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大洋和大陆的地质研究资料发展而来,所以又称为 “ 全球构造理论 ” ,是当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

1620,培根(Bacon, F)就发现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

1858,斯奈德(Snide, A)根据欧洲、北美石炭系煤层中植物化石的相似性,首次提出大西样两岸大陆能够拼合、所有大陆过去曾经是单一陆块的设想,并绘制了大西洋周围大陆的复原图。

1880,惠兹坦因(Wettstein)提出,大陆由于太阳对地球的潮汐引力而向西漂移。

19世纪末,休斯根据南半球各大陆地质岩层的近似,将它们拟合为一个革一的大队称为冈瓦纳大陆。

1908,泰勒(Tayler, F.B)认为大陆块的相对移动是使岩石挤压造成现代州女和见链的原因。

1911,贝克(Bakef,H.B)把各大洲所合成一个大陆使近代山链成为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连续构造。

尽管大陆漂移的思想早有萌芽,但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论述大陆漂移假说的是魏格纳。

(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与证据

1912年魏格纳系统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块大陆(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泛大洋)。受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力的作用,从中生代开始,这个大陆开始分裂、漂移,由硅铝层组成的、较轻的陆壳在较重的硅镁层洋壳之上漂移,一直发展到现今的海陆分布格局。

大西洋、印度洋就是泛大陆分裂、漂移过程中形成的。而太平洋则是泛大洋收缩的残余。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受到挤压并褶皱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的小陆战形成岛弧、岛屿和浅滩,并使格陵兰、南美洲等陆块的尖端向东弯曲。

①大陆轮廓相吻合:魏格纳先是从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得到启发,如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可以很好地拼合在一起;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1)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2)

②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如非洲南部的开普山脉可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连接,北美与西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和海西褶皱带完全可沿走向相接(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同属古生代加里东期褶皱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海西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而后在英国西南部和中欧一带又重复出现)。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3)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4)

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的锡一钨、铁一锰、铜一铅一锌等矿带也是互相衔接的。

③古生物群的分布:如南美、非洲、南极、澳洲、中国、印度等地在古生代的生物群都很相似,但中生代后则明显不同。在目前远隔重洋的大陆之间,古生物都有亲缘关系。爬行类的水龙兽类和迷齿类动物群既见于巴西石炭—二叠系的淡水湖相地层中,也出现于南非、南极洲和印度的石炭—二叠系的同类地层中。又如舌羊齿植物化石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南方诸大陆的晚古生代地层中。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5)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6)

④ 古气候:古气候资料与地球现代气候分布很不协调。

靠近北极的斯匹茨卑尔根群岛等地区,发现有C—K的热带植物化石和古近纪的温带植物化石。

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等地区发现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纪冰川堆积物。按照冰川遗迹判断,属大陆冰川。但上述地区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目前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这标志着当时曾联合为一个统一的“冈瓦纳大陆”并处于南极附近,后来才分裂并漂移开。这样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现象。冰川分布的总面积也正好与极区面积相近。

魏格纳推断,联合古陆是从侏罗纪开始分裂的。这一结论已为后来古地磁研究所证实。他注意到,陆台和洋盆之间存在显著的高差(约差5km),他认为这是由于陆壳和洋壳物质的根本差别而引起的。这一见解已为当今深部地震和洋底取样所证实。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7)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8)

右图热带植物区系范围内,还找到同期同种属的珊瑚和其它海滨一江河生物化石,以及2.5亿年左右的沙漠标志和盐层;在寒带植物区系范围内,即相当于上述石炭二叠纪冰川堆积物分布地区,还找到相同的生活在2亿年时的各类陆生爬虫化石和生活在1亿年前的淡水鱼、蛀、龟类化石,而且冰砾擦痕十分奇怪的指示冰积物来自附近海洋。当把这些大陆拼合起来后,也就不奇怪了。

生物变异的研究也为大陆漂移提供了证据。物种的繁衍和绝灭与大陆离聚有密切关系。大陆分裂和漂移,会使特殊的生态环境区域增加从而使生物在分裂的各个大陆上进化成不同的生物群,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大陆聚合,使被此不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减少,生物群落生存竞争也会导致某些生物群的灭绝,从而引起物种减少。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研究成果,同样说明这个问题。爬行动物自二叠纪后期开始兴盛至白垩纪末,持续时间约2亿年之久,只有20个目。哺乳动物从新生代初兴盛起来,至今仅0.65亿年,却有30个目。瓦伦丁和穆尔斯(1972)等认为生物种类的多少是与大陆数目的多少相对应的。在爬行动物统治时代,有两个超级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而在哺乳动物开始代替爬行动物兴盛起来后,两个超级大陆逐渐分弘大陆数日逐渐增多,生物变异逐渐加快。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9)

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陆漂移学说)(10)

关于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魏格纳等提出了与地球自转有关的两种力;即向西漂移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前者是由于日月对地球引力所产生,后者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离极力所引起。

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①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②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