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部车标怎么抠掉(抠车标行为学隐秘而复杂)

“抠车标”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有的人喜欢抠尾标,有的人喜欢抠LOGO。

小时候好奇心强,平时会很留意马路上、街道上的车辆品牌,然后默默记在心里。在那时,“宝马奔驰”无疑是心目中最贵的豪车,而初识宝马,也得益于第一眼所见之车尾标上刚好写了“宝马”二字。

也恰恰由于当时只看到了“宝马”,以至于后来看到了“华晨宝马”这几个字,我都会十分鄙夷的念叨一句“切,山寨货”。

很多年过去了,街上的豪车越来越多,后来我才意识到当初看到的是被抠了“华晨”二字的宝马。如今购车群体从70后到了我们90后,但“抠”的行为不但没有消失,品牌也从宝马扩散到北京奔驰、奇瑞路虎,新势力的蔚来、小鹏,而且在跨品牌、跨年龄的层面上继续上演着。

“抠标”这件小事儿

大家都知道,我是宝马3系的拥趸,前不久在调查二手车市场时顺便了解了下宝马3系的行情,期间我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首先华晨宝马的“抠标率”众所周知是所有品牌中最高的,果不其然,从我看过的15款到18款,几乎大多数二手3系的尾标都“消失殆尽”了。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个车贩子说过这么一段故事:

有位车主想卖3系很久了,但是价格一直谈不下来,来来回回很多次,虽然他挺能说,但我检查了他的车况,给他报了我心目中能接受的最高价格。

最后一次谈妥时,我发现他卖车折腾的这几天顺便把车尾标给抠了。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他看到很多二手3系也没尾标,心想着这样做是不是能让汽车“升值”。

听完之后,我跟那个车贩子都笑了,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国人的一些买车的心理特征。首先,抠掉中文车标至少让车身外表披上了一层“进口”的外衣,虽然国产车声称外观配置都一模一样(除去加长版),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根源核心部件也基本没差,但整车进口的工艺执行标准更高,国产的做工要略低一些。

在车主心目中,“贵”永远在心理上追求的极致目标,但又不想支付等额货币还换取,所以比进口宝马更便宜的国产宝马就成为了首选,抠掉中文车标后等于花国产车的钱买了台“进口”的车,岂不“美滋滋”?即便这种行为在懂车人的面前往往“笑而不语”,但毕竟现实生活中,懂车的人是少数。

汽车尾部车标怎么抠掉(抠车标行为学隐秘而复杂)(1)

大部分人还是讲究颜值和面子,俗话说的好,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不论走到哪儿,面子是关键。成功的营销往往也会营造一种场景,并告诉车主能带来什么前所未有的面子。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抠车标的这种个人行为开始逐渐衍变成一种商业行为,目前能够得知的是部分华晨宝马4S店、蔚来4S店以及小鹏汽车4S店都提供买车附送抠车尾中文标的服务(毕竟抠LOGO标违反《机动车管理办法》),他们十分迅速的洞悉了这一需求,有些车主没有想到这些,这些4S店还会“善意”的提醒他。

看似行为上虽然有些打脸自家厂商,但美其名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也不是不可接受。

我相信如果不是得到厂家的默认,4S店也不会如此“露骨”的敞开天窗说亮话。比如蔚来的老总李斌曾对抠标发表过看法,他称国家强制要求乘用车粘贴生产企业名称的规定已经不合时宜,对于处在品牌培育期的初创企业,这项规定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沟通成本。

想必他也无比理解消费者心理在想什么,当一台起价超过30万以上的车后尾标注的却是品牌力非常弱的车标时,车主心里难免有些膈应。

汽车尾部车标怎么抠掉(抠车标行为学隐秘而复杂)(2)

有些人或许会说了,这种行为就是看不起国货,跟“崇洋媚外”没啥两样,但在消费者的眼中,车辆属于个人资产,买完车后车主便享有了改装、抠标等权利,旁人无权干涉,也就是说你可以看不惯我“装逼”,甚至用rap来diss我,说我“虚荣心作祟”,但也仅限于“说三道四”而已,气不气?

