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东瓯撷珠--温州部分重要文化遗存)

温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东瓯撷珠--温州部分重要文化遗存)(1)

蔡钢铁摄

曹湾山遗址

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时期时代晚期

类型:古遗址

地址:鹿城区藤桥镇渡头村曹湾山

亮点: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孤丘型聚落遗址,为研究温州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曹湾山遗址于1985年发现。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曹湾山岗顶是该聚落的中心,岗顶西部为居住区,东南部为墓葬区。西部是连片石构建筑基址,呈东南-西北向排列,建筑规模大。发掘面积635平方米,遗迹有连片的石柱基建筑遗迹、墓葬等。出土石器、玉器、陶器等1000多件文物和大量陶片标本。

温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东瓯撷珠--温州部分重要文化遗存)(2)

项绍雄摄

国安寺塔

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北宋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瑶溪街道皇岙

亮点:建造技术、雕刻工艺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水平和地域文化特色。

国安寺塔又名国安寺千佛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年)间。楼阁式石塔,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塔顶早毁。残高约17米。台基雕“九山八海”图案,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身各层每面壸门内浮雕坐佛,总计1062尊。

温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东瓯撷珠--温州部分重要文化遗存)(3)

叶剑平摄

四连碓造纸作坊

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类型:古遗址

地址: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

亮点: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泽雅山区水多竹茂,元明时代的先民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鼎盛时期有数千人从事造纸,泽雅在明代被称为“纸山”。四连碓造纸作坊占地约0.28平方千米,利用溪流为动力资源,所引水渠长约230米,顺流分为4级,每级皆设水碓,进行捣浆等作业,设计极为精巧合理。2010年,泽雅造纸被列为国家指南针计划,全国首个”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落户泽雅。

温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东瓯撷珠--温州部分重要文化遗存)(4)

吴小淮摄

木活字印刷术

等级:人类非遗项目

亮点:由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王姓家族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完整保留和仍在使用的极少数标本之一,继承了古代传统工艺,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证明,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木活字印刷术曾在温州普遍存在,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其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基本制作工序15道,平时还要做好取材(选取字材)、制字模、写字(字形相反)、刻字等基础工作。刻字时须用坚韧的棠梨木制成字模,印刷须用上好的宣纸。

如今,东源村有近百位不同程度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谱师,年龄最小的才20岁,最年长的已有80岁高龄。

瓯剧

等级:国家级非遗项目

亮点:瓯剧唱做并重,文武兼备,以做工见长。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所用语言为温州官话,唯丑角用温州方言。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的音乐传统性甚强,既有曲牌体制的昆腔与高腔,又有板式体制的乱弹、徽调,更有滩簧及明清时调,是历史的沉淀。瓯剧脸谱非常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四十种,包括三块瓦脸、红脸、动物脸、字文脸等。

瓯剧在传承过程中,随着社会时代的变革一度走下坡路,1951年后几经整合,成立了温州市瓯剧团(现为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重现生机,瓯剧班的开办也为瓯剧输送了新生力量。

王民悦整理

本文转自:温州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