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

导读:日月既往,白云苍狗,旧年代里老一辈人的爱情,在岁月中仍旧苍绿如初,矢志不渝。真诚纯粹的爱情支撑太公与太婆走出封建世俗的泥沼,在凡尘中破开一方新天地。他们是爱情的捍卫者,他们的故事湮没在时光里,风一吹,皆是爱的沉淀。

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1)

那是五六十年代吧,存留在记忆中泛黄的岁月。那时候的太婆是个年轻的美娇娘,身为富农家的女儿,生活过得很是如意。

农村的闺女出嫁都很早,太婆到了十五六岁一枝花的年纪,家里也为她悄悄张罗起婚事。

太婆他爹是个富农,想着怎么也为自己囡囡找个门当户对的,身价太高不成,怕囡囡嫁过去受委屈,身价太低也不成,怕穷小子惦记自己钱财。

本来自古成婚皆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两家结亲,总归应了圆满。可这突如其来的退亲让原本关系不错的两家人陷入了尴尬之地。

男方家里知晓了前后原因,愤懑不平,好嘛,你家闺女看不上我家孩子就算了,还想嫁给穷小子,简直就是造孽哟。

女方家呢觉得亲家说话太难听,怎么着自己囡囡也是捧在手心养了十几年的,再怎么不是也不能别人来诋毁。就此,两家几言不合,一拍两散,再无往来。

再说,太婆这边,她也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当晚跑去和自家阿娘睡了一晚。夜里,烛火被风吹得明明暗暗。两个人躺在被窝里窃窃私语了很久。

虽说太婆生在富农家,但自小也知人间冷暖和疾苦,知道生活不易。她握着阿娘的手说,阿娘,我跟了他,我不会后悔,我会好好过日子的,相信我。

太婆她娘看着那张娇嫩的脸庞,想到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眼睛发酸,最终还是心软了下来。

都说男人很怕枕边风,也不知那几日太婆阿娘是怎么说动她爹的,太婆他爹也终是有了动摇。那日午后,阳光微醺,门口的大黄狗时不时吠几声。

太婆他爹把我的太公,也就是那个穷小子叫来,两个人在房间里谈了许久。随着房门嘎吱一声地打开,太公笑容满面地踏出来。太婆定下了心,明白这事该是成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应该是吉祥如意宜娶宜嫁的一天。太婆和太公就简简单单地结了亲,没有邀请很多人,开始了两个人粗茶淡饭的拮据生活。

就算当时村里总有人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每次太公太婆出门时,太公总是昂首阔步大大方方地牵着太婆的手,太婆那时觉得侧头看看身旁的男人,风雨再大也都不怕了,她的一生就这一次反抗,值了!

人总是喜新厌旧,他们的焦点总会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走。慢慢地,关于这个村的一家富农女儿退亲另嫁穷小子的流言蜚语被村中其他奇闻轶事所掩盖,消失在岁月的流沙中。

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2)

生活并不是童话故事,那样的年代还有很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农村,重男轻女就是一颗重磅炸弹。

我的太婆生了五个孩子,四个是女孩,生第四个孩子时才有了唯一的儿子。我的太公虽然父母双亡,但是家里亲戚也不少。

在生我的小舅公前,太婆在家里虽然没有婆婆的限制,但是串门时带着几个小女娃,总会受到妯娌姑婆的挤兑和鄙视。生不出男娃在当时应是对一个女性最大的惩罚吧。

太婆心里苦,回家后总是一个人默默抹泪。太公的思想不拘泥古板,觉得生姑娘多好,闺女是父母的贴心棉袄。

他对这些事获悉于心,但始终不动声色。他不会直接安慰太婆,说生闺女他也不会在意诸如此类的话。他知道太婆是个顶骄傲的女人,她的自尊让哪怕是身为丈夫的太公都不能直接揭开这个伤疤。

于是,他背着太婆偷偷走了几趟亲戚家,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后,太婆再去串门时,闲言碎语少了很多。

每次当有客人来家里,太公都会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女儿,夸赞生女儿多好。他默默地碎裂这世间虚伪的枷锁,为自己的家人撑开一方天地,让他们自信骄傲地生活。

