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手记: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 我举起了隧道尽头那束光

新华社记者姬烨

2月4日上午,我有幸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加了冬奥火炬传递活动。作为近年来一直跟踪报道冬奥筹办的记者,能够在开幕日成为火炬手,真的感觉荣幸之至!

作为记者,我全程采访了冬奥火炬从征集设计方案,到深化修改,再到最终发布的全过程;也报道了冬奥火种在希腊成功采集,以及在国内的多场火种展示活动。但在火炬传递这一天,当我与前面的火炬手完成传递,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奥运之火,并亲手举起火炬向前奔跑的时候,仍然十分激动。

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1)

图为新华社体育部记者姬烨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次冬奥火炬传递活动一共持续三天,共有约1200名火炬手。其中,冬奥闭环内的火炬手约50人。和我乘坐同一辆车前往火炬传递点的大都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其中包括俄罗斯“撑杆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韩国乒乓球名将柳承敏、曾担任国际奥委会里约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的纳瓦勒·穆塔瓦基勒等。

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2)

图为姬烨(左一)与其他火炬手合影。

在车上等候传递开始时,这些大咖们都非常兴奋,不断合影。伊辛巴耶娃把大家的火炬全都收集在一块,开心地自拍。当听说志愿者不认识她时,还马上搜出2008年奥运会她在北京夺金的视频给他们看。

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3)

图为伊辛巴耶娃。

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我记得穆塔瓦基勒在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时总是不苟言笑。而这次,她也一改在里约时的严肃,给我们讲她在里约传递火炬的趣事。

而我也告诉他们,我是一名新华社体育记者,还给他们介绍了火炬设计的背后故事。当他们听说我们冬奥火炬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片落叶,上面的纹样既有2008年的祥云,又有代表冬奥会的雪花时,都纷纷拿起了自己的火炬仔细“研究”起来。

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4)

图为姬烨在火炬传递中。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说,“希望奥运圣火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我想,当这道光真的到来时,全世界的朋友们,都相聚在五环旗下,在奥运火种的照耀下,欢声笑语。这不就是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的寓意吗?

北京冬奥火炬传递几点(参加冬奥火炬传递荣幸之至)(5)

图为姬烨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合影。

在跑完火炬之后,我又巧遇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两天前,我刚刚专访了他。巴赫主席也认出了我,他跟我说:“祝贺你!希望你能够喜欢这次经历。”

我告诉巴赫主席,感谢国际奥委会选择我作为火炬手,真的非常意外。而这背后,我更要感谢新华社这个国际传媒平台,以及我的领导和同事们。

正是一代代新华人不断努力,我们在2019年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这次新华社有380多名采编人员参加北京冬奥会报道,160多名记者进入闭环采访。我很荣幸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会的故事,记录下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编辑:郑道锦、黄绪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