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

“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夕阳下的奔跑么?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

韩寒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跑步的照片,这个叛逆少年又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回想一下,如果说青春期有什么偶像的话,韩寒算第一个。初中,通过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第一次知道韩寒,那期主题是“今天不考试”。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1)

一个高中辍学,靠写文成名,成为八零后领军人物,集作家、车手、导演……标签于一身。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高中辍学,通过一支笔闯出一片天地,这样的经历今天不会引起太多争议,但九十年代还是很叛逆的,因为我们的文化里不允许有“异类”。回顾他的成名经历,深植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天时、地利、人和许多条件缺一不可。后来又有很多叛逆的少年,虽然也很努力,但都没获得这么高的知名度。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2)

1999年

初出茅庐,在新概念崭露头角

在互联网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韩寒的成名,得益于当时“新概念”作文这个平台。1999年,许多初赛小作者入围第一届“新概念”,为了验证他们的真实水平,复赛在上海举行,所有入围的作者都要奔赴上海考场,现场作文。但是,让评委印象深刻的韩寒却没有接到复赛通知,编辑只能临时给他打电话,他才匆忙从郊区赶来,用一个多小时写了一篇《杯中窥人》。也就是李其纲单独给他出的题目——半杯水里塞进一个纸团。这篇引经据典的杂文共有一千两百字,获得了首届大赛的一等奖。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3)

后来的历届大赛中,韩寒又有多篇文章获奖,依然还记得《求医》《头发》《书店》等文章,笔法老练,读起来忍俊不禁,其中不乏抖机灵的金句:“大医院固然大,但挂号处的窗口却皆如鼠洞,勉强可以伸进去一只手。”“一个医生可能一辈子称不上医学家,但一进医院就意味着你是书法家。”“最新流行乱发,于是我竟成了流行的先驱。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夏天漫长暑假,网络还没普及的时代,整日躺在凉席上,吹着电风扇,一本新概念作文就够了。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4)

2000年,韩寒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也是这本书让他成名,作家曹文轩这样评价:“这番成熟,首先表现在思想锐利上。一个少年对社会、对人世、对人生、对周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见解来,既使人感到可怕,又使人感到惊羡。”有点惭愧,初二的时候,才在镇上的书店里买到一本盗版。通过对文字游戏的驾驭能够看出,《三重门》模仿了他的偶像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本青春小说,还是很有可读性,上课时把一本书分成好几份,分给同学们看,为学生时代增添了不少乐趣。

2003年

职业赛车,开启飞驰人生

除了写作,韩寒又有了不一样的追求——赛车。也是他的所有身份里,感觉最不靠谱的。一个作家突然去赛车,应该跟林志颖一样,玩票的性质更多一点吧。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赛车恰恰是韩寒成绩最突出的领域。

韩寒最早在2003年,就曾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比赛。2004年6月加入云南红河拉力车队。2004年获得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冠军,并参加年度亚洲宝马方程式。2005年加入上海大众333车队。 同年8月14日,获得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珠海站冠军,也是赛车生涯中第一个冠军。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5)

2010年的时候,韩寒加入了斯巴鲁中国拉力赛车队,效力于中国最大的厂商车队。这些年,韩寒一共获得两次CTCC年度车手总冠军,五次CRC年度车手总冠军。在参加职业赛车的14年中,获得7次年度车手总冠军,五次年度车手亚军,甚至曾代表中国迎战德国的舒马赫。虽然中国赛车整体水平跟世界顶级赛车存在不小差距,但一个半路出家的车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足见他的努力。据说韩寒平时看上去吊儿郎当,但一坐进赛车就像脱胎换骨似的。

2006年

写博客,在网络上口诛笔伐

2005年,新浪正式推出了新浪博客,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名人效应掀起了一次次浪潮。韩寒2006年加入新浪博客,开始撰写杂文。经常是半夜更新,网友往往不是先看文章,而是先留言。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评论挤到前遍,可能是最早参与的“抢沙发”。我觉得韩寒写作最有价值的,就是记录下了那一个个热点的博文。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6)

