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

马上就要中考了,又一拨学生即将升入高中,进入更高的学习台阶。

相信与狂喜相伴随的,还有迷茫。既然初中和高中同属于中学,为什么要分成两段呢?高中的知识要学些什么呢?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这确实是很客观现实的问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实中也真真切切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得很不错,体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可进入高中之后由于没有完成学习方法的优化,导致没有再现初中时候的辉煌。严重的话,那些初中阶段的优等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甚至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既然高中和初中一样,都属于中学,那么高中阶段的学习自然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延续。问题在于,不光是简单的知识承接,从初中到高中,还有知识上的进阶。那些初中学得好、到高中不理想的同学,正是没有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进阶。

下面我们从物理这一学科入手,深入谈谈初中到高中的进阶,以及为了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考过后的暑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1)

一.物理:初中到高中,感性到理性,定性到定量

初中阶段的物理,在学科知识的展示方面,更多地是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科普的层面,运动机理的解释也仅是停留在经典力学的最基本定律,而这些最基本的定律,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与之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面,更多是停留在对物理现象的感知的层面,即便是貌似有着复杂运算的压强和浮力部分的内容,物理机理方面的学习也仅仅是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由于初中物理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太强的理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

高中阶段的物理,就不是简单的科普了,而是对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了更高层次的描述;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停留在重力场中,还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物体的受力有了更复杂的形态;对电与磁,也揭示了更复杂的内在联系。既然复杂,学习就需要准确而深刻,就需要用公式去表征物理事实与规律。

譬如,初中定义的速度,仅仅是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关系不大,所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来定义就已经足够了;而在高中阶段,对速度的定义,则有了更深入和完善的思考,除了保留初中的定义内涵之外,还引入了运动的方向。对于速度等这些在现实中离开方向就不能准确描述的物理量,高中阶段的物理把这些量称为矢量。

初中的运动形态,主体是匀速运动;高中阶段的运动,研究的重点是匀变速运动,引入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从函数的思想与角度,揭示了物体的运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初中学习的运动形态,以直线运动为主,高中的运动,还学习了平抛运动为代表的二维的运动以及对二维的运动怎么进行合成与分解。

初中的力学,着重点是物体受力为零的时候,而高中的力学,一个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公式F=ma,准确而深刻的描述了物体受力不为零会怎么样。

初中的时候,很多学生早已听说过苹果砸牛顿脑袋的故事,高中物理的学习会告诉你苹果砸牛顿的脑袋,具体砸出了什么。

做功方面,初中对功的描述是力与力的方向距离的乘积,高中则更加定量地给出了功是力与位移的点积的定义。

能量方面,初中简单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机械能守恒和变化的现象,高中则从更高的高度揭示了机械能到底什么条件下守恒、什么条件下变化以及机械能的变化的大小如何用外力做功来度量;高中除了告诉你摩擦会生热,还会告诉你摩擦生热到底应该怎么计算;对于合外力做功的问题,你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动能定理的强大。

初中学到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高中的库仑定律会告诉你这种斥力和引力到底怎么计算。

初中学到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高中会直接给出电阻定律,告诉你这仨因素是怎么影响电阻的大小的。

初中学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高中会告诉你这个力叫安培力,还会告诉你这个力怎么计算以及方向如何判断。

初中学到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高中会教你这个电流大小如何计算以及方向怎么判断。

初中学到了光的折射,高中会引入一个物理量折射率来定量描述介质对光的偏折程度的大小。

初中学到了分子原子,高中会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去探索物质组成的奥秘

......

