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心,而科学家则在其一生的科学探索研究当中始终保持着好奇的天性。因此,满足并保护好少年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培养一个科学家养成科学探索素养的重要内容。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孩子们及其家庭的事,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青少年渴望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敢于想像、大胆创新、较少受陈规束缚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特征。然而,由于创新之路布满荆棘,加之知识和经验不足带来的局限性,旺盛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既给青少年带来勇往直前的动力,也会有失误、失败甚至是安全上的隐患。正因如此,我们对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既要从小支持鼓励,也要做好对他们的保护。

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发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儿童身心放松的温暖之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好奇、兴趣与爱好。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培养未成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应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提供实践材料和工具、培养阅读习惯等方式,增强孩子们的动手创造、实践分析能力。

学校是满足和支持儿童求知欲与探索欲的教育场所。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成绩往往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美丽的梦想。除书本知识外,学校应通过开发跨学科课程、演示趣味科普实验、组织观看情景科普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工程、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知识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保护与支持他们的梦想,为他们的人生启航指引方向!

本期特约专家:晏红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委员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