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香港小姐选美的前传风云史)

1995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香港小姐选美的前传风云史)(1)

首先说关于第一位香港小姐的诞生;第一届香港小姐的评选时间是1946年6月23日。那是虽然抗战已经结束,但香港和内地一样仍处于政局动荡之中。评选香港小姐自然是只有有权势的达官显贵和地头龙才有闲情逸致去做的事。这次选美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主办单位是香港中华业余泳团和英国空军俱乐部。但实际上的主办者则另有其人,他就是香港丽池花园夜总会的老板李裁法。千万别小瞧了这位李爷,以为他只不过是个夜总会的老板而已,他的势力可大得很。由他操办,地点自然是在他的丽池花园夜总会。当时的选美程序比较简单,不象现在这种经过多轮淘汰之后留下十位参加决赛。

当时只要求参赛者穿着泳衣展示一下仪态,然后就有几位所谓的评委决定就可以了。在这第一届选美中共有十一位佳丽参选,最终脱颖而出者竟是报名最迟的那位小姐,她的名字叫李兰。这位香港历史上的第一位香港小姐,她的真名并不叫李兰,而是叫梁淑真。听名字就知道她一定是出身良家,梁淑真出生于广州的小户人家。因家境贫寒,生计所迫她化名陈婉红到香港的酒店做了女招待。不甘心一辈子做女招待的她,一直在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在从朋友口中得知选美的消息后匆忙赶去以李兰的名字报了名,尽管如此在报名者中还是落到了最后一个。不过正所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吧,最后一个报名的她最终圆了她的明星梦。在赢得港姐殊荣之后,她以李兰这个名字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当时她是二十三岁。

第二位港姐吴丹凤,对于在这次比赛中夺得港姐桂冠的吴丹凤来说,这次胜出真有点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本届选美赛总共只有六人参选,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港姐选美历史上获奖机会最高的一次。第二届港姐选美会的举行日期是1947年7月27日,地点在香港中环金钟兵营附近的海军游泳池。这一届的“香港小姐”其实是通过一场赈灾游泳赛决出的,这次名为“酬赈中英水灾游泳选美大会”的选美赛,当时共有十八人报名参加角逐。谁知到了正式比赛时,只有四人到场,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主办单位又临时拉来两名选手参赛。尽管这样,最后的参赛者也仅有六名,而当时来自香港和国外的评委人数则是十二名,正好是参赛者人数的两倍。这绝对是港姐评选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少的一次,当然也是获胜机会最大的一次了,由此也可见当时的香港小姐的评选并未引起参选者足够的兴趣,它的影响力自然也不及现在这样大。

整个比赛的过程也是十分简单,身着游泳的参赛者从游泳池里上来之后,在音乐声中绕游泳池走上一周,再到评委面前转两次身,既完成了整个参赛过程。结果,娇小玲珑、天真可爱的吴丹凤轻松胜出,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位港姐。本届的亚军是陈安妮,季军因得分相同则有两位得主,她们是朱丽英和白丽莲。吴丹凤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获得港姐桂冠时刚刚二十岁。她自幼就喜好游泳和音乐,并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在参选港姐之前,她从没有在社会上工作过的经验,而是由其经商的哥哥资助读书。就算是在她当选港姐之后的两年内,她也没有出来工作。从1950年开始,吴丹凤才开始她的电影事业。在之后的五年里,她一共演出了十部粤语电影。之后她便寻得了理想的家庭归宿,开始了自己平凡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丈夫是香港钟表大王;伦天乐。

吴丹凤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白杨红泪》(1950),片中男女主角则是罗品超和紫罗莲。此后,她曾在多位香港当年的明星主演的影片中担当配角。其中包括吴楚帆的《人海八大仙》,梁醒波的《妻多夫贱》,芳艳芬的《艳阳常照牡丹江》,以及任剑辉的《桃红柳绿燕嬉春》《女少爷》,等等。吴丹凤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她和张瑛在1954年一起主演的《人结良缘》。与张瑛的合作是吴丹凤整个电影事业中较为成功的一件事,之后,两人又有过多次合作,较为出名的影片除了《断肠红》外,还包括吴丹凤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相忆》。之所以把文章的标题起名为《“白雪公主”吴丹凤》,是因为在吴丹凤的电影生涯中,她扮演的白雪公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的名字叫《雪姑七友》,完全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同名卡通片的翻版。影片讲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在片中,吴丹凤饰演白雪公主,而饰演七个小矮人的则是梁醒波、刘桂康、欧阳简等知名演员。影片在当时公映时很是轰动,也很受观众好评,吴丹凤也借此达到事业最高峰,只可惜这位十分具有女性魅力的港姐,却早早离开了影坛专注于家庭生活,使观众没能更多、更好领略到她的银幕风采,实在遗憾!