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2)

二.高中物理对初中物理的衔接和保留

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念头,由于自己的初中物理学的一般,怕进入高中之后跟不上课,想再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复习一遍。这个想法其实有点悲观了。如果你知道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衔接,相信这样的念头自然就会打消了。

下面针对初中的知识模块对高中物理的学习的影响,我进行详细的阐述。或者说,下面这一小节的内容讲的是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所在。

声学:高中几乎不学,也几乎不用,只在机械波的分类中提了一嘴声波。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高中还会有,但是并不存在衔接一说,而是重叠,因为初中学的那点东西,高中会重新学一遍;凸透镜成像就几乎不打交道了。

热学:考试改革后,高中新的物理内容,加入了热力学的部分,这样的话,热学部分反而有一定的衔接。初中的热学分为两部分:物态变化和内能;物态变化几乎不再打交道,内能部分有所重叠,也有所衔接,不过衔接的并不多,仅仅是分子动理论和概念的层面。

运动学:匀速运动的模型从小学数学应用题就开始学,相信这个地方同学们不存在学得不好的问题;路程,在高中会跟我们擦肩而过,不再是关注的重点。我们主要打交道的是位移。

力学:高中的力学依然是从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分析开始;牛顿第一定律也属于初中高中重叠的部分;所以这部分力学内容,只存在重叠,不存在衔接。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高中几乎碰不到;让很多学生头疼的浮力,高中也很少打交道;杠杆、滑轮组和同学们也是形同陌路;只有斜面,倒会在高中的物理模型中成为主流,但研究的问题却不再是斜面的机械效率;功,会重新定义;机械能,高中的教材跟初中学的那些关于能量的皮毛知识存在重叠。

电学:到高中就会发现,恒定电流的前几节,都不用太费力。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基本是对初中电学的重复表述,只不过在表述的同时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和电阻定律。也就是说,号称衔接比较紧密的电学,在教材的设置上,也并不决绝。初中电学学得不好的同学们,你们还有很大的空间绝地反弹。

磁学:初中的磁学部分完全是科普的设置。磁场的概念,高中会重复;常见的磁场,高中的教材会专门设置一节;电磁继电器,几乎不会再碰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偏转,会放大为专门的一节;发电机的原理,设置了专门的一章。对于磁学部分的入门,同学们不必担心知识衔接的问题。但愿同学们在高中学习磁学的时候,对磁学部分庞大的知识量有足够的耐心。

通过上面的阐述,相信同学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尽管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存在少许的知识重叠,但并不存在紧密的衔接关系,因为初高中物理重叠的部分,在高中阶段还会重新学习一遍,完善知识结构,升华概念。所以,即便初中物理学得不大好,也大可不必在暑期再重新复习一遍。

那么,暑假期间我们真的要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做吗?不是的!初中物理对高中物理的影响不大,但有门科目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则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高中物理能不能学好,能决定高中物理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这门课就是初中数学

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3)

三.初中数学对高中物理学习的重大影响

一直认为,决定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理科科目的学习能够达到的高度的诸多因素中,初中数学应该排在第一位。高中物理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分析和计算比较依赖。在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公式化描述后,剩下就是计算了。恰恰是计算方面,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从教这么多年,见过不会列方程的,也见过列完方程不会联立计算的。如果初中数学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高中物理的学习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不现实的。

也有的家长和学生有个错觉:我学好高中物理,我把高中的数学知识学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老提初中数学呢?事实是,高中物理所用到的数学技能,大部分是初中数学的技能,高中阶段的数学不是不用,而是用到的很少。

为了高中能够学好物理,或者具体说,在暑假期间针对高中物理应该进行哪些筹备工作,下面特意把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到的初中数学知识罗列一下,希望初中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抓紧利用暑假的时间有针对的补一补。

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化简:这个包含的内容比较琐碎了,包括传统的通分约分、乘法公式的使用、因式分解、分母分子的有理化等,这一项是基础性的工作,自从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对一个繁杂的代数式进行化简是最基本的要求。代数式的化简工作中,特别包括繁分式的化简。高中物理中,有时候列出来的方程或者解方程最后得到的表达式很多时候是很复杂的,往往还带有繁分式,这个时候干净利落的化简工作就很重要了。大多数学生处理复杂代数式的时候,采用科班的方法,按部就班通分约分,这样处理也行,但速度不够。本人采用的繁分式化简方法,是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然后上下同乘以这个公因式,这样方便又快捷。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改进自己的计算方法,不要让计算困住手脚。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包括所有的方程,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等,很多时候,在列方程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方程列出来之前,自己甚至都没留意列出的是什么方程,精力都集中在找题目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和等量关系方面上了。所以,要具备这样的技能 :只要是初等数学阶段的方程,都能够快速求解。不等式的要求也是,不等式的性质要求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都要能够快捷地解出取值范围。

