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

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07-10 发表于四川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

大家好,我是安斌。

我常常觉得,读书就像谈心,虽然我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这种精神交流让对方变得真实可感,就像一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有一天我读《史记》,又一次为司马迁慷慨的豪情所倾倒,雄健的笔力所折服。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2)

突然间我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

司马迁是生活在公元前的人。

我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竹简上写下这些文字;两千多年后,虽然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我读到的还是同样的那些字。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3)

关键是:我还能读懂!

可以说在中国,大多数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能不借助注释把《史记》读个七七八八。

这种文化的传承性太不可思议了!

掌握了文言文,就掌握了打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钥匙。

文言文为何可以这么强大?

这就需要从什么是文言文说起。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4)

我们一直在学习文言文,但究竟什么是文言文,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

通常我们会把文言文等同于古代汉语,其实这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文言文,是指经过文饰的、与口语不同的书面文体。

与文言文相对的概念是白话文白话文不等同于现代汉语,它是口语的意思。

所以白话不是现代才有,古代早就有了,比如唐宋的话本小说。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5)

也就是说,古人说的和写的并不是同一套语言,说的是白话,写的是文言。

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得从造字和书写工具两方面来说。

汉字和西方文字的造字方式不同。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6)

西方文字是表音的字母文字,只要能说出来的就能写出来,造字非常容易,所以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大体上是统一的。

中国的文字,基本上是表意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有啥问题呢?

首先造字就很困难,凭空创造,每个字就等于发明一回字母。

好容易画出图形来,看看不妥当,又得千改万改,所以甲骨文里一个字常常有几十种的写法。

造字如此困难,早期的文字又是刻在龟甲、骨头上,注意不是写,是刻!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7)

后来发明了毛笔,仍然要写在笨重的竹简上,传说东方朔给汉武帝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壮汉才抬得动。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8)

书写如此不方便,所以对于古人来说,书面语一定要力求简洁。

结果就是,口语和书面语产生了分化。

正是这种分化让文言文有这么强的传承性。

为什么呢?

其实不难理解,口语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就像在南方很多省份,两个临近的村子的人彼此不相来往,时间久了就会发展到语言不通的程度。

假如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是统一的,每隔几百年书面语就会像口语一样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就无法通过文言文一劳永逸地读懂上下两千多年的文献了。

正因为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都是参考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经典文本来写文言文,使文言文在漫长的时间里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9)

正是这种高度稳定性,保证了中国文化时间上的延续性。

当然,这种高度稳定性也有它的弊端:僵化的语言容易禁锢思想,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是近代以胡适为首的有识之士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原因。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0)

不过,因为文言文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人的书面语言,学好文言文,无疑就拥有了打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钥匙。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1)

上面说的是文言文稳定的一面,但在历史上文言文并不是一成不变、全无发展的。

大体上,文言文可以分为散文和骈文两类。

最初的文言文基本上是口语的简化版,比如现存最早的文言文《尚书》,基本就是上古帝王的讲话稿汇编。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2)

一直到司马迁的《史记》,都是口语性很强的文言文。

这种文言文的句式比较随意,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叫散文。

渐渐的,人们觉得文章除了表情达意以外,还要写得有美感。于是文言文的句式越来越整齐,出现了排比、对偶、押韵等修辞手法。

汉代文人将在辞赋中磨炼成的修辞技巧运用于散文,推进了散文的修辞化,到东汉后期,已经出现了对偶相当工整的文章。

到了魏晋,正式发展为骈文。

“骈”字的本义是“两马并驾一车”,所以顾名思义,骈文的句子都是对偶的,而且多为四字句与六字句,所以也叫四六文。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3)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精致的美文形式,从魏晋到唐代风靡了数百年。

骈文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比如我们学过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骈文: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4)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但是,骈文过于注重形式,使得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各种功能都受到了削弱。

能够戴着镣铐跳舞的优秀作者不是没有,但这种人毕竟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只能靠套用陈旧的程式、典故、语汇来写作,写出大量不痛不痒、半死不活的文字。

有感于文坛的这种风气,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为首的“唐宋古文八大家”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5)

古文运动的宗旨就是抵制六朝以来的绮糜文风,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朴文风,并强调文章要传达儒家的道,也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

于是,散文取代骈文再一次成为了文言文的主流。

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都以《史记》为散文的最高标准。

其实,散文和骈文这两种文体,反映了书面文字表情达意和富有美感的两种要求,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其中任何一个。

无论是散文还是骈文,在文言文的历史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EASTWEST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增进各位家长和孩子对文言文的了解,帮助激发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可能有人会说,要了解中国文化,直接看文言文的译文不就行了吗?

关于看译文能不能真的理解古人,钱穆先生说得好:

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

另外,学好文言文可以极大的提升写作能力。

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如鲁迅、钱钟书等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用文言文写的,可见文言文功底之深厚,当他写小说《呐喊》、《彷徨》,又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白话文水平。

小孩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孩子究竟在学什么)(16)

可见,文言文的功底对于白话文写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本文介绍了文言文的概况,从下一篇开始,我们会以不同的文体为主题,展开介绍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敬请期待~

文言文学习相关文章:

关于文言文学习,孩子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文言文?

一篇文章讲清楚文言文的“背诵”问题

给孩子讲解文言文的三个小窍门

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文言文书目推荐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