粉丝哗然,纷纷指责这样的圈钱行为“吃相难看”。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音乐节也没逃过“走红”后涨价和“粉丝化”的命运。2018年,成都仙人掌音乐节请来了崔健、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郑钧、许巍、朴树笑等一众摇滚老炮。这样一场顶级阵容的音乐节,单日预售票只要300元、现场票380元;2021年,仙人掌音乐节的“顶流”变成了周震南、小鬼-王琳凯等选秀出身的偶像爱豆;到今年,票价直接飙升至单日999元、现场票1299元。

“天价演出”也引发了大量乐迷吐槽,在钟薛高的“雪糕刺客”之后,“演出刺客”也被一众网友推上微博热搜。其他的例如“演出阵容高度重复”、“交通瘫痪,配套不佳”、“管理混乱,体验感差”“散场后遍地垃圾”等标签也被频频提及。

史航参与的电视剧有哪些(史航微博求票背后)(1)

线上新赛道,线下新路径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以来全国演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演出取消或延期的场次超过4000场。

自疫情爆发以来的两三年间,各类演艺机构也在不断尝试,打破剧场空间限制,想方设法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舞台现场。早在2020年,国家大剧院就策划了“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等系列线上演出,包括歌剧、舞剧、戏剧、戏曲等多种元素。上海大剧院更是联合百老汇点播网,制作首个国内剧院出品的表演艺术综合性线上流媒体平台《巡演零号站》。2022年3月30日至4月8日,《巡演零号站》开启“限时返场”,通过各媒体平台为观众带来高品质舞台现场,共吸引超过1717万观众人次观看。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推出多项科学精准防控措施,线下演出市场也在2022年的冬日提前“迎春”。

10月25日上午10时,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票,朋友圈里弥漫起热闹的讨论。不到半小时,所有剧票都已经售罄。据官方数据显示,这次开票有超26万人参与,最高峰值有15万人共同在线。著名编剧史航也因抢不到票在微博上公开“求票”。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去乌镇是今年这个月最重要的享受,其实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盼头。”

戏剧节虽只有短短十天,但留给乌镇的“戏”,却远远地超出在“戏”外。2015年,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在凤凰旅游采访时说过:“年轻人不再冲着看一个景点而去,而是感受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和风土人情。办过十年戏剧节的乌镇和没有办过的乌镇,气质是不一样的”。戏剧节的成功打造,促进了乌镇的品牌形象转变,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融合样本。

11月30日,江浙沪大部分地区迎来2022年的第一场雪。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一层薄薄的白雪,让正值戏剧节的乌镇更富诗意。

在距离乌镇128km之外的上海,也有着不一样的繁荣。早在2017年,上海就提出要借鉴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先例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以“年均四万场演出”作为硬指标,上音歌剧院、上海大歌剧院等一批剧院建设建成按下快进键。

2018年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选择上海文化广场作为中国巡演的首站。早在演出开始半年之前,前8场演出就宣告售罄。此后演出不仅场场爆满,热门单曲更是掀起法语的全场大合唱。

2021年被看作是上海的“驻演元年”,这意味着上海并已形成高质量、多品类、高口碑、强票房的强大市场声势。头部作品中,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杂技《时空之旅2》创造动辄场次破百、票房收入过千万、甚至亿元级的硬核成绩;演艺新空间里,有脱口秀和小剧场音乐剧用“天天见”带来市场增量;上海知名景点豫园、商业综合体瑞虹天地月亮湾都有诸如开心麻花、摩登天空等各自的“驻演”推出。

现如今,上海演艺之都的影响力正向长三角乃至全国扩大。在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打飞的”来上海看演出的帖子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来看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在为这座城市的演艺市场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史航参与的电视剧有哪些(史航微博求票背后)(2)

今年乌镇戏剧节的主题是“丰”——顺逆皆境,丰俭由人,不问收获,志在耕耘。戏剧如此,每一个想要在精神消费中寻找心锚的青年们亦如是。灯光暗下、演出开始,观众席里手机的亮光一一消失,所有人都在这2个小时里,走进一个美好的、一切照常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