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土著人(你不知道的历史)

吉卜赛人是世界上著名的流浪民族。大篷车、占卜术、塔罗牌、水晶球包括女孩子都爱的波西米亚长裙,都是吉卜赛人特有的民族特征。吉卜赛人自称为罗姆人,但英国人称其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其为波西米亚人,西班牙人称其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其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等等。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土著人(你不知道的历史)(1)

吉卜赛女郎

吉卜赛人原住印度西北部,5世纪前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万名吉卜赛人抵达伊朗,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现已遍布世界各洲。据估计,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近1000万分布在欧洲。那么以流浪著称的吉卜赛人难道没来过中国吗?如果来过,他们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历史对于吉卜赛人的记载最早始于元朝,称其为“啰哩回回”(当然,当时还没有吉卜赛这个名字),与伊朗人对他们的称呼比较相似。据中国史学家研究,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成吉思汗率兵三次西征欧洲,灭花刺子模,掠夺波斯,不断在中亚地区扩张。在扩张过程中,俘虏了大批当地居民,一部分作为奴隶,一部分补充入蒙古军中。这些人被带回中原以后,就有一部分吉普赛人来到中国,被称为“啰哩回回”。

“啰哩回回”最早见于元成宗大德六年 (1302)的文献中,人数不少,分布广泛,他们被元代统治者列入色目人阶层(元朝统治者将各族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作为西域流户之一,他们比汉人南人享有更多的特权,依然以部落为单位,倚仗种种特权,保持着歌舞流浪的传统,对下一阶层的汉人、南人百般欺扰、抢夺,从西北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域,均留下他们的足迹。因为流窜“扰民”,多次记录于文献当中。

1、《元史》卷四《顺帝纪》至正三年(1343)六月条记事说:“是月,回回剌里五百余人济河寇掠解、吉、隰等州。”

2、《元史》《成宗纪》:“大德六年(1302)九月丁未,中书省臣言:‘罗里等扰民,宜依例决遣置屯田所’。

3、啰哩回回在明代也有记载。约在成化二年(1466)后,秦州(治今甘隶天水市)知州秦纮记秦州事说:

秦州有啰哩户,乃回回别种。汉人不与通婚姻,自相嫁娶,有以兄弟娶姊妹者,有以姑姨配甥侄者。予访得清水、秦安等县,亦有啰哩,乃移文各县,令其共为婚姻。

4、明代学者高启曾经为宁国路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的典史胡松撰写过一篇墓志,上面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作为西域流户的罗哩回回,有一个数百人的部落,在流浪过程中不断掠夺百姓财富,侮辱民女。元代制度:蒙古色目殴打汉人南人者不得复。因有不能还手的法律约束,老百姓虽怒但束手无策。当这个部落窜到泾县时,百姓惊恐万具。胡松作为地方军事之长,当然有保护百姓之责,于是他设计以招待他们的名义,将他们全体部落人员引入一个寺庙当中,关于大门,派兵团团围住,将他们的部落首领叫出来,对他说:“你们欺压百姓,他们不能还手是因为他们是民,而我是天子委派的官,有权依法处理你们,你们如果好好离开,我就以酒食相送,否则就让你们知道本朝法律的厉害。”

吉普赛头人大为惊愕,遂率部落离开,没有一个敢声张的。百姓齐拜胡松说:“如果没有大人,我们这个地方必被摧残啊。”

5、据乾隆二十九年(1764)《直隶秦州新志》和光绪十五年(1889)《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武备”门记载:

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七月,啰贼盗掠清水县,典史乔学中流矢死。

万历十五年(1587)春二月,啰贼马友忠以千人啸聚清水之石洞山,知县季思率民兵击之,斩首二十余人,余党败走。

之后,“啰哩回回”再不见于文献。看来吉卜赛人在古代中国大江南北干了不少坏事,有记录在案,并且风俗习惯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

因为现今史学资料有限,元代来中国的吉卜赛人到底去向何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或作为回族,或作为汉族,被中华文明所同化。也或乘着大篷车,一路载歌载舞,早已流浪他国了。

另外,史学上有个有意思的推断。戏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体裁产生并兴盛于元朝。元代有〔回回曲〕曲牌(南戏《牧羊记》等曾用之),当与善歌舞的“啰哩回回”有关;今安徽贵池傩戏有“舞回子”,王兆乾先生介绍说:“舞回子由二人扮演,均带棕色面具,颇似波斯人肤色。” [王兆乾辑校《安徽贵池傩戏剧本选》] 宋代“打夜胡”──乡人傩的扮演者常常来自波斯的回回──啰哩回回。所以有史学家认为,吉卜赛人可能是我国戏曲起源与传播者。如果真是这样,吉卜赛人还是为丰富中国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