还有更气的,如今抠车标的教学视频早在抖音上被传遍,大多数网友的反馈也非常的积极,有的参与到抠标后续行动的猜想中,有的拿五菱宏光的梗开玩笑,总之发表质疑评论的少之又少。

说到底,抠车标行为背后的原因复杂,有的纯粹是强迫症,有的确实是不想与国产挂钩、有的是自嘲幽默,总之作为旁人,知识的背景导致对于抠车标这件事也有不同的解读。

要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相反的还有一部分车主明明买的进口车型却非要贴个国产厂商的标,所以这类车主多半是看心情,还有就是扮猪吃虎。比如买了进口的R36车主反而贴个一汽大众“迷惑”众生。

厂商切不可“佛系”

前面说到在合资豪华品牌阵营中,“华晨宝马”的“被抠率”是最高的,虽然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直接把这四个字取掉,有的改成更加卡哇伊的“华晨宝宝”,但不论如何,对于华晨汽车而言都是对品牌的无形损害。

有人说,车主之所以对“华晨”有很大的“敌意”,是因为大街上有太多的华晨金杯MPV,也就是俗称的“面包车”。这种“面包车”由于其低廉的售价以及巨大的空间利用率,无论拉人拉货都十分方便,深受百姓们欢迎,也成了低端车型的代言词。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想想倘若把华晨金杯换作是五菱宏光,我不太相信依旧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将其抠掉。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华晨汽车集团出了问题,就拿去年销量来说,华晨中国其他板块2019年净利润亏损已达到10.64亿元。其中,华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仅为4.82万辆,同比下滑52.9%。

如今华晨中华的月销量已然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而长期以来疏于发展华晨自主板块、背离市场和行业规律,成为华晨今日衰落的根本原因。

汽车尾部车标怎么抠掉(抠车标行为学隐秘而复杂)(3)

BBA的合资公司相比之下,一汽奥迪被抠下的情况是最少的,原因不仅因为是一汽集团属于中央直属汽车企业的逼格,机关单位用车大多是奥迪的原因。虽说由于政府的带动很多家庭享受开奥迪的优越感,但必须承认的是一汽傍上了奥迪后,自主版块的布局也井井有条,从来没有遭遇过滑铁卢,不论是奔腾还是红旗,如今都已在各自的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同理也可以解释为何蔚来的车主要抠掉江淮汽车,小鹏的车主抠掉海马汽车,必须得承认这些品牌都曾有过往日的荣光,但同样长年累月的销量下滑导致品牌力“孱弱”的事实根植在了消费者的心中,想要与其“割裂”开来的心思也就不足为奇。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车主抠标无关他人,只关乎被抠掉那家车企,它们大可以拿客户有处置自己资产的自由、消费者审美眼光的不同来安慰自己,但我相信在某个时刻它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悲凉只有它们自己能体会。

是的,抠标现象一直都存在,从来没有杜绝过,我想这也是对如今那些过得正滋润的车企的一个警醒,消费者抛弃一个品牌往往不会多说一句,只会用“抠”这个行动来证明。

车谈会观察

相信只要有关注过汽车的,或多或少的也注意到了抠车标的现象,当然我们最后讨论的也是抠掉车尾合资中文标,根据《机动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私换车标是违法的,个人改标的车辆在车辆年检中是通不过的。而违法的行为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我们大可表示这是私人行为,但站在汽车媒体人的立场,抠车标显然不值得提倡。

对此,我们主编就表示,合资车型的尾标名称其实就是反应了中国制造的事实,扣掉中文尾标,扣掉中资合作方的名称,很大程度是长期以来一些国人都对自己的国货没自信,对中文不自信,往更大层面来讲也是民族的不自信。

他又举例说到不少国人愿意露出古驰品牌那么大的LOGO,而且甚至刻意为之,既是关乎面子,又关乎复杂的心理。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中文字,对于我们的中文标有时却要遮遮掩掩呢?

在他眼中,李宁品牌在最近几年做出了表率,以李宁为首的国潮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形象,让充满汉字的中国元素享誉海外。

在车界,以王传福为首的老一辈企业家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比亚迪汽车的很多按钮一直坚持用中文标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民族自信的表现,对于这样的执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涉及到中国文化,底子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坚持,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

站在更高的角度,当下国家也无时无刻都在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这样一想的确也颇有几分道理,即便汽车作为舶来品,这也丝毫不妨碍我们内心的那一份坚守,那一份自信。

是时候,我们该从内心自信起来了。自信的人,才最美,不是吗?

#文中视频来源抖音@30秒喷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