太婆后来跟我一脸得意地说,我都知道是你太公做了功夫,但是他不说我也不会提。后来,当太婆生了第四个孩子,终于蹦出来一个男娃,她很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但是,在还没有儿子的那些年,太公对太婆的爱,对女儿的爱,让他即使身处愚昧乡间,也生生挺出一身反骨,破开封建,挡住所有人的尖牙利嘴,让自己的家人得到保护。

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3)

太公脾气好,而太婆比较任性。都说两个人在一起需要互补,他们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我小时候被外婆带大,太公家就在附近,有时候外婆有事,都把我托给他们照顾。印象中太婆太公每天傍晚吃完饭都会去按家乡话讲的“透一透气”,其实就是去田野边散散步。如果我在的话,就会捎带上我。

有时候我在路边停留过久,落在他们后面,就会看到暖软的夕阳下,一对相互依偎的身影在远方静谧地拉长。

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却下意识地不想去破坏那份美好,一个人安静地跟在后面,却感到十分满足。

后来呀,我会很奇怪地想,为什么会有后来这个词呢。时间能带来美满,也会带来分离。我上初二那年,正值元宵假期,在外婆家刚刚吃着汤圆,就被隔壁传来的哭声吓到。

家里所有的人乱成一锅粥,我想跑到太婆家那边看看发生了什么,但是妈妈拦住了我,她哽咽着告诉我太公去世了。

我和妈妈抱着痛哭了很久,但是都没有盖过太婆哭天喊地的声音。

我印象中不记得太多场景了,只记得去看太婆的时候,她真得一夜白头,头发披散着,嗓子哑了,却还哭泣。

太婆那副样子十分吓人,我没有上前去,害怕自己会痛哭。太婆日日夜夜想着太公,没想到说好陪自己一辈子的人竟先自己一步而去。

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4)

就算子孙满堂又如何,最爱的人不在了,人生总归是缺了一角。

他们无论如何也反抗不了生老病死,但我却发现他们的爱反抗着光阴流逝,太婆老了,她不记得很多事了,很多事提了又提,她却始终记得与太公生活的点滴习惯。

时间能抹平伤口但抹不去伤过的痕迹。

太婆如今一个人过活着,平平静静,无悲无喜。

她很孤独,是的,仿佛她的灵魂不再完整。我无法看出现在的她曾干过多么轰轰烈烈翻天闹地的事情,也无从感受太公为她与封建对立的付出。

新一代的人都喜欢舒婷的《致橡树》,因为喜欢两个相爱的人独立平等。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太婆就是太公的菟丝子,为寄生而活,依附着太公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每当我回外婆家,我总能看到日落黄昏下,老人家坐在木凳上,一个人静静地看天边的夕阳,也不四处走动了。我过去跟她说话,她就那么沉默地看着我,淡淡笑着,瞧着我的青春,缅怀她的岁月。

太婆这一生,为爱痴狂有过了,为爱尘埃落地也有过了。谁不曾年轻过,谁曾不是黄花闺女,谁又一出生就是妈妈、外婆甚至太婆呢。谁没有过爱情,谁又没有一个相知相许相依相偎的人呢。谁没有过幸福,谁又没有过永别呢……

旧年代里的爱情,斑驳了光影,落了一地余晖。那时不管不顾的事迹,以后都做了对后辈平平淡淡的谈资。

朝暮相替不相忘(朝暮与年岁并往)(5)

太婆静静坐在暮光里,看着门口车马经过。时光的车轮慢慢转到陈年旧迹。

那日午后,阳光微醺,门口的大黄狗时不时吠几声。叫声不甚清晰地传进屋内,我的太公跪在地上,直直地挺着脊梁,看着太婆她爹,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一生一世。

他目光坚定地说,“我会照顾好她,不会让她受欺负。”

年轻人的坚持或许在某个瞬间打动了年老的男人。当穿着旧衣衫和黑土鞋的穷小子从屋内踏出,迎着午后慵懒的阳光,望向外面等待已久的姑娘。

这一生为她不顾反对逆光而来终成定局。

这年头,当谈及爱情都被称作理想主义,是不是要扪心自问,那你曾捍卫过它吗?曾为它反抗过吗?


本文版权归「花影故事」所有

「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

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