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谢师宴文案(高考谢师宴致青春不散场)

高考被称为国考,每年都牵挂着数百万家庭的心,可谓举国关注。

高考结束,虽分数未知,但离别的淡淡忧愁却在心间萦绕,挥之不去。

毕业,一个阶段的结束,新的里程开始。

成长的岁月中,感谢您曾经陪我们笑,陪我们愁,这是一辈子的回忆。

离别,泪水成了留言,这泪可以凝结成珍珠,变成永久的纪念。

“数载师恩永难忘,一杯清酒表浓情!”也许再多华美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高考结束谢师宴文案(高考谢师宴致青春不散场)(1)

谢师宴,也称“升学宴”。几千年来,国民一直崇尚尊师重道。

如今,孩子历经“十年寒窗”,高考一站虽已结束,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想对老师这些年的谆谆教诲表示一下感谢。

从道德和礼教上来看,老师教书育人付出很多,就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爱戴、尊敬。

谢师宴切勿成为“攀比宴”

在学生一方而言,不该形成举办谢师宴攀比风。毕竟,感谢老师,不会仅限于请老师吃顿饭这么简单,更不该是此番宴请之后,与老师的感情从此“一拍两散”,师生双方两不相欠,可以形同陌路。

在接受宴请的老师一方而言,显然不该以受没受到学生及家长宴请,作为衡量学生对自己感恩轻重的标准,以及自己尊严感、成就感的标准。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为学生作奉献的,如果追求回报,根据学生表达感恩的物质价格施教,必定导致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畸形。

吃饭,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既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媒介,也是一条沟通感情的纽带,更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

一顿“谢师宴”,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感激过去的谆谆教导,请教未来发展的金玉良言,而这才是“谢师宴”的本意所在。

高考结束谢师宴文案(高考谢师宴致青春不散场)(2)

朝朝暮暮三年期,如今何法谢恩师?

师恩和谢师,岂是一餐饭所能承载。谢师宴在 “师恩重如山”面前显得多么的庸俗。

可是,生活中,如果你不摆“谢师宴”,就会有人说你“小气”,甚至“忘恩”;教师虽疲于赴宴,吃得“消化不良”,“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但也不排除爱生金榜题名时不请自己,心里多少有个“小疙瘩”。

学生家长摆下“谢师宴”后,老师如果不赴宴,又会伤了“师生情义”,又有人会指责老师“清高”架子大。

有人说:“谢师宴”尽管成了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苦不堪言的“游戏”,但谁也没办法凭一己之力将其叫停。一桌“谢师宴”,置老师与学生家庭于两难境地。

用文明、高雅的谢师形式来取代“谢师宴”,让多年来的“谢师宴”谢幕。

拒绝“谢师宴”,需要网友的“谢师言”。其实深层次讲,唯有让感恩教育“站起来”,让感恩载体丰富起来,让感恩行动多元起来,才能告别“谢师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