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1)

《孔乙己》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昨天的共读,我们了解了《孔乙己》的创作背景、写作动机以及情节内容。

短篇小说被评论家称为“小说中的诗”“文学中的轻骑兵”,它往往与时代思潮联系紧密,也因此有“过时”的风险。

《孔乙己》这部小说自发表之后即被选入教材,长时间来都是中国大陆高中和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之一。

《孔乙己》的情节简单,叙述冷静。鲁迅并没有详细写孔乙己的生平经历,也没有直接进入孔乙己的内心。这一切,被一个酒店里的“小伙计”平静地述说着。

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按:指《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孔乙己》何以经久不衰?这恐怕首先因为“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孔乙己》篇幅很短,却几乎书写了孔乙己的一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乙己。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2)

孔乙己的在小说中初次登场,鲁迅便对其进行了肖像式的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3)

“身材高大”说明孔乙己有自己靠劳动挣钱的能力,而“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则表明他生活处境的落魄与艰难,生活更是无人打理。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与其说他穿的是长衫,不如说他穿的是封建腐朽思想与科举制度缝制的思想外衣,又脏又旧,不想脱,也难脱。

如果说长衫是一种外化,那么满口的“之乎者也”,则是这种思想的代言。小说没有透露他的本名,只说他的绰号为“孔乙己”,却特地说了是旁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半懂不懂”是旁人对孔乙己的印象,其实也是孔乙己对那个融不进去的社会的印象。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4)

这样,鲁迅仅通过一百多字,将孔乙己的外在:面貌、衣着、言行,甚至是名字的由来交代清楚,层层递进,毫不含糊。

身材高大却夹带伤痕、穿着长衫却又脏又破,在孔乙己身上,有着诸多矛盾,而造成这样矛盾又落魄的“罪魁祸首”,便是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5)

然而,封建文化与科举制度不仅在于现实的“规矩”,更在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控制”。

对于这种精神毒害的表现,鲁迅并没有停留在对孔乙己本身的描写,而是将其放置于交谈当中。

《孔乙己》中大致有四次孔乙己与他人的直接交涉。作者的笔锋有所变化,读者的情绪也渐渐在这四次交谈中偏移。

第一次,孔乙己刚进店就因脸上的伤疤被人揶揄。“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而孔乙己居然认为读书人偷书,并不算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坏事,反而认为“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但是他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又没有功名利禄,生活过得非常穷酸。

孔乙己有着封建教育制度影响下的书生特有的清高本质,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钱财,但他始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这是多么可笑的歪理,此时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可见一斑。

加上下一段,作者又写孔乙己因好喝懒做、无法营生而去偷窃。我们读到这里,难免会和酒客们一样觉得孔乙己不可理喻,而对他颇有微词。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6)

第二次。孔乙己“喝过半碗酒”之后,两次发问、两次回答,将双方不同的心理状态显现出来。

第一问:“你不认识字吧?”第二问:“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的反应从第一问的“不屑置辩”到第二问的“颓唐不安模样”,他的“立刻”转变说明第二问着实击中了他的要害,使这个神气的读书人失去了“表情管理”。

而酒客们显然对于“半个秀才”都没有考中的孔乙己抱着打趣、嘲弄的心态,“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言下之意,“你未必认识字吧?”“如果认识字,怎么到现在都考不中秀才呢?”

对于读书人的高雅,他们虽然听不懂,但是却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就要比劳动人民还要失败、低级。

这与孔乙己的自视甚高相反,所以,孔乙己的辩驳在他们眼里看来是那么可笑,那么无力。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7)

孔乙己的第三次交际是与小伙计——也就是叙述者“我”,他不再在酒客们那里自讨没趣,却不曾想到连十几岁的孩子也不肯释放半点天真。

甚至觉得孔乙己是个讨饭一样的人,不配教自己。

小伙计与孔乙己同处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下,但这里透露出,所谓的“惟有读书高”,其实更多已经异化为对于科举成功后,那些功名利禄的渴望,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向往。

如果细看,我们会发现,孔乙己口中说出的话,无论是愤怒地辩驳,还是恳切地乞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延宕。

当孔乙己被说偷书时,他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当他被打断了腿,爬着来喝酒时,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省略号与感叹号的反差将孔乙己的心虚透露出来。

可见,孔乙己并不是“智商”有问题的人,只是他所执拗坚持的,在过去几千年里都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一般的存在。

这反而更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对于人的精神控制力量的强大。

孔乙己必读的书(孔乙己②100年前的这本书)(8)

到了第四次,孔乙己用手爬着来店里,语气已经变为真正的讨饭一样的人了。

这一次写孔乙己出场,是通过“我”忽然听见“温一碗酒”这虽然很低,却很耳熟的声音开始的。

未见其人,先见其声。

此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从这些外貌、动作描写中看出孔乙己的惨状,与前面对孔乙己的描写相比,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孔乙己》如果没有孔乙己爬着来喝酒这一细节,小说可能要失色很多。是什么支撑了孔乙己爬着来去喝这碗酒呢?

这不是一个对他十分友好的环境,孔乙己迂腐,却未必不明白。但孔乙己却似乎仍深信他的读书人身份所可能获得的社会认同。

因此,或许孔乙己不是来喝酒,而是刷存在感。

然而,我们还可以继续发问,小说如果仅仅刻画其迂腐与麻木,足以支撑孔乙己长久“立”于人心吗?

小说中还隐藏着哪些更为深刻与动人的细节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