那时候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会变好。后来,韩寒发表了“韩三篇”,在专业学者面前,讨论这么宏大话题,还略显幼稚,但也确实引发了社会的讨论,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今天又点开了他的博客,最后一次更新是2017年,关于电影《飞驰人生》的一篇宣传。那个博客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2010年

野心勃勃,一曲独唱成绝响

上大学时,曾经问过传播学老师,这么看待韩寒高中辍学,年少成名这种现象。当时老师说的是,以他的名气和能力,还可以做更多的事。后来韩寒开始做《独唱团》。

“一个蝴蝶可以刮起一阵风,一个士兵可以开始一场战争,一本杂志也许什么都不能,但文艺是需要花一辈子钓的一条鱼,辗转一年,《独唱团》来了,一切刚开始,每一个你是《独唱团》的不可湮灭的声音,每一个你经过审视的世界才是世界。”——编辑推荐语,可以看出韩寒团队还是有野心的。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7)

中国供稿者的稿费普遍异常的低,是中国产生大量文化垃圾的原因,《独唱团》因此给出高于一般杂志稿费标准数十倍的稿费,希望能真正求得好文章把杂志办成功。看封皮,可以知道第一期的作者有:罗永浩、周云蓬、寒京、胡嘉岷、草玄、冉云飞、村上春树、林少华、蔡康永、洪晃、马一木、梁朝晖、野小百合、欧阳应霁、吴惠子、陈盛、宁飞、今淇、沈纹、石康 、彭浩翔、韩寒。都是网络上写字儿有意思的人。后来我按图索骥,把这些人的文章看了个遍。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8)

但是,《独唱团》只有一个华丽的开始,出了一期就嘎然而止了,韩寒解释说: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独唱团停刊。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网友戏称《独唱团》成了《绝唱团》,据说原来团队后来做了电子杂志one,挖掘了不少年轻写作者,但没有达到《独唱团》水平。

2012年

代笔门,一场无聊的口水仗

2012年年初,知名博主麦田发表了一篇《人造韩寒》的博客,直指韩寒文章造假。该文在微博上掀起轩然大波。16日,韩寒在博客中正面回应:“如果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均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9)

之后,“打假斗士”发送博文质疑韩寒,称其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接着,韩寒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并表示将把两部手稿出版成书。最后,韩寒将上诉至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不了了之。

这是我第一次在微博上围观口水仗,很为韩寒鸣不平。想引用罗永浩的话:“在现在互联网的舆论环境里,只要一个人足够有影响力,并且存心想搞臭别人,就能取得一定成果。我看到对韩寒的质疑,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的证据,如果用那套逻辑质疑本人,也同样成立。所以,质疑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闹剧,只是想搞臭一个人。”

2014年

拍电影,还是门外汉

后来,韩寒又进入电影领域。说实话韩寒的电影欣赏水平不错,他推荐的很多电影,比如《赛德克·巴莱》《怦然心动》《飞屋环球记》等我都看了。但拍电影的水平确实有限。前期预热做了很久,2014年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终于上映,但满怀希望的看完后难免失望,虽然金句频出,但内容空洞,逻辑有硬伤。后来两年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类型很相似,《乘风破浪》还借鉴了1993年的香港电影《新难兄难弟》。

韩寒这些年的变化(曾经八零后的标杆)(10)

想起了当初韩寒对电影市场上烂片的冷嘲热讽,一定没想到自己也成为当初鄙视的人。不管怎么样,还是期待韩寒有更好的作品,无论是写作还是影视方面。

时间来到2020年……

这个开年就不一般的年份。再次亮相社交网络,轻而易举又吸引了不少眼球。不知道这位爱折腾的叛逆少年,接下来又有什么新把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