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

加缪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作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44岁。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1)

他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作家不该为制造历史的人服务,应该为承受历史的人服务,否则,他将形影相吊,远离真正的艺术。

加缪的小说以荒诞著称,如果你不能体会什么叫荒诞,确实很难理解他的小说的核心,尤其是《局外人》《鼠疫》。

以前我读过一遍《鼠疫》,我觉得自己读懂了,但是疫情三年之后,再次通读,才真正明白了荒诞之处,竟然像洋葱一样,里里外外包裹了几层。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2)

简单地分析一下,《鼠疫》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

1、现实意义

一场大瘟疫突然降临一座城市,开始并没有人理会,因为只有几只老鼠死掉了,后来开始越来越多的老鼠死在人们面前,开始引发了一些骚动,意味着瘟疫也正式拜访人们。

当鼠疫降临之初,人们都不相信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虽然不安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尤其是市府和报社,前者互相推诿,制定浮于表面的无用的防疫政策,后者对死人的事只字不提,反而大肆报道老鼠的事情。

当鼠疫一步步严重的时候,人们开始惊慌失措,由于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市府不得不重视鼠疫的发生,从而封闭了整座城市,而荒诞的事情就此发生,颠覆了一座城市的行政管理、社会秩序、情感和道德。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3)

在这场瘟疫中,有的人投身抗击的队伍,有的人尽职尽责,也有人在大发国难财;有的人牺牲了,也有的人活了下来。加缪把灾难中人的懦弱、自私、愚蠢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我读《鼠疫》的时候,觉得荒诞,但是疫情三年之后,再读竟然许多细节和故事竟然变成现实,也许人类的历史都是在一直不断地在重复吧,因为人,也因为人性。

2、历史隐喻

《鼠疫》是1947年发表的,但是从1940年加缪就开始酝酿,当时恰好巴黎被德国占领,加缪觉得法西斯像鼠疫那样吞噬着千万人的生命。

被占领的法国人民,恰恰像极了鼠疫流行期间的封城一样,长期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不但随时面临死神的威胁,还要日夜忍受着生死离别等痛苦不堪的折磨。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4)

加缪把横行无忌的德军看做像老鼠一样,《鼠疫》也被看做是战后文学里对法国被占领史的隐喻,有的人觉得与自己无关,有的人反而看到了人生重新洗牌的希望,而大多数人却痛苦地面对现实,然后慢慢选择了接纳,毕竟还要生活。

3、人性哲思

虽然书中加缪写了很多灾难面前人们呈现出来的各种怪异的举动,其实都是人性使然,但是加缪却思考得更深远。

书中塔鲁对主人公里厄医生说过这么一段话:在认识这个城市和这次瘟疫之前,我早已患上鼠疫了。应该说我同大伙儿一样早已经在受鼠疫的折磨。有些人不明白这一点,或者说他们安于那种状况,另一些人则对此一清二楚,并且力图摆脱现状。至于我,我始终希望摆脱。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5)

塔鲁出生于一个殷实富裕的法官家庭,偶然参加一次父亲主持的审判时,塔鲁没有关注犯人的罪行,而是察觉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穿上红袍的父亲竟然有权力去以社会以法律的名义去杀死一个人。

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让他变得叛逆,最后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并寻找心中的答案。他也曾为了心中的理想去杀人,但是他觉得这并无法改变什么。

于是他放弃杀人,对自己宣判了永久的流放,同时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受害者的一边,以便对损害加以限制。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6)

直到在奥兰因鼠疫被困之后,碰到了里厄医生,于是当志愿者尽可能地去帮助抵抗鼠疫,最后却感染鼠疫死掉了。

加缪在书中说:鼠疫就是生活。

如果不是经历了疫情三年,我可能真的无法读懂这一点,加缪借以表达的是:一个人若有权利决定另一个人的生死,那便与鼠疫无异。

就像我们每个人,甚至每个行为,都可能喷射出鼠疫,从而置人于死地。跟我们眼前发生的何曾相像呀,如果不慎感染了病毒,每个人看你的眼神都变了,鼠疫已消灭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力......

加缪鼠疫中哪些人死了(终于读懂了加缪的鼠疫)(7)

加缪的小说跟传统小说不同,他不愿意在情节和故事性上耗费精力,也不愿意在文笔和辞藻方面进行雕琢,他突出的是哲学的思辨和思想的冲突,初看很晦涩,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他的迷思,你会发现他正在跟你侃侃而谈哲学。

疫情三年,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也许就是《鼠疫》的意义,因为历史不断地在重演,而几十年前加缪就把棋局摆好了,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喜欢的可以好好看一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