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美学的重要性(试论任洪恩艺术的美学价值)

今天参加任老师从艺66周年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因参与《驻村第一书记》创作,我有幸和任老师相识,他和蔼可亲、幽默活泼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昨天的晚会非常精彩,生动地展现了任老师从艺66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作为晚辈首先向任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豫剧现代戏乃至中国现代戏史上,任老师不仅是一座艺术高峰,更是一座艺术宝库。他演《人欢马叫》时才22岁,但他却把一个谙于世故、精于算计的成年人演得活灵活现。这常常让我感慨,伟大的艺术不仅需要天分,更需要勤奋。任老师善于把悲剧性的情感喜剧化,把喜剧化的情感生活化,把生活化的情感艺术化。因此,他的艺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揭示了人生的本质。苦乐相伴、福祸相依、起伏迭荡是生命的常态,任老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生动地揭示了生命的这一真谛。《石头梦》中的王跑,因打井意外得到一块石经,本想着发一笔大财,结果差点因此送命;《人欢马叫》中的刘自得,自以为偷磨面做得天衣无缝,结果却众叛亲离;《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常有福,现实中却是个“常倒霉”,挨批斗、受打击、遭误解,一生坎坷不断;《我爱我爹》中的赵铁贤,好不容易辛苦拉扯大几个孩子,结果却失去了所有的快乐。正是通过这些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是挖掘了丰富的人性。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人性的斑驳陆离,在很多时候人本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在任老师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有自私自利的刘自得,有狡黠贪婪的王跑,有敢于创新的常有福,有宽厚乐观的赵铁贤,机智幽默的老保安等。同时,这些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除了主导性的特征之外,还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并深深地打上了任老师的个人色彩。如王跑既有勤劳善良的一面,也有狡黠贪婪的一面,既有猥琐软弱的一面,也有英勇抗争的一面,既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也有乐观豁达的一面,总之,他是一个多种性格的立体组合体,从而揭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图案美学的重要性(试论任洪恩艺术的美学价值)(1)

三是体现了艺术的使命。艺术的最高使命在于对美好的唤醒。舞台上的任老师幽默中带着机警、嬉笑间蕴涵深刻,他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富于变化的表情来刻画人物,给观众带来极高的审美享受。如《人欢马叫》中刘自得赶马车时的得意洋洋,《倒霉大叔的婚事》常有福和魏淑兰见面时的深沉含蓄,如《我爱我爹》中的赵铁贤哭坟时,抖着又肩,哭得像一个老小孩,而且他还嘱托妻子,你若对我还有意,赶快把我叫过去,如果不行花两钱到阎王爷那送送礼,《石头梦》中王跑在狱中安排妻子,等他死后清明给他上坟时,放一个白蒸馍,抔上两把土,再烧上几张纸,最后嗷嗷几声就中了,之于那刀头就免了。这种将悲剧进行喜剧化的艺术表达,就像是欣赏绞刑架下的微笑,让人能从悲怆中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四是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任老师一生塑造了180多个艺术形象,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部生动的艺术编年史。《石头梦》借一个逃荒之人的离奇遭遇,反映了旧中国普通百姓命运的无常和生存的艰难;《人欢马叫》借一个公社社员由为己到为公的转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对人们思想改造的慢长过程;《倒霉大叔的婚事》借一桩美好的老年恋情,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嬗变;《我爱我爹》中借“科学养爹”引起的情感纠葛,发出了人们在物质富裕之后对幸福是什么的终极追问。从任老师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可以感到民族成长的过程,因此这些人物形象也就具有了文化史、社会史的意义。

我认为,今天的座谈会既是一个总结,又是一个开端。今天众多专家呼吁,任老师的艺术具有极强的标识性,完成达到了开宗立派的程度,并建议从理论上对任老师的声腔、表演、剧目及传承、传播进行深入研究。我非常赞同并支持这一构想,任老师的艺术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他生活的时代,当然也属于许昌这块培养他的土地。一个艺术家的产生,一个艺术流派的产生,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阵地,具有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许昌作为任老师的成长地、成名地,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他所开创的“任派”艺术。因此,以任老师从艺66周年为契机,开启对“任派”艺术乃至许昌戏剧事业的深入研究、传播推广,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最后,祝愿任老师的艺术之树长青,祝愿许昌的戏剧事业长盛!

图案美学的重要性(试论任洪恩艺术的美学价值)(2)

作者:贺宝林,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传播、戏剧评论、古典诗词研究,著有《高洁评传》《舞台内外:李其祥艺术之路》《对外文化交流导论》《新中国河南对外文化交流史论》《豫剧传播史》《中原民间游戏文化研究》(与他人合作),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华文化画报》《中国戏剧》《戏曲研究》《当代戏剧》《上海戏剧》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曾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戏剧戏曲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