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真实历史荀彧(解析三国十大谋士之荀彧)

第一名:荀彧字文若--王佐文若夺三国

三国真实历史荀彧(解析三国十大谋士之荀彧)(1)

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计划,每一个计划都对曹操势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曹操来说,没有一个谋士能像荀彧那样重要。对于曹操来说,荀彧不仅是“萧何”,更是“张良”。

战略方面:

1.曹操点燃叛乱后,打算再次东征,趁陶谦之死夺取徐州,然后回去平定吕布。荀彧站出来指出曹操的战略失误,劝曹操“扎根固本治天下”,建议曹操先稳住刚刚稳定的政权,“乐兵收熟麦,食畜谷”,然后征吕布,破陈宫,杜绝吕布征徐州时偷袭的可能。然后扬州、袁术、分而治之,最后伐徐州、征天下。这是荀彧版本的《隆中对》,为曹操早期统一北方明确指明了战略方向,避免了曹操早期四面受敌的窘境。

2.公元196年,荀彧敏锐地看到汉献帝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劝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挟天子以使诸侯”,实为高明之举。曹操占领了政治的制高点,为自己的扩张铺平了道路。袁绍后来反应过来,想迎献帝到河北,但为时已晚。

3.官渡前夕,曹操欲与袁绍决战,又怕输。荀彧站出来提出“四胜四败”,分析了曹操获胜的原因和袁绍失败的结局,给了曹操很大的信心。同时,荀彧还提出暂时稳住袁绍,先灭吕布,派钟繇在西线安抚西凉的马超等势力,防止官渡三面受敌。曹操采纳了他的计划,准备官渡之战。

4、官渡之后,曹操想先招刘表。荀彧再次纠正了曹操错误的战略方向,劝曹操利用官渡势力横扫河北,消灭袁绍残存的主力。曹操采纳了他的计划,派兵北上,在苍亭歼灭袁军。至此,袁军主力全军覆没,袁绍也吐血而死,曹操轻而易举地统一了大半个北方。

5、204年,多数人建议曹操恢复古九州制度,荀彧极力消解舆论,指出此举会造成各种 弊端。袁尚袁谭恢复元气,刘表坐镇荆州,对曹操的政治环境和进一步扩张弊大于利。先北扫南犯刘表,再论古制。

在识人方面:

6.很多人说郭佳像算命先生。其实,与郭嘉相比,荀彧的算命能力只强不弱。荀彧早年预言颍川之乱,董卓必死无疑。预料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于是弃袁绍而投曹操。后来,在官渡前,针对以孔融为代表的投降派认为袁绍势力强大、所向披靡的言论,荀彧对袁绍的将领和主要谋士的命运逐一进行了预测:“少兵虽多,法不全。田凤刚犯了罪,许友却因贪欲而死。审配专业无规划,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对家人犯罪,则不能纵容。如果你不垂直,你就会改变。严良,文丑,一夫勇耳,但鸟亦一战“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命运就像是被荀彧安排的,没有任何闪失,犹如天赐之助。

7.荀彧不只是唱衰人,预言这个死那个死。荀彧还靠自己的慧眼向曹操推荐了一大批人才,包括荀攸、钟繇、奚知才、郭嘉、司马懿、陈群、杜熙、奚鲁、华歆、王朗、荀悦、辛丕等众多精英。这些人才后来成为名臣或精英谋士,作为栋梁支撑起曹操集团。曹操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的强大。当然,举荐人才与谋略关系不大,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荀彧识人的能力。

从荀彧的上述谋略来看,在战术和识人方面,荀彧的谋略确实达到了顶峰。曹操之所以能从吕布、袁绍、袁术、陶潜等军阀脱颖而出,从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军阀到最后统一北方,成就霸业,与荀彧的谋划密不可分。荀彧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王佐的作用和王牌的价值。他在曹操的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其他谋士或武将无法比拟的贡献。不愧是曹操首席谋士的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