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街封控志愿者(在西安封控小区当志愿者的经历)

“2106住两位老人,其中89岁老人患糖尿病,需定时送药;2404独居男子有晕厥症,要随时打电话过去;2804住5口人,女主人出过意外,家有有两老人两小孩,送菜要多给他们争取些;1811住5名年轻人,平时不做饭,需按时送一些速食;3012需每周三、周六透析……”1号楼有500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夏明文一口气说了一串门牌号、特殊人群和需求。

2021年12月23日起,西安实行封闭式管理。28日,他所在的小区有11人确诊,所在的楼也有2人确诊,其中1名为保洁人员。在小区物业全部集中隔离的情况下,夏明文主动请缨做起了志愿者,承担1号楼里500户、1500多人的部分物业和垃圾清运工作。

“有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我中午出去一趟,去当志愿者呀。”12月29日上午,夏明文对妻子说。

“你疯了,我们是封控区呀,小区都十几个确诊的了,我们楼里也有,你别做这事,没有防护服你别去。”妻子惊讶地说。

“我先去看看情况,一定会做好个人防护。”夏明文向妻子保证。

晚上回来,夏明文满头大汗。他手里拿着一套防护服和一个口罩,但手套、鞋套、面罩等其它防护用品都没有,爬了33层楼下去,他已经作为志愿者为楼里上百户送了菜。

夏明文说自己是一个老兵,1997年进入军队院校,2013年退伍,当过17年的兵。而妻子总会开玩笑埋怨他:“我产检的时候你没陪我就算了,生孩子的时候你又不来,你是院校部队,又不是不能来。”“我那时候带毕业班,又是队长,必须要把最后一个孩子送走。”夏明文总是笑着回答。

工作后,单位要选派扶贫干部,夏明文也是第一批参加,一去就是半年多。

12月30日一大早,妻子早早起来,帮夏明文穿防护服,这才发现防护服有些小。由于要清运楼层垃圾,夏明文里面只穿着保暖衣,但仍感觉防护服紧紧地勒在身上。

没有医用手套,妻子便找出家里的一次性手套,再用胶布缠紧,而那种一次性手套稍用力就撕烂了,只能反复戴、缠,最后再戴上粗布手套,用了近1个小时。

而之前的晚上,妻子到处找防护服穿脱的视频,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学,夏明文也被吵着没睡好。

八里街封控志愿者(在西安封控小区当志愿者的经历)(1)

“你幅度别太大,清垃圾时候小心点拿,尤其是有液体的,那个手套真的很薄……”出发前,妻子一直叮嘱。

下午,当夏明文清运垃圾到33层时,妻子听到响动后打开门,看到躬着腰、用力推着垃圾桶的丈夫时,她心头一阵酸,远远拍了张照片,再一直看着他的身影从视线里消失。

当日17时54分,妻子发了一个朋友圈,图片是穿着防护服清运垃圾的丈夫,配文写道:“我家的大白,封控区的垃圾清理,保护好自己,爱你呦。”

朋友圈刚发出去,她便接到了好友的电话,“你丈夫又不是单位要求下沉社区,而且又是在封控区,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家里还有孩子,万一有什么都是不可逆的……”接完朋友的电话,她有些害怕了,心跳加速,对于丈夫做志愿者的事开始动摇,“你这样乱跑,为了大家,可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人。”夏明文妻子心里想。

八里街封控志愿者(在西安封控小区当志愿者的经历)(2)

不一会,朋友圈又收到了很多大学同学的点赞和评论支持。“那时候,我心里酸酸的,但也有些骄傲,想着丈夫刚刚的身影,有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夏明文的妻子说。

“我爸也是志愿者”

“有没有我爸?”夏明文的妻子在看群里志愿者照片时,儿子问。看着妈妈滑了一会照片,他又问:“怎么没我爸?”

“你爸负责收垃圾,没人拍他,也就你妈拍他。”她对儿子说。

“妈妈,那你给我爸多拍点照,发群里。”儿子又说。

从2021年12月30日开始,夏明文正式成为楼里的一名志愿者。他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垃圾清运,起初33层楼只有两名志愿者,他负责21层到33层,虽然楼层少,但工作量大,下面楼层只需要用垃圾桶清运,而20层以上需先用防疫垃圾袋一袋袋装,再清运。

“确诊病例在那一层,你给我缩小些范围,我也能减轻点工作量,不用每一层都那么费劲。”他从相关人员那里得知,确诊病例在20层以上,再具体问就没有回答了。

而夏明文在和另一名志愿者分工时,他主动选择了高层。“你手套一定要多戴几层,注意千万不要接触到一些湿的垃圾……”夏明文对那名志愿者反复强调,而他们共同的记忆是:清完垃圾,送出单元楼时,汗水把里面的保暖衣都湿透了,“寒风一吹,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夏明文描述道。

