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八零后听到黄安老师的《新鸳鸯蝴蝶梦》,第一反应不是歌词里的忧愁以及侠骨柔情,而是在那一座挂着“明镜高悬”匾额的昇堂之上,穿着黑色官袍,额头刻着一弯新月的官员坐在一幅旭日东升图的墙壁前审案的画面。包青天三个字构成了几乎所有八零后生人小时候对古代清官的印象,在金超群先生的演绎下,一个铁面无私、正气凛然、声若洪钟的包公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时候只觉得开封府完全就是一个古代神盾局,没有什么是三侠五义解决不了的,长大后才知道《包青天》只不过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幻想,包大人也是有血有肉而不是万能的,青天大老爷面对子嗣的问题同样素手无策。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1)

孝顺父母、断案能手

包拯出生庐州(今属安徽),祖上是春秋时楚国名臣申包胥 ,二十八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授官的时候他因为父母年迈请求就近分配,被任命为和州(同属安徽)监税,这时包拯父母又舍不得儿子,事父母至孝的包拯索性弃官回家乡奉养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还在墓边结庐守孝,他的孝名闻于州府,直到三十八岁包拯在乡间父老的劝说下才进京候官,授官天长县令。就在天长县任官期间,包拯秀了一波推理,破了一件乡人寻仇的“割牛舌“案,被民间称赞为青天老爷,奠定了后世包公神探之名。

历史上的包拯要比戏剧中只会断案的那位能力全面的多,他任职过多处地方,为官清廉。出仕数年后,包拯便升任监察御史,任内积极上书弹劾贪官污吏。两年后的庆历五年,包拯担任外交正使出使辽国,之后包拯历任尚书工部以及陕西、河北的转运使,很快又入职朝廷三司,这是一个横跨现代民政、财政、工信、农业、商业、央行等等职权的庞大机构,管理着大宋庞大的财政收入,足可见包拯并不是只懂清谈的儒家弟子,具有很强的实务才干。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2)

皇祐二年(1050年),升任天章阁待制的包拯奉命审核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大案,一位旧时宫人之子冷清冒称是真宗皇帝的皇子,在开封府被缉获,包拯审清了案件,原来是冷清生母在宫中失火后出宫嫁人生下冷清,后冷清认识了妖人高继安,受其唆摆诈称真宗皇子,这个案件便是《狸猫换太子》以及《龙凤肚兜 》等的原型。

包黑炭?包拯:白着呢!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3)

包拯在戏剧中常常以黑色脸庞示人,然而包拯本人其实并不黑。只是因为包拯为官清廉,痛恨贪官污吏,在朝中又多任监察百官的职务,尤其是包拯仕途最后的十年,先是知谏院,又任开封府尹,期间他坚决惩治朝中权贵的贪污公款和欺行霸市等行为,更三次上书直斥外戚张氏家族,弹劾其为“朝廷的秽污”,包拯铁面无私无私的行为被权贵们所畏惧,便以古时黑炭般的铁器颜色形容他。

仁宗:卿与我真是难兄难弟啊!

宋仁宗一朝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那便是太子之位空缺,国本不稳。尤其是庆历三年荆王去世之后,仁宗皇帝更是对立储这件事情讳莫如深,对凡是敢进言立太子的臣子他都厌恶地唾之。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4)

一天,一心为公的包拯在仁宗面前进言立储,仁宗脸色不虞地反问道:“那按你的看法,你觉得应该立谁为太子呢?”素有仁德之名的仁宗皇帝说出这话已经是非常重的了。然而包拯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陛下是怀疑臣想要邀功于未来的储君妄图立下拥立之功,然而臣已经六十岁了,一不贪恋钱财,二者膝下又无子,能从这件事得到什么利益呢?”

包拯原配李氏早逝,后来续弦娶了董氏,生有一子包,不幸的是包在成婚后两年染病去世,留下的孩儿即包拯的独孙包文辅也在五岁的时候早夭,一代名臣顿时遭遇无后的尴尬局面。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5)

仁宗听了包拯的话,顿时想起了包拯的际遇,想起老包比自己还要大十岁的年纪,想起两人同样面临无后的困局,个中苦闷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眼前老臣与自己简直就是难兄难弟,对包拯的进言仁宗内心也没那么厌恶了,他舒开了眉头也没有斥责包拯,只是温言说道:“这事还是慢慢商议吧。”

贤惠儿媳,包公有后

包拯一生只有三位妻子,但他一生只与第二位妻子,生下独子包的董氏相守,根据早年的考古研究从包拯墓的墓碑志中人们也得知包拯死后还是与董氏合葬一起,那么包拯第三位妻子究竟从何而来呢?

原来包拯身边除了董氏,还有一位陪嫁的媵妾孙氏,按照古代的礼法,媵妾名分比一般的妾室要高的多,因为她是作为妻子娘家亲近之人陪嫁过来,严格意义上媵妾属于妻族,在正妻死后可以合法转正成为正妻,这样的设计是古代为了保护长幼有序,妻子所生嫡子不会因为丈夫再娶而失去嫡子的身份。然而包拯与这位孙氏其实关系不太好,后来索性眼不见心不烦直接将孙氏赶回了娘家,可见孙氏在包家地位也不高。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6)

在唯一的儿子和孙子死后,开明的包拯与董氏不忍儿媳崔氏守寡想让她改嫁,崔氏出生不低,她是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但崔氏不肯,执意要奉养公婆。孙氏回家后发现自己怀了孕,便将此事告知崔氏,崔氏知道公公与孙氏不和,暗中派人接济孙氏,待孙氏生下一男后将其养在自己房中,她也生怕孩子早夭,直到包拯六十大寿,才将还是婴儿的孩子送到包拯面前,后来孩子取名包绶。

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余年,凭着机智给包家留下后人,包拯夫妇死后更一力抚养包绶长大还替其求得贤妻,崔氏得到了世人的赞赏,哲宗皇帝下旨嘉奖,封崔氏为永嘉郡君,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嘉奖诏书可不一般,乃是有翰林学士一代文豪苏轼所撰写。

包青天三个美人(铁面无私包青天)(7)

结语

包拯为官清正,对后代也如此要求,订立了《包氏家训》刻碑昭示后人,包拯的八、九世孙包逊、包恢俱是为官清正之人。二十九世孙包玉刚是香港一代船王,《亚洲周刊》称其为“香港首位世界级商人”,包玉刚是与霍英东齐名的爱国商人,他积极投资国内,北京的兆龙饭店便是由其投资建成。80年代末,包玉刚接受国家的委任担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作出了巨大贡献。得贤子孙如此,包公足以快慰了!

本文由陈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