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的颠覆性创新动了谁的奶酪(贝壳的恶是天生的吗)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左晖的颠覆性创新动了谁的奶酪?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左晖的颠覆性创新动了谁的奶酪(贝壳的恶是天生的吗)

左晖的颠覆性创新动了谁的奶酪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2016年2月23日,在上海市消保委的现场通报会上,购房人黄先生和庄先生,对链家进行了控诉:

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被抵押的房产。

据庄先生现场分享:

2016年1月9日,他通过链家,意向购买了位于上海市富平路中浩云花园的一套60㎡房屋。

当他支付80万定金后,却被告知房屋交易有障碍,该房屋不仅“背”着公积金贷款,还在庄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房主抵押给链家一名工作人员,房主由此借得167万元贷款。

丨月利率1.6%,房主用来购买了其他房屋。

当庄先生要求房主先办理撤销两项抵押,才能签订买卖合同时,却遭到房主拖延。房主甚至称房屋不卖了,定金要等买到新房才能退。

庄先生要求链家协调,亲身经历的却是:

丨屡遭推脱。



事件到此并没有结束,更为荒唐的是,这套房屋在春节长假后,再次被链家挂网销售。

丨售价从370万涨到了388万。

这是发生在链家上海区域的一起旧闻,被链家命名为“223事件”,事后左晖对媒体回应:

丨从未感受到如今这般的舆论压力。

在业内,左晖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名言:

丨不作恶。

233事件风波后的5月21日,左晖来到上海,对上海区域总监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训话。

当时左晖坐在台上,面沉如水,四次询问台下的区域经理们:

丨我们的消费者喜欢我们吗?

话音落地,左晖环顾台下,只听到有零碎的声音,低语着“喜欢”,更多的人则是“沉默”。

2007年,北京中介市场的巨无霸中大恒基,在一夜之间倒掉,1000多家门店像多骨诺米牌一样,一张张倾倒,身后留下一片巨大的市场空白。

中大恒基的死掉,成为北京二手房市场的一道风水岭,作为金融寒冬的一根引线,提前预警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残酷。

值此金融危机的前夜,面对着中大恒基倒掉,让出的市场份额,中原和我爱我家选择了退缩,而链家则选择了迎难而上。

为了抢滩登陆,链家自创了四门绝技:一是签约风险提示;二是投诉全线公开;三是真实成交价公示;四是嫌恶设施公布。

四门武功的背后,左晖的图谋是客户满意度,要做足品牌溢价,期望净化行业风气,让品质服务成为链家的护城河。

对于这份图谋,曾经有媒体采访左晖,问到了一个问题:链家创造了什么价值?

左晖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一直在三个方面去努力,就所谓的物、人和服务。三个角度。

据此,左晖补充说,链家希望打破“信息差别”这个黑箱,为此建立楼盘字典,大概建立1.6亿套住宅的数据库,任何一套房子,链家大概可以用400多个维度来描述。

从花大钱做品牌到建立楼盘字典,直接的结果是,更多业主来链家报备房源,链家收取的中介费也远高于同行。

由此,链家在行业内建起了比较优势的护城河:

丨左手客户,右手宝典,舍我其谁?

2018年6月12号,北京乌云密布,下了一场大暴雨。左晖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

丨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

没多久,身在58同城发布会现场的姚劲波,给出了解签:

丨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

创业多年来,左晖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要如何才能打败链家?思来想去,推出了贝壳找房。

对于贝壳找房的诞生,业内送出的不是贺礼,而是累积的差评:

丨左晖既想做裁判员,又想做运动员。

于是,不满于被左晖一统江湖的姚劲波,扯旗公开对抗左晖,声势和阵仗一定要盖过老左。

引发姚劲波狂怼,试问,为了打败链家创生的贝壳找房,从商业逻辑来讲,左晖背后真正的图谋又是什么呢?