1995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香港小姐选美的前传风云史)(2)

1948年,第三届港姐;司马音,本届港姐大赛和第一届一样,是在香港的丽池花园夜总会举办,时间是1948年7月18日。这次香港小姐选举盛会的主办者只有一家,那就是丽池花园夜总会,这也是香港小姐选举历史上的第一次独立选举盛会,完全没有其它组织机构的参与。参加本次选美会的人一共有十二人,比尴尬的上一届的参选人数多出一倍。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选美会的评分规则也有很大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本届选美会爆出了很大的丑闻。为了给这次选美赛提高知名度,调动观众观看选美赛的积极性,组委会将这次选美会的评分规则做了改变,规定观众可以参加投票选举,评委的评分和观众投票的得分各占选手总成绩的一半。

这一规则的出台果然收到了效果,虽然当时的门票售到高达三元一张价钱,但仍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到场观看。因为观众的投票得分在选手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这也就使得拉票和幕后操纵有机可乘。在选举进行到记票的后期,组委会发现有人竟然一人买了三百多张票,全部投给了其中的一位参选者。被评委和观众一致看好的司马音,虽然得到了大多数评委的票,并获得了三百七十一分的高分,但竟然落后于另外一个赛前被认为连前三名都进不了小姐,因为这为小姐仅从观众那里就得了五百多分。在发现有人明显作弊之后,组委会为求公证不得不改变当初定的规则,宣布仍以评委的评分作为得奖依据。这一决定马上引起现场部分观众的不满,一部分人趁机制造混乱,进而引起赛场秩序大乱,一些记者和观众被甚至被挤掉到了游泳池里。

颁奖仪式也不得不推后举行。好在众望所归的司马音,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第三位香港小姐,给这届港姐选举划上了一个不算圆满句号。港姐司马音其实并非香港人,她祖籍江苏,早年她曾经就读于日本大学音乐系学习声乐,练的是女高音,在日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非常出名,曾在日本开过多次个人演唱会。从日本回国之后,她回到上海发展自己的歌唱事业,在出了多张唱片之后,她那炉火纯青的唱功和古典的东方美人形象开始逐渐为人所知,她也因此开始走红,在当时的上海滩成为一名红极一时的歌星。除了唱歌之外,司马音还唱京剧,而且水平绝不业余,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完全是科班出身的模样。在去香港后不久,她便得以有机会参加港姐选美赛,当时她是以邓波儿的假名报名的。

她一出场便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名至实归。当选港姐后的司马音在香港成为歌影双栖的明星,参演了多部国语电影。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出身富裕之家虔诚传教士,在息影之后,她与丈夫一起移居日本。值得一提的是她把自己的女儿郭佑华也培养成了一名出色的演员,郭佑华以艺名妞妞,活跃银幕多年。司马音的演艺生涯只能用辉煌而短暂来形容,因为她为我们留了好的银幕回忆,但这种值得回忆的片段却为数不多。在司马音当选港姐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49年,她开始了自己的银幕演出,她的才华使得她的第一部电影就成为轰动一时的名片。

在这部由岳枫执导的《荡妇心》中,虽然司马音只是客串演出,但却闪露出明星的光彩,为这部白光的成名作增色不少。之后的多年里,司马音一边唱歌一边在银幕上演出。在她的电影作品中较为出名还有《血染海棠红》《想入非非》《少女经》等。然而由于没有一心专注于演艺事业,因此在之后的多年,她很少在银幕上露面,即使出现也仅做客串演出,使其才华无法有更多的展示。

1995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香港小姐选美的前传风云史)(3)

1952年,首位走上国际选美舞台的港姐;但茱迪,香港小姐和世界小姐的第一次握手!第二届港姐选举的门前冷落和第三届港姐选举的拉票丑闻,沉重打击了主办单位举行港姐选举的热情,在1949年到1951年间,香港小姐的评选一度中断。直到1952年,香港小姐的评选活动才又再度恢复。1952年的“香港小姐”评选与之前的几届相比,除了规模更大,评选规则又有新的改进之外,另外值得一提的重要一点是,这一届的“香港小姐”选美会第一次开始和“世界小姐”选美会接轨。获胜的“香港小姐”无需参加“世界小姐”的初选,便可以直接去美国参加“世界小姐”的竞选。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年的“香港小姐”的评选,比起以往几届要隆重很多。

这次的选美会的举办地点,仍旧在丽池花园夜总会。本届比赛共有四十人参加预赛,经过预赛的筛选之后,有二十人进入复赛,然后在选出十人进入决赛。程序与今天“无线”举行港姐评选的程序大致类似。决赛相比以前也有很大改变,小姐们不再是仅仅穿着泳装在评委面前走上一圈就匆匆了事,而是要着便服、泳装、礼服等多种服装进行仪态表演。结果年仅二十一岁的但茱迪艳压群芳,成为当年的港姐。本届港姐的加冕方式也颇为特别,组委会事先准备了一张大宫椅,但茱迪坐在宫椅上接受加冕,由王正廷博士为她戴上一顶饰有“香港小姐”字样的后冠。整个仪式古典、隆重,很有些称王封后的味道。

