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的作品(咏梅原稿是什么)

1961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中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霸权主义的威胁和压力。同时,国内经济也处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毛主席于这一年年底,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心有所感,他用陆游的词牌、词题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反其意而用之”,以极大的政治激情写下了《卜算子•咏梅》这首光辉的辞章,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咏梅的作品(咏梅原稿是什么)(1)

那么,当时毛主席的这首词是如何问世的?毛主席修改了多少次,前后寓意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它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之一?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究。

1961年12月27日,晚上八九点钟,毛主席的秘书送来主席《卜算子.咏梅》手稿一件,嘱咐立即排版印5份清样,送主席阅改。这份手稿,全部是用铅笔写的,手稿如下:

词一首

卜算子•咏梅,仿陆游,

反其意而用之。

(暂不发表)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岩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xxx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熳时,

她在傍边笑。

附陆游咏梅词一首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xxx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妬。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作者北伐主张失败,自己陷于孤立,而作此词)

这份手稿,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毛主席写好这首词后,在手稿上又做了以下两处修改:

1.小序中的“卜算子•咏梅,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原为“咏梅,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后来作者在“咏梅”词题前加上了词牌“卜算子”,从而使小序更为完善,也更符合“仿陆游”之意。

2.下篇中的第一句“俏也不争春”,原为“梅亦不争春”,作者将“梅亦”改为“俏也”,而成为“俏也不争春”。

这样一改,就同上篇末句“猶有花枝俏”相呼应。上篇以“俏”字收尾,下篇以“俏”字开头,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而且隐去了“梅”字,与陆词一样,全词都在咏梅,都是托物言志,以梅喻人,又都有明显的政治内涵。却又无一“梅”字出现,从而使全篇更为含蓄,更耐人寻味。

清样印出后,毛主席进行了阅改过。在这份清样上,毛主席再次做了精心的修改:

1.“她在傍边笑”,改为“她在丛中笑”。将“傍边”改为“丛中”,虽更换了两个字,但意境却大不一样。

“她在丛中笑”,则把梅花在严寒中不折不挠,顽强抗争,以及胜利后不居功自傲,而作为普通一员,与百花一起欢呼胜利。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梅花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在词末《附陆游咏梅词一首》最末尾的说明中“( 作者北伐主张失败,自己陷于孤立,而作此词)”加了几句重要的话。

在“作者北伐主张失败”的后面,毛主席加上了“皇帝不信任他,卖国分子打击他”,进一步说明了陆游陷于孤立的险恶境遇。而在“自己陷于孤立”后面加上了“感到苍凉寂寞”,则更进一步说明了陆游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在这份清样上,毛主席还细心地改正了几个排版印错的地方:

1.在《词一首》上篇“已是悬岩百丈冰”句中,其中的“百”字,错排成了“万”字。毛主席特用正楷“百”字加以改正。

2.在《词一首》上篇末句“猶有花枝俏”句中,其中的“猶”字,毛主席在手稿上是用行书写的,印厂的排校人员没有认出,以“口”代之。毛主席以正楷“猶”字,予以补正。

3.在《附陆游咏梅词一首》的“已是黄昏独自愁”句中,其中的“已”字,错排为“正”字,毛主席用正楷“已”字,加以改正。

4.在上述陆游词的“一任群芳妬”句中,其中的“妬”字,错排为“嫉”字,毛主席仍改正为“妬”字。

毛主席的这份《词一首》手稿,不足150个字,排成清样后,竟有三处错误,一处空白。

令人感动的是,毛主席对此并没有提出任何批评,而是对错字均用正楷加以改正。可见毛主席对工作人员的细心体谅和宽大胸怀。

根据毛主席阅改的这份清样,并按毛主席的指示,一共印了30份,全部送给了毛主席,作为内部领导干部传阅之用。

咏梅的作品(咏梅原稿是什么)(2)

关于毛主席写这首咏梅词的主题思想,1962年1月12日,他在给当时一位政治局候补委员的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寄上请一阅。并请送沫若一阅。外附陆游咏梅词一首。末尾的说明是我作的,我想是这样的,究竟此词何年所作,主题是什么,尚有待于考证。我不过望文生义说几句罢了。”

同年1月30日,郭沫若读到毛主席这首咏梅词时,受到很大启发,当日挥笔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曩见梅花愁,

令见梅花笑。

本有东风孕满怀,

春伴梅花到。

风雨任疯狂,

冰雪随骄傲。

万紫千红结队来,

遍地吹军号。

咏梅的作品(咏梅原稿是什么)(3)

相隔一年以后,1962年12月,毛主席用铅笔又重新抄录了《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与1961年12月毛主席亲自阅改的清样稿相比,又有如下的改动:

1.将原题目《词一首》,改为《卜算子•咏梅》。

2.去掉了“(暂不发表)”的字样。

3.将原“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为“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毛泽东”。

4.将原小序中“卜算子•咏梅,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改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将“仿陆游”,改为“读陆游咏梅词”,较前者更为明了贴切。“读陆游咏梅词”,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直接动因。

5.将末尾括号中的“作者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卖国分子打击他,自己陷于孤立,感到苍凉寂寞,因作此词”全部删掉。

这份手稿,是毛主席在正式发表前的最后一件手稿。

咏梅的作品(咏梅原稿是什么)(4)

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从一稿到修改稿,所改动的一字一句, 都是经过细心推敲的,从而使这部词作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这首词最终于1963年12月公开发表,是作者20世纪60年代创作高峰中又一部不朽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