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六回(上)焚金阙董卓行凶,与正史无关。

上回说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兵分两路分别在虎牢关和汜水关摆开阵势。虎牢关为主力对决,汜水关助阵,盟军既然在虎牢关战败吕布,于是令孙坚攻打汜水关。

孙坚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者,这里不得不单表一番。他老家在扬州吴郡富春县,濒临富春江,据说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氏虽然世代在吴地作官,但到了孙坚这一代,也是家道中落,成了草根。好在孙坚武力非凡,史称孙坚出生时天现异象,他母亲还做了个怪梦,人们都说孙家要强盛起来了,也许这就是孙坚皇帝梦的最早来源。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1)

孙坚最开始也是一介平民,跟刘备差不多,但由于他非常勇猛,被县令挖掘出来做了代理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后来平定黄巾起义有功,升任别部司马,再后来平定长沙郡内乱,又升任长沙太守。孙坚做长沙太守时,并不像别人一样只负责长沙一郡的太平,周边郡县如有动乱,他常常越界平叛,使得周边零陵、桂阳、庐江等郡对孙坚都非常畏服。再后来就到了现在,董卓之乱起,孙坚兴义军前来讨伐。

《三国演义》第五回有讲到孙坚因缺粮被华雄击败,折了大将祖茂,这回又让他进军,却压根没提补给粮草的事,这把孙坚气够呛。若要知道孙坚为啥生气,需将上次缺粮的事稍作补充,孙坚被称为“江东猛虎”,这称号不是白给的,他从一个白丁因军功升任长沙太守,想想这中间打了多少仗。孙坚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手下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也是能征善战之人,岂能轻易败于华雄?在正史的记载中,华雄正是被此人斩杀。《演义》虽做了修改,但还不至于魔改,孙坚与华雄之战并非一击即溃,相反第一战还阵斩华雄手下大将胡轸,逼得华雄闭关不战。孙坚正欲乘胜进兵之际,袁术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兵粮寸断”。

袁绍不是令袁术总督粮草吗?袁术看孙坚打了胜仗,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孙坚要是击败董卓并取而代之,那不是比董卓更厉害吗?于是有小人献计:

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三国演义》第五回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2)

孙坚没粮军心动乱,华雄趁机将其击败。眼下盟军虎牢关得胜,袁绍令孙坚进军,依然没有粮草供给,孙坚焉能不气?他直奔袁术营中,当面与其理论:“我跟董卓本来没有任何仇怨,为啥奋不顾身拼命死战?一来为国家讨贼,二来为将军报仇(指袁氏被董卓灭门一事),将军却听信谗言,不发粮草,导致我军大败,你心何安?”袁术无言以对,只得把进谗之人杀死,再把粮草送上,孙坚这才离去。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3)

孙坚得粮正要进兵,汜水关守将李傕求见,原来是董卓对孙坚的兵马也颇为忌惮,想要和亲拉拢孙坚。孙坚严词拒绝,李傕抱头鼠窜而去。

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三国演义》第六回

和亲不成又打不过,董卓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带领大家逃往关中。逃不能白逃,不先嚯嚯一遍怎对得起这繁华的洛阳城?怎么嚯嚯呢?有钱的抄家,无钱的抄人,无钱无人的掘坟,临走前再来一把火把城池烧光,不给盟军留任何一点可用的东西。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4)

这次逃亡名义上叫做迁都,从洛阳迁往长安,还说什么“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董卓一走,虎牢关汜水关不攻自破,盟军火速占领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已是一座空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盟军驻扎于荒地土坡之上,各自歇息。这时候曹操急了:董卓已经溃逃,为啥不追呢?袁绍说:大家都累了,追怕是没用。曹操对各路诸侯挨个劝说,结果大家都不想动弹,气得曹操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三国演义》第六回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5)

既然竖子不足与谋,曹操决定只率本部人马共万余人追击董卓。可惜曹操小看了董卓,董卓虽然逃亡,但实力未损且有智囊在旁,岂是那么好追击的?董卓行至荥阳,智囊李儒献计:

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三国演义》第六回

吕布与曹操这对冤家以后还少不了厮杀,虽然曹操是最后的赢家,不过这时候的曹操哪里是吕布的对手?三下两下,曹军一溃千里,慌忙往回逃,逃至半路,又遇徐荣伏军。

曹操不与竖子为谋(曹操竖子不足与谋)(6)

曹操胳膊被徐荣一箭射中,带伤而逃,在一个山坡处又被埋伏的军士打下马来,眼看活不成了,曹洪赶到,将其解救,并将自己的战马让出来给曹操骑,逃到半路,又遇大河拦路,曹洪背着曹操渡河,渡河刚走不远,追兵又到,急得曹操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又幸亏夏侯兄弟赶到,这才解救了曹操。曹操这一战逃命的紧张程度,不亚于日后赤壁大败的逃命。总是命悬一线,又总是有惊无险,看看本役曹操的经典台词:

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曹操这一路诸侯追击董卓失败,剩下的十七路诸侯又在做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