但茱迪出生于上海成长于香港。她的父母都是当年中国电影界的知名人物,父亲但杜宇是中国著名的导演和书画大师,母亲则是美貌出众的女明星殷明珠。演艺之家出身的但茱迪,于香港圣玛利书院毕业后,进入岭南大学学习。虽父母都是电影界里的名人,但是但茱迪在获港姐之前似乎并无意从影。在报名参加港姐选举之前,她一直在国泰航空公司做一些后勤工作。获封港姐之后,但茱迪赴美国参加了“世界小姐”的选美大会,结果也表现不俗,获得了第四名的佳绩。她的美貌引起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兴趣,环球公司立即与她签下了演出合约。但仅演了一部影片,但茱迪便退出了影坛,不久在美国与一位姓胡的华侨结婚,并一直定居于美国。

做为第一位参加世界小姐选美的香港小姐,和第一位在国际选美大赛上获得最好名次的东方美人,但茱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在她的银幕生涯中写下更为辉煌的一笔。但她在事业刚刚开始时选择了隐退,而甘心做一个全职太太,这也许正是一个典型的东方美女的表现吧。1952年的“世界小姐”的加冕大典,比起当年的“香港小姐”的加冕典礼,更是盛大隆重。环球电影公司将这次加冕大典拍成了电影放映,当年,这部纪录片也曾在香港公映,里面有自然有获得殿军的但茱迪的镜头。

这大概可以算做是但茱迪在银幕上的第一次亮相吧。与环球公司签约之后,但茱迪开始在美国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在受训期间她的周薪是两百五十美元,这在当时好莱坞的外籍演员中已是相当不错的待遇,可见环球公司当初也是对她寄予了厚望。在结束半年的培训之后,但茱迪被环球指派去参演著名影星尤伯连纳主演的名片《国王与我》,在片中她饰演一个嫔妃,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但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已是不易。然而但茱迪却在演完这部影片不久便退出演艺圈,嫁人生子去了,其中的原因至今无法知晓。

1995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香港小姐选美的前传风云史)(4)

1952年,不曾加冕也风光的落选港姐;李湄。在港姐选举的历史中,经常有一些最终无缘港姐的佳丽也在电影事业中展露出不凡的才华。这些人我们虽不能一一述及,但其中的突出者若不提及,实在是有失公允。在1952年的那一届“香港小姐”评选中,有一位没能进入决赛但却日后在影坛的风光无限的美人,她就是李湄。1952年的港姐预赛共有四十人参加,其中进入复赛的有二十人,李湄就是其中一个,遗憾的是她却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在港姐选美比赛中,很多佳丽喜欢以假名参赛,李湄也是这样,当时她是以李倩的名字报名参赛的。虽然最终与港姐无缘,但这却丝毫没有阻碍她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初入影坛的李湄曾经历了从台前到幕后,再由幕后转到台前职业转变。

开始踏入影坛时,她是做演员,之后转入幕后从事编剧职业,不久便又走上银幕发展。在她从影的十四年中,李湄一共主演了近五十部影片,为观众留下了不少银幕佳作。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扬威影坛的落选港姐。李湄一生中曾经三易其名,她的原名叫李景芳,后改名李湄,参加港姐竞选时有曾改名李倩,但最终还是以“李湄”这个名字走红影坛。李湄1929年生于哈尔滨,曾经就读于华北大学政治系。20岁时她移居香港,初入香港她最初只能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小职员。但一直钟情于演戏的她,最终寻得机会进入长城影业公司做演员。但初入行当的她并未引起公司足够的重视,因写得一手好文章,1953年她转投民生影业公司做起编剧。

但不久表演欲望强烈的她,再次转到台前做起演员。事实证明李湄的这一次职业转变是她一生最成功的一次抉择,重新走上银幕的她开始发挥她那出色的演技和才艺。李湄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名叫《流莺曲》,但表现并不抢眼。真正令李湄成名的是1953年她主演的《女名人别传》,凭借在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李湄成为当时香港影坛红极一时的女明星。成名之后的李湄一边演戏一边开始投资电影产业,1956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北斗电影公司。但她的电影公司的事业远没她自己的演艺事业那样发达,前后只出品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影片李湄不仅演技出色、文才飞扬,而且能歌善舞,在她不长的演艺生涯中留下了不少银幕名作。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无疑应该是曾获得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音乐奖的《龙翔凤舞》。

李湄不仅在影片中演唱了多首后来非常流行的电影歌曲,而且还跳了多种中外流行的舞蹈,其能歌善舞的非凡才华展露无余。这部影片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除此之外,她在影片《春去也》一片中的表演也十分细腻感人,令人过目难忘。春去也无疑是取自南唐后主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片中李湄饰演一名因追求事业而耽误了青春了女子,其满怀愁绪的内心境地被李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外《雨过天晴》《桃李争春》等影片也都堪称是李湄的得意之作。除演电影之外,李湄也曾主演过舞台剧,1961年,李湄在日本东京主演了一出大型歌舞剧《香港》受到日本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在她的演艺事业中又写下了辉煌一笔。1967年,李湄主演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最后一部电影《国际女间谍》在影片公映之后,她便宣布与一位美国人结婚,并从此告别影坛定居美国,该片也算是为她辉煌的演艺事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