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靓丽的名片,成语经过了人们的长期使用,锤炼而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古代传承沿用下来的。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

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中,就有不少是与南京相关的。这些成语大都带着历史烙印和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它们源于各个历史时期,或出自史籍典故、或摘于古文诗词、或取材民间传说……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2)

大家耳熟能详——它们皆与南京相关

说到南京的乌衣巷,唐代刘禹锡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可谓家喻户晓,也让乌衣巷声名远播。乌衣巷曾是晋代王家和谢家的聚居地,这两个豪门世族中走出了王导、谢安、王羲之、谢灵运等青史留名的人物。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3)

王羲之像(版画)。

成语“东床坦腹”正是发生于此,其出处为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雅量》,文中有:“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说的是东晋时,太傅郗鉴派人到乌衣巷王家选女婿,王家的子弟皆精心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不以为然,他若无其事地躺在东厢房的床上,敞着衣服,露着肚子,不想最后却做了郗鉴的乘龙快婿。后来,就以“东床坦腹”、“东床快婿”来指女婿。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4)

另外,成语“入木三分”也与王羲之有关,据记载,它发生在东晋时期皇帝到覆舟山(今九华山)祭祀时。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5)

古代绘画中的龙。

“画龙点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成语典故的发生地也是南京,出自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其中有:“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原是形容南朝画家张僧繇绘画的精妙神奇,“画龙点睛”后被用来比喻在关键之处着墨,点明实质,使文章或讲话等更加生动传神。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6)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有《长干行》一诗,其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也是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的出处,诗中所写的“长干里”位于今中华门外,历史上曾是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之地。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7)

紫金山记者来到中华门外的东干长巷,在这里的外秦淮河畔还立有李白的雕像,一旁的绿地上则有一组反映古代儿童生活场景的铜雕,正是以《长干行》的诗意为题材设立的。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8)

还有像“解铃还须系铃人”、“天花乱坠”、“虎踞龙盘”、“六朝金粉”、“步步莲花”等等也都是与南京相关的成语,皆家喻户晓。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9)

美丽的雨花石。

有的已变了味道——这些成语你可熟知?

成语“天花乱坠”现多用来比喻讲话、谈论时有声有色,非常生动,多有夸大或不切实际之意,但起初它却并无贬义。相传在梁武帝时有位云光法师,他曾四处云游,后来到建康(今南京)的石子岗开坛讲经。有一天,他讲得特别动听,五颜六色的雨竟从天而降,雨点落地后便化为了一颗颗美丽的石子,人们称之为“雨花石”,石子岗也被称作了“雨花台”。这便是成语“天花乱坠”的来源,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也流传至今。

成语“一往情深”出自于《世说新语》,说的是东晋时的桓伊(桓子野)爱音乐、擅吹笛,那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也很爱音乐,谢安有感于桓伊对音乐的痴迷,称赞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可见,这个成语起初并非包含男女爱恋之意。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0)

王氏家族中的王导。

“琳琅满目”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成语,意为满眼皆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这个成语也出自于《世说新语》,是讲琅琊王氏家族辅佐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这个家族人才辈出,皆仪表不凡、如宝似玉。文中有“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一句,意为所见的王氏一族皆是名流能士,看上去个个“自带光环”!“琳琅珠玉”后演变为了“琳琅满目”,可见它原是指人。

还有些成语,如“新亭对泣”、“江左夷吾”和“干卿何事”等,虽然现在用的较少,很多人也并不熟悉,但它们也都与南京有关。

“新亭对泣”是讲东晋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为躲避战乱来到建康(今南京),他们想家时经常在郊区的新亭喝酒聚会,一些人思念感怀却又无可奈何,从而相视泪流。“江左夷吾”中的“江左”是指江南,而“夷吾”则是指春秋时期的管仲,这个成语后来多指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1)

南唐中主李璟。

“干卿何事”也是个成语,与南唐中主李璟有关。李璟很爱吟诗赋词,对带兵理政却提不起兴趣,他曾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来取笑股肱之臣冯延巳。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讥笑爱管闲事的人。

不一定见过——它们是成语中出现的古代器物

在不少成语中还会涉及到古代的器物,虽然人们熟知成语的意思,但却不一定见过器物。比如说,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和“筹”,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子?都是做什么用的?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2)

西周时期的青铜牺觥造型精美。

众所周知,觥筹交错是形容众人在聚会饮酒时的热闹场景,“觥”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而“筹”则是以前行酒令的一种筹码。在南京博物院中,紫金山记者就找到了西周的青铜觥,这件器物被做成了动物状,背为盖、身为腹,并以四条腿为支撑。记者在一套唐代的酒令筹上发现,各枚筹上均刻有文字,包括了饮、劝、处、放等内容。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3)

唐代的酒令筹和筹筒。

在一些成语中还会出现古代的乐器,比如说“ 锣鼓喧天”、“晨钟暮鼓”、“对牛弹琴”等,有的乐器至今仍然流行,而有的却并不常见,如“室如悬磬”中的“磬”,这个成语是指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都没有。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4)

春秋时期的石编磬。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5)

春秋时期的青铜钮钟。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般为石质,它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来击奏,成套的则叫编磬,在南京博物院里就能看到春秋时期的石编磬。成语“作金石声”中的“石”也是指磬,而“金”则是金属所制的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6)

竖箜篌的造型出现在唐代的演奏陶俑上。

“石破天惊”常能在一些文章中见到,一般会用它来形容文章、议论的新奇惊人。这个成语出自于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它原本也是形容一种乐器,那就是箜篌,为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历史上,箜篌曾流行广泛,有卧、竖、凤首等形制。不过,随着发展演变,箜篌却逐渐消失了,但我们仍能在一些古代的器物上或绘画中看到它的身影,紫金山记者在一件唐代的演奏陶俑上就看到了竖箜篌的造型,它也是那时的乐队“标配”之一。

紫金山记者 刘鹏 拍摄剪辑

在与南京相关的成语中也会涉及到古代的器物,“击缺唾壶”就是其中的一个。东晋的权臣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他在酒后常吟咏曹操的诗句,并以器物敲击唾壶为拍,以致唾壶边沿尽缺。后以“击缺唾壶”来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也用来形容有志之士的愤慨之情。

与南京有关的成语一共多少条(这些成语和南京有缘)(17)

青瓷唾壶。

唾壶,也就是承唾之器,古时还用于盛放骨、刺等食物残渣。在南京的沧波门、铁心桥和上坊等地曾出土过六朝时期的唾壶,它们有着大口、圆腹和圈足,造型很像“痰盂”。有的青瓷唾壶上还被施以考究的纹饰,紫金山记者发现,这些古代的日常实用器竟然堪比精美的艺术品!

来源:紫金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