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1)

文图/路边青草(钟国光)

不经意地看到超市里有沙蚬卖,便想到有关沙蚬的一些事来了。

沙蚬学名叫杂色蛤,俗称花蛤,又叫沙蚬,个头不大,贝壳呈卵圆形,外观有淡绿、棕色、淡褐色等颜色,贝壳上有密密的弧形花纹,一般栖息于风浪平静、水流畅通并有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的泥沙滩涂上。沙蚬肉味鲜美,除鲜食外,可制罐头、蛤干,壳可入药,是可食贝类中的佳品。

我们那里的小河,水位较浅、水流不急、沙子较多的地方,总是有许多的沙蚬,沙蚬性凉,清热降火,价格也不贵,市场上卖得很欢。制作时先把沙蚬用净水养个一两天,让沙蚬把泥沙吐干净,便可煮食了。

一般的做法都是先热个油锅,炒几棵姜丝,亦或加几瓣大蒜,然后把沙蚬放下去炒,稍后加水煮成沙蚬汤,汤的颜色乳白,食之略带一些微腥,但更多的是甘甜鲜美,夹个沙蚬带着壳儿啜啜地吃,虽然没有什么肉,好比我们较为常吃的炒花甲,或者煮花甲汤,那味道确实是很爽的。沙蚬又还可以清蒸、豉椒炒、菲黄炒、亦或和菜心、芋头等一起煲成沙蚬粥,也还可以用来吃火锅,味道都是一流的。

一到入夏,正是沙蚬生长最旺的时候,便有很多人在农忙之后拿着篓箕、笊篱等工具,拎着小水桶去河里捞沙蚬,捞的多了自家吃不完的就拿到市场上去,换点零用钱。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2)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3)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4)

先是落到河里,把小桶放在自己身旁,用篓箕在河里连泥带沙地挖起一篓来,然后在水里摇荡摇荡,把沙石从篓箕的小孔中漏掉,剩下在篓箕里的就是较大粒的石粒和沙蚬了,把沙蚬一个个地挑出来放入小桶里,然后重复下一次的动作。如此地,小桶里的沙蚬便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地积少成多,一斤,两斤,三斤,把小桶慢慢地装满了。有时还能意外地捞到大大的河蚌,或者在浅水的草丝中捞到几条小鱼,那是很叫人开心的事了。

捞沙蚬的人大多都是少男少女或者老妇人,因为他们才有较为多的空闲时间,当然,也有农忙之余的大人们。曾经地,每每到春夏之交,天气较为清凉的晨昏,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落到水中捞沙蚬是岭南江河中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学生,在暑假没事做的时候,去河里捞沙蚬,一天努力下来,八斤九斤十几斤是不成问题的,一个暑假下来,不仅自己的零花钱,说不定连下个学期的学费都挣到了。

我也是曾经去捞过的,但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还能记得上次的捞沙蚬是1元的人民币硬币面世不久的的时候,90年代初吧。我和一个小伙伴,都是很勤快地捞,装满了一个小水桶,第二天提到镇上墟市去摆卖,还带上了一些食品袋和一杆小秤。

因为捞到的沙蚬个头都不是很大,守在桶前等待顾客,久久都没有几个人问津,倒是旁边几个卖大个头沙蚬的生意卖得很欢,本来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赶墟的心情,也给搞得很是沮丧了。好不容易有个妇女买了两斤,八毛钱,她拿出一个硬币给我们,是一块钱的,农村本就不流行使用硬币,何况那时1元面值也该是面世不久,农村更难看到,我们只知道分币的硬币,没有见过一元钱的,所以不敢要。她说了好久我们才收下,并找给她两角钱,然后我们两人久不久地就拿出这个硬币看,觉得是个很好玩也很漂亮的东西。后来以比别人低的价格,三毛钱一斤卖了,一共卖得了四块多,一人分了两块多钱,花一毛钱买冰棍,五毛钱买一只柚子,吃得很欢,然后就这么地拎着一杆秤快乐地回家了。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5)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6)

捡沙蚬文案(散文沙蚬)(7)

还记得清切的是,有一回在小河边玩,有许多人在捞沙蚬,我也顺便落水去帮村里的一位姐姐捞沙蚬,晚上的时候,她把做好的沙蚬汤装了一大碗特意地送到我家来给我吃,后来,这位姐姐出门打工不久后就嫁人了,据说是嫁给了一个瘸腿的外地人,至今也没有再见过她,现在甚至于她长什么样也记不清了。

好像打那以后,我都没有再下水去捞过沙蚬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