答案就藏在昆百大并购我爱我家的说明文件中,在对中介行业内企业的运营划分中,有这样一段说明:

目前,行业内企业主要存在两种运营模式,即以线下门店和经纪人为核心的传统房地产中介和以线上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电商房地产中介。

具体情况如下,传统房地产中介有:链家、中原地产、麦田房产。电商房地产中介有:房多多、爱屋及屋、苏州好屋。

按照这样的归类,在资本市场上,链家便不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硬要上市,估值将会大打折扣。

早年,左晖的上海兄弟邵飞,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评价左晖是:

丨有“大企图心”的人。

显然,在资本市场上不愿意吃瘪的左晖,要为链家找一条资本市场的康庄大道,于是烙印上互联网纹身的贝壳找房,成为左晖企图心的杠杆。

对于左晖治下的链家,贝壳找房显然是一朵【希望之花】,是流着奶和蜜的财富源泉。

为此,宠溺心十足的左晖,曾放话,贝壳找房团结一切白中介。背后的潜台词是:

丨不与我共舞的,都是黑中介。

这份傲娇的来源,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客户和宝典,以链家镜像的方式,注入到了贝壳。

除此之外,催生出左晖骨子里骄傲的,还有开放平台后,吸收进来的中介机构和大量经纪人。

横跨C端和B端,左晖用【互联网 平台】讲出的商业故事,又创造出了什么价值?

2019年11月20日,一篇自媒体文章,引爆业内,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出的解读是:

丨贝壳之恶:被渠道掐住咽喉的地产营销。

左晖说:不作恶。

自媒体星子说:贝壳作恶。

谁对谁错?

在星子的推文中,佐证贝壳找房作恶的依据是,发布了一条强硬的公告,威胁绿城向贝壳找房低头。

详看这份公告内容,与左晖此前黑白中介的逻辑推导相同:

丨不与我共舞,你就卖不出去房。

霸气又傲娇。

贝壳找房强硬态势,引发争议后,有人看完评论后,力挺贝壳:

“鞭子不应该抽在左晖身上,这是行业下行期,贝壳找房具备的市场话语权,正是贝壳找房价值的体现。”

丨怪只怪房企营销不给力,才拱手让贝壳上位。

循着这个逻辑,再次承受如今这般舆论压力的左晖,想必内心里也是满满的委屈,辩白的心声或许是这样:

丨你们看不惯我是个优等生,就用恶来诋毁我,我不服。

为此,左晖在官方辩论中,发表了十点看法,其中有一条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辩驳:

“不动产的营销(策划)行业,面对一个不再增长的存量市场,再用过去的老套路恐怕不行了,大家都应该创新找到新的方向而不是抱怨。”

丨创新的方向就是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

数据 精准营销=贝壳找房。左晖的潜台词毫无疑问是四个字的歌名:跟我走吧。

如果不愿意天亮就出发,后果很严重。

除了打在绿城身上的鞭子,还有中小中介的爆料,他们对贝壳找房的“不满”是,内部存在的“霸王条款”。

比如在业务合规前提下,有些楼盘开发商愿意跟小一点的品牌商合作,但如果贝壳找房和这个开发商没有谈成代理,那整个入驻在贝壳里面的品牌商谁都不能再卖这个楼盘。

丨你断我财路,我断你生路。

为了资本市场的康庄大道,左晖选择用强权的方式来浇灌贝壳找房这株【希望之花】。

在对房地产行业的分类中,左晖字典里定义的是三类:

丨传统中介企业、互联网中介企业、链家自成一系。

无疑,左晖骨子里的傲娇,根深蒂固。

现在,再次遭遇舆论危机的左晖,将不得不回应一个问题,他的贝壳找房是否长成了一只怪兽。

是否成了后来者要打倒的怪兽,地产一休哥无法给出答案,但是可以插叙一个细节,供读者来判断。

在一次访谈中,左晖直言:

“我们比较喜欢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因为会觉得自己比较有价值。市场好的时候,整个中介行业大家在拼运气,谁的运气要更好一点。但市场不好,大家可能在拼品质,拼服务,拼能力。”

所以,淡市和低潮:

丨我们每一次的市场份额都有高增长。



试问,在贝壳找房相关服务商的心中,选择贝壳找房的理由是否是品质、服务和能力?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假如市场持续不好,据此猜想,左晖治下的贝壳找房,已然要撞开上市之门,箭步敲钟。

但在这钟声的余音里,不得不低头的房企或是小中介品牌商,或许会感叹:

丨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所有事情变得身不由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