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特别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二次函数,一定要做到很熟练,任意给一个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要能够快速的配方得到对称轴和顶点形式;另外,对于函数的概念,要深刻去从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的角度去理解;对于给出的函数图象,要学会去从图象中捕捉信息。在高中物理的考试中,无论是力学和电学,求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是很主流的考察,考试中一般两个量的关系都是一次函数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根据物理原理去推导出两个量的函数关系,然后从斜率和截距的角度去分析。

平行、垂直、角度: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性质,平行和垂直中的角度关系的判断,这个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

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等,三角形的几个心,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判断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与性质,矩形和菱形的判断与性质,梯形的基础知识,正方形等,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图形,要有意识去记忆一些结论,譬如一个角是60°的菱形,短对角线等于边长,长对角线等于边长的根号三倍等。

圆:圆的基本性质,圆心角、圆周角,圆的内接四边形,垂径定理,切线的判断与性质等。

我列举了好多,是因为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也的确用到了好多。这也是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的原因,“物理老师没有数学差的”,是的,数学差物理根本没法学。

如果同学们真要想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做些准备的话,要多在初中数学上面进行着手,我上面列举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要重点掌握。

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4)

四.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经常被学生们请教学习方法,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有很大程度的为难。不是自己没有方法,也不是自己不会对方法进行总结,而是在学好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学习方法不是全部,甚至不占大部。单独请教方法或者追求方法万能,容易走入误区。

还是综合表述一下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首先,心性是第一位的。考试中物理拿到高分的同学,大都具有一个不慌不忙的特征:读题的时候不慌不忙,审题的时候不慌不忙,分析的时候不慌不忙,下笔编纂解题步骤的时候不慌不忙。是的,会慢才会快!在考试中,真正耽误时间和打击自信的,是看错题、算错数,是返工!稳重的心性能够准确的判断习题和考点的对应,能够准确找出各个物理量的联系,确定好先求谁后求谁,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返工!所以,那些看似慢吞吞的学生,才是真正领悟到考试技能的人。身边有很多血的教训,因为看错一个物理量,20分的大题给废掉了,而单说水平,那学生攻破那道大题是完全没问题的。

的确,学物理需要点天赋。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孩子过于活波,有的孩子性情稳重,性情稳重的孩子学习物理更具优势,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天赋。但是,这方面的性情也是可以修炼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那些性情活波的孩子也可以慢慢养成稳重和仔细的习惯,从这个角度讲,人人都能学好物理。

其次,才是方法。在高中日常的学习中,学习物理也是有章法可循的。本人一直很推崇的一点是学习要全面。

要重视教材,这也是被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忽视的一点,高考题目是不会脱离教材的,对教材的忽视是大错特错的。教材中的每个文字,每幅图画,都要从眼前过目。一定要通读一遍,通读的过程中,圈出重点,方便后续的学习,要确保每个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自己都能很好掌握,这是考满分的必备条件。还要重视课后题,假如你是编书的人,相信你也不会随便弄几道习题往上一摆。教材上的习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处理过的,很有价值。

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除了学校正常布置的作业,如果学有余力,再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课辅资料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现在市面上的课辅资料很多,个人比较推崇王后雄学案,对知识点的解析很深刻很到位,习题的设置也挺全面,结构也合理。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是有时候解析得过于啰嗦,个别地方出现超纲的情况。如果对知识的学习比较有灵性的同学,不希望再看知识解析,只想做题,本人推荐《质量检测》,题目全面而有梯度,很适合喜欢钻研习题的同学。同学们可以多去市场逛逛,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教辅。

有的同学对物理过于喜爱,给自己安排了两本课辅资料,对此我是不主张的。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除了物理的学习,还有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牺牲了其他学科,物理学的再好,也是得不偿失的。还是要综合统筹时间,给物理学科分配合理的时间,分配和考试相对应的时间就可以了,也不用过于投入,避免出现学科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初二到初三物理所有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进化)(5)

最后,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