清完垃圾,他又背上喷雾桶,对各楼层进行消毒。“这种老式喷雾桶,1桶装上水30斤左右,能消杀3、4层,消杀33层要背10多桶,就一边走一边压,再一边四处消毒。”夏明文说。

而趁着空闲时间,夏明文还要为各户运送物资,在电梯口劝返想出楼的人,线上教一些老人如何插电卡、水卡,提醒大家按时做核酸以及摸排帮助一些孤寡老人等。

“我现在手机通讯录里全是几楼几号、相关问题和情况,打得多了也就记住了。”夏明文说,“不过忙和累也没什么,但遇到大家不理解时会觉得挺委屈,也知道大家封闭在家,情绪不太好。”

八里街封控志愿者(在西安封控小区当志愿者的经历)(3)

12月31日一大早,夏明文被门口咚咚咚的“砸门声”吵醒了,隔壁的邻居大声埋怨,怪他把防护服脱在了门口,没有收起来。而邻居不知道,夏明文前一天做完志愿者活动,回来又晚又累,怕给家里带来危险,在自家门口小心脱掉防护服后,他一个人穿着湿透的保暖衣在楼道里待了30多分钟,想着早上起来找袋子收掉。

由于西安实行封闭式管理,夏明文上小学的儿子只能在家上网课。儿子要求和他一块做志愿者,夏明文劝他在家好好上课。有一天,儿子的班会课,他恰好在家。

“我爸是志愿者。”夏明文听到儿子正在上网课的电脑里传出其他同学的声音。

“我爸也是志愿者。”他听到儿子对着屏幕大声喊。

“你把声音关小点,别得瑟。”妻子对儿子说,夏明文开心地哈哈大笑。

“我都快失业了”

“现还需两名志愿者每日帮忙清理楼内垃圾,有意者请与我联系,谢谢!”夏明文清楚地记得,2021年12月31日,他在500人的业主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希望再招募2名志愿者,4个人才能忙得过来。但从上午到下午,群里一直聊的是哪里可以买到东西、如何送,夏明文发布了6遍消息,没有人回复他。

“我去和你一块做志愿者吧。”看到群里没人回复,妻子对夏明文说。

“你不能去,你要留在家里陪孩子上网课。”夏明文一口拒绝。

通过和另一位志愿者一同联系,等到晚上,他们终于招到了两名志愿者,“后面为了招到志愿者还真用计谋了,怕说收垃圾没人来,就先说做志愿者,招到之后再分配工作。”夏明文说。

志愿者多了,夏明文每天却依然很忙。而面对之前找他发脾气的57岁独居者,在社区为60岁以上孤寡老人送菜和米面油时,夏明文建议志愿者给他也送上,并专程去他家里询问,有没有送到以及还缺什么。

今年1月3日,夏明文所在的小区又新增了5例确诊病例,幸运的是,不是他们那栋楼。而志愿者群里的人数也开始增加,由2个到4个再到现在的18个,大家也有了更细致的分工,4个人清运垃圾,8个人负责从楼门口为住户运送物资,1个人专门负责水电气的购买,其它人负责联络协调。

“我们现在志愿者人数多了,最大的60多岁,最年轻的20多岁,而且是有所控制,怕人多了不好管理,有什么活大家都是抢着干,每天大家和上班一样,很默契。我和妻子开玩笑说,我都快失业了。”夏明文说。

八里街封控志愿者(在西安封控小区当志愿者的经历)(4)

有一天,夏明文遇到了新调来的小区物业人员,对方问他:“你们楼是最团结的,志愿者把什么都包了,楼里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夏明文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记得,开始志愿者少,忙不过来的时候,业主群里总会有人问,自己门口的垃圾为什么还没有收掉,自己买的东西怎么还没送过来……再反复@他,但令他欣慰的是,现在几乎没有了,大家更多地在群里说“志愿者辛苦了”“感谢志愿者的付出”。

而当他被问到,小区已经有16名确诊病例了,害怕吗?夏明文回答:“也害怕过,都是人,而且家里还有小孩,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做吧,而且我还是一名工会干部,我那时总给自己打气,做好防护,一定没事的。”

看着西安的疫情一天天好转,夏明文所在的志愿者群也逐渐热闹起来,在他看来,疫情反而让原本冷漠的邻里关系变得熟悉和温馨,尤其是一块患难与共的志愿者们,大家也在群里约定,“等到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一定要好好在外面聚一聚”。

记者毛浓曦 通讯员祝盼

